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琼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心率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 1篇血糖
  • 1篇肾损
  • 1篇肾损害
  • 1篇糖耐量
  • 1篇糖耐量试验
  • 1篇糖耐量异常
  • 1篇中膜
  • 1篇中膜厚度
  • 1篇细胞
  • 1篇耐量试验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郭琼
  • 3篇王瑞英
  • 2篇王蕊
  • 2篇杨娴
  • 1篇黄淑田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左室重构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左心室结构、功能改变情况,并分别对两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300例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1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PH组)83例、单纯糖耐量异常组(IGT组)91例、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组(PH+ IGT组)65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脏彩超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壁中层缩短率(mFS)、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结果 (1)IMT在PH组、IGT组、PH+IGT组均高于NC组[(0.7±0.1)mm、(0.7±0.1)mm和(1.0 ±0.1)mm比(0.6 ±0.1)mm,P均<0.01],且PH+ IGT组较PH组、IGT组也表现出明显升高(P<0.01),但在PH组与IG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对其存在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餐后2h血糖(2 hPBG)、收缩压、舒张压与IMT正相关.(2)LVMI在PH组、PH+ IGT组高于NC组及IGT组[(97.0 ±3.3)g/m2、(97.1 ±2.8)g/m2比(87.0 ±2.0) g/m2、(87.9±1.5) g/m2,P均<0.01],mFS在PH组、PH+ IGT组低于NC组及IGT组[(14.0±0.8)%、(14.0±0.8)%比(18.3±1.0)%、(18.2±0.5)%,P<0.01],而LVMI、mFS在PH组与PH+ IGT组及NC组与IG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比,mFS则随收缩压、舒张压增加而减少.E/A值虽与收缩压呈反比,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表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即存在血管损害及心脏重构和收缩功能减退.合并糖耐量异常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不明显.
王瑞英郭琼杨娴王蕊黄淑田
关键词:高血压糖耐量试验血管内膜心室重构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增加肾损害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BUA)和尿微量白蛋白(MAU)。按RHR分为RHR1组(≤69次/min)、RHR2组(70-79次/min)和RHR3组(≥80次/min)。结果高血压患者TG(r=0.152,P〈0.05)、TC(r=0.152,P〈0.05)、LDL—C(r=0.230,P〈0.05)、FPG(r=0.201,P〈0.05)、hs—CRP(r=0.410,P〈0.001)、BUA(r=0.390,P〈0.05)、MAU(r=0.122,P〈0.01)随RHR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HDL—C随RHR的增加而减少(r=-0.510,P〈0.05)。结论1级高血压患者TG、TC、LDL—C、HDL—C、FPG、hs—CRP、BUA、MAU与RHR相关。RHR增加是1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郭琼王瑞英
关键词:静息心率高血压肾损害
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卡波糖的干预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阿卡波糖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1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是否伴餐后高血糖,将患者分为伴高血糖组89例和高血压组11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伴高血糖组患者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1 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和伴高血糖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伴高血糖组hs 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hs CRP、TNFα和IL-6与血压、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治疗前比较,阿卡波糖治疗后,患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反应较单纯高血压者严重,阿卡坡糖可减轻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王瑞英王蕊郭琼杨娴
关键词:高血糖症饭后期间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阿卡波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