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转移瘤的微创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近年来关于微创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Sky、Jack、Spine Jack、Osseofix、Kiva、Vessel-X等新型后凸成型器的发明应用,明显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患者术中骨水泥的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拓展了骨水泥成形术的应用范围。我们主要就近年来与脊柱转移瘤相关的微创骨水泥成形术进行简要综述。
- 郭旭王丽国郭启彭宁宁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骨水泥成形术
- 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查找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干预组合、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无植入物手术患者监测至术后30d,有植入物患者监测至术后1年。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382例,手术部位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83%;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与Ⅲ+Ⅳ类切口感染率比较(0.64%、4.0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1.8559,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与择期手术感染率比较(9.5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切口与闭合伤口感染率比较(8.77%、2.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6875,P<0.01)。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急诊手术、开放伤口和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 王文爱郭启白泽梅张辉潘永志张平方
-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骨科
-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监测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时间、手术部位感染与临床治疗效果等,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监测骨科手术382例,46例未使用抗菌药物,336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6%;7例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分别检出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Ⅲ、Ⅳ类切口感染率高于Ⅰ、Ⅱ类切口,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非急诊手术,开放切口感染率高于闭合切口,手术前0.5~2.0h 使用抗生素感染率低于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手术时间≥3h 与<3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张辉郭启王文爱赵宇宙董自平董红
- 关键词:骨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mL(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d(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 张平方王鑫张宇张辉马蒲阳何杨王建民郭启赵宇宙
- 关键词:股骨骨折假体植入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研究
- 张辉王文爱郭启张平方赵宇宙白泽梅朱明华何杨马濮阳
- SSI增加了患者再次手术、甚至终生残疾和死亡,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通过该研究,查找骨科SSI的关键因素,降低SSI感染率。运用循证实践进行RCA、FMEA的方法,找出骨科SSI的相关因素: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前血红蛋...
- 关键词:
- 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机制与转化并行被引量:4
- 2019年
- 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细胞与骨微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随着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技术的转化应用,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多种直接靶向骨转移不同环节的治疗策略,已经有较多的靶向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地诺单抗、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整合素、靶向骨唾液酸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Dickkopf-1等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或已获批准用于临床,但部分潜在靶向仍需深入研究。
- 郭启郭启马育林(审校)
- 关键词:骨转移乳腺癌靶向治疗
- 研究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实施相关对策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本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和研究。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史、吸烟史、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计数、切口类型、急诊与择期手术、手术时间等。结果共监测382例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7例,感染率为1.83%。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切口类型、急诊、择期手术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相关(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根据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订实施相关的预防对策,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 郭启张辉王文爱
- 关键词:骨科手术部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临床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6.3±1.5)分,与观察组患者[(6.4±1.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4.2±0.7)分,观察组患者为(1.6±0.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预后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苑玉存王芳郭启苗军田强雷学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重症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
- 一种用于急诊的分诊系统
- 一种用于急诊的分诊系统,包括医院工作总站、车载移动终端和个人通信终端;其中,医院工作总站包括主数据库、通信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就诊者实时分诊信息发送给就诊者;所述实时分诊信息实时进行更新,其包括实时队列信息...
- 董自平张丽华张爱霞郭强王滨张建洁郭启郑琦路桂杰徐郝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