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美煊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手法
  • 2篇趣味
  • 2篇趣味性
  • 2篇喜剧
  • 2篇喜剧手法
  • 2篇写作
  • 1篇悼亡
  • 1篇悼亡诗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环境
  • 1篇形式感
  • 1篇性意识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视点
  • 1篇余华
  • 1篇中国式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美
  • 1篇散文

机构

  • 11篇龙岩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邱美煊
  • 2篇温东荣
  • 1篇刘育君
  • 1篇杨璐潞
  • 1篇刘耀炎
  • 1篇高洁

传媒

  • 6篇龙岩学院学报
  • 1篇福建商业高等...
  • 1篇武汉冶金管理...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力美学”下的人性之光——关于《大逃杀》的主题解被引量:1
2008年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邱美煊
关键词:暴力美学形式感人性美
余华《朋友》里的社会图景
2015年
余华的《朋友》发表多年一直不被评论界注意,在余华作品中极为例外。而这一看似对"血腥暴力"缺乏渲染的作品,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对暴力、权力的态度,以及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批判,并最终完成了对暴力和权力的解构。
邱美煊
关键词:余华朋友权力
论《悲情城市》的“自然法则”
2017年
《悲情城市》是侯孝贤导演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台湾本地人林文清一家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故事。他在谈创作的时候,强调展现"自然法则"下的人的活动,"自然法则"是极具丰富内涵的词汇,包含了自然界的规则、社会规则等许多方面,他通过纪实性的冷峻视角完成了关于台湾历史政治,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
邱美煊刘耀炎
关键词:《悲情城市》侯孝贤自然法则纪实性
论小学教育专业中的童话写作教学被引量:1
2017年
童话对于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教育界反复论证,但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将童话教育当作是一个常规教学手段来使用,这与高校小教专业培养缺乏相应拓展模块有关。目前童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忽视童话教学是专项技能训练的本质;过度强调了童话的教化功能;忽视趣味性从而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小教专业中应增加童话写作应用的针对性教学环节,才能让他们具备驾驭童话的能力。
邱美煊
关键词:童话写作小教专业去中心化趣味性
略谈《活着》的编剧观被引量:2
2009年
张艺谋将余华小说《活着》改编成电影后,在时空设置、思想主题、叙事视角、审美风格方面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许多评论家所诟病——论者多过于追求"文学性"的统一。而从电影与小说二者之间传播介质的区别、表现方式的差异、接受群体的不同等方面论证,张导的改编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邱美煊高洁
关键词:《活着》改编叙事视点情节设计喜剧手法
从潘岳《悼亡诗》看潘岳其人被引量:1
2009年
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
邱美煊温东荣
关键词:悼亡诗怀旧情结人格文格
出走的爱情——从子君与白流苏看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悲剧被引量:1
2010年
鲁迅《伤逝》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代表子君和涓生在追求爱情自由道路上的不成熟及其引发的悲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处于战争年代的爱情投机,其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五四"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中,子君和流苏这两位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女性,由于置身于强大的男性话语语境中,摆脱不了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和局限,尽管其不断努力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却有着走向苍凉归宿的必然。
邱美煊刘育君
关键词:《伤逝》《倾城之恋》女性意识悲剧
新媒体环境下的客家杂志传播策略探索——以《环球客家》为例
2016年
客家文化作为一种族群性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变传播策略,加强趣味性做到有效传播是紧要任务。以《环球客家》为例,作为客家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在大众化传播中面临困境并成功转型,在从严肃到有趣的审美趣味转变;从严肃的官方语境到注重文艺的民间表达和雅俗共赏的品质追求等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同时在转型中也应注意内容与制作方面的问题。
邱美煊
关键词:新媒体趣味性
“中国公路片”类型分析
2017年
中国公路片在类型化创作方面对喜剧元素有独特偏好,它的生成与传播与中国的文化背景相关,"为什么上路"是影片比较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叙事模式、人物设置,还有喜剧手法的运用,包括最终的"救赎"主题诉求,都带有强烈的中国化特征。
邱美煊
关键词:喜剧手法
闽西红色场馆文创传播的叙事策略探析
2023年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场馆及其文创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文旅业态。红色场馆文创,既要保持严肃性和权威感,又要实现文创传播的活泼亲民性,有独特的传播叙事策略。红色场馆文创传播中,符号表达、文创观念、叙事视角、心理需求是核心要素,创作者应该警惕自我阐释可能造成的共情偏差,强化红色文创的体验性呈现,努力实现红色美学年轻化和个体化的创作倾向,遵从商业逻辑,兼顾政治教化功能和娱乐需求,使红色场馆文创不断迭代发展。
杨璐潞邱美煊
关键词:叙事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