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一种自主研发的针对细菌16 S r DN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浓缩血小板制品中细菌污染检测的效果。方法设计16S r DNA基因保守区引物,构建SYBR Green Real-time PCR反应体系;然后分别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以初始浓度为1CFU/m L、10 CFU/m L和100 CFU/m L接种到浓缩血小板中,经22℃保存7 d后,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进行细菌检测。结果细菌污染后的血小板在常规保存条件下,最长保存期<7 d,不同接种浓度的细菌生长情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有种类的细菌均在d 1、2表现出迅猛的增殖高峰,d 3以后增殖趋于平缓。结论该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可定量地检测出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的情况,可适用于血小板输注前的快速细菌污染检测。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在神经分化因子作用下生成的间充质干细胞(N-MSCs)对成体造血的影响。方法 1)与神经发育相关的MSCs的获得:hiPSCs在向前脑类器官培养过程中分离纯化出1个性质稳定的细胞系,命名为N-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检测和脂肪、成骨、软骨细胞分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2)N-MSCs对成体造血的影响:人胚胎干细胞(hESCs)与鼠AGM-S3细胞共培养获得的CD34^+细胞分别与AGM-S3、N-MSCs(2×10~4个)共培养,单独悬浮培养为对照组(CD34^+组,1×10~4个),流式检测关于造血干/祖细胞(CD34^+CD45^+)和巨噬细胞(Mφ)表面标记的变化。3)N-MSCs对人脐带血来源的巨噬细胞(CB-Mφ)的影响:Mφ分别与脐带MSCs(UC-MSCs)、N-MSCs(2.5×10~5个)在transwell中共培养,Mφ单独培养为对照组(5×10~5个),再用IL-4对Mφ做刺激试验。用MGG染色、流式检测、qRT-PCR等方法分析Mφ形态学、M2型Mφ相关表面标记CD206和IL-10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CD34^+组及其分别与AGM-S3、N-MSCs 2个共培养组培养10 d时收获的CD34^+CD45^+细胞数量(×10~3个)分别为:0.44±0.045 vs 0.63±0.170 vs 2.93±0.190(P<0.01);Mφ数量(×10~4个)分别为1.70±0.046 vs 1.49±0.057 vs 2.46±0.086(P<0.05)。Mφ与UC-MSCs共培养组及与N-MSCs共培养组CB-Mφ的CD206占比(%)为56.1±1.15 vs 60.0±1.76(P<0.05)、IL-10的相对表达量为6.8±0.748 vs 8.10±0.804(P<0.01)。结论 N-MSCs能促进成体造血和CB-Mφ向M2型M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