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星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绥化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包虫病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肝包虫病也称作肝棘球蚴病,其病原体为棘球绦虫,全球范围内共有小棘球、细棘球、石渠棘球、泡状棘球及伏棘球绦虫。但是在我国导致发病的主要是泡球蚴绦虫和细棘球绦虫这两种,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分别引起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包虫病的好发部位是肝脏,其次是肺脏,偶可见于脾、脑、肾及心脏等器官[1]。伴随我国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于肝包虫的诊治也在不断推新完善,该文章是从目前对于肝包虫的诊治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帮助。
- 谭钧文唐健赵明星宫金伟孙继勇赵孝波
- 关键词:肝包虫病棘球绦虫临床诊疗肝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
- 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鉴别
- 2002年
- 孙继勇刘鹏祥赵明星
-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胰腺肿瘤
- 极低频率电磁场下Fe3O4纳米磁流体对小鼠种植性肝癌杀伤作用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极低频率电磁场(ELF-EMF)下Fe3O4纳米磁流体对小鼠种植性肝癌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Bel-7402肝癌细胞裸鼠种植肿瘤模型,然后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磁场组和纳米磁流体组,每组20只。在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磁场组仅接受磁场作用下处理,在纳米磁流体组,给予裸鼠瘤内直接注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0.1 ml,并接受0.7 mT的磁场下干预1 h,2次/d,作用15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在处理后7 d和15 d,纳米磁流体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113.5±12.2)mm^3和(97.6±9.7)mm^3],显著小于对照组[(204.6±13.5)mm^3和(452.8±16.5)mm^3或磁场组(146.7±13.4)mm^3和(118.8±13.6)mm^3,P<0.05];对照组、磁场组和纳米磁流体处理组裸鼠肿瘤质量分别为[(2.0±0.2)g、(1.4±0.1)g和(0.8±0.1)g,P<0.05],差异显著,磁场组和纳米磁流体组抑瘤率分别为26.2%和56.9%(P<0.05);纳米磁流体组血清VEGF、HIF-1α、sIL-2R和MMP-2水平分别为[(127.4±14.2)pg/ml、(32.4±5.2)ng/L、(227.5±23.7)ng/L和(132.4±1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6±18.6)pg/ml、(107.5±12.7)ng/L、(823.6±38.7)ng/L和(453.6±25.4)pg/ml,P<0.05]或者磁场组[分别为(215.7±14.3)pg/ml、(72.4±7.5)ng/L、(426.3±24.4)ng/L和(214.3.±18.4)pg/ml,P<0.05];对照组肿瘤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密度极大,排列紊乱,磁场组细胞生长受限,细胞排列稀疏,纳米磁流体干预组肿瘤组织呈大片坏死,肿瘤细胞显著减少。结论在ELF-EMF下Fe3O4纳米磁流体对裸鼠种植性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 谢环宇宫金伟赵明星孙继勇
- 关键词:裸鼠
-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19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理想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报道采用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收到良好效果。现将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2003—2006年采用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19例,报告如下。
- 赵明星孔庆宇李立威
- 关键词:外囊切除术肝包虫病外膜肝棘球蚴病寄生虫病
- 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7例报告
- 2003年
- 赵明星赵振军刘鹏翔郑志强张维新许惠龙
- 关键词:区域性动脉灌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LAI
- GADD45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GADD45A是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高低与肿瘤预后有关。本文对GADD45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周志坚王一然赵明星王雅杰孙继勇
- 关键词:GADD45A肿瘤细胞周期凋亡
-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临床报告被引量:6
- 2002年
- 赵振军赵明星刘鹏祥张维新杜宇阳赵敏
- 关键词:小横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
-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在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中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将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包虫病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17例行内囊摘除术,新式组31例行内外囊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新式组较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带管时间均较短,术后胆汁瘘发生率低20.30%,原位复发率低17.65%,P均<0.05。结论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有如下优点:手术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较少胆道损伤几率,减少包虫复发。
- 李立威赵明星王振江孔庆宇李志强邢志宇孙继勇
- 关键词:肝包虫胆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