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英
- 作品数:28 被引量:5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东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8
- 2011年
- 利用东北三省70个基本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近46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近46年平均气温线性增温速率为0.36℃/10 a,其中冬季增温最显著,其次为春季,秋季,夏季,地域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以1987年为界划为两个时期,此前为冷期,此后为暖期,1980年代末发生了显著升温过程,此后一直为持续升温。全区最低气温增温速率为0.51℃/10a,最高气温为0.24℃/10a,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是最高气温增温速率的2倍左右。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整体上有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11h/10a。
- 贾建英郭建平
- 关键词:气候变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
- 天水蜜桃花果期霜冻气候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花果期霜冻是天水蜜桃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关山温凉-高寒山区霜冻发生频率高达60%以上,灾害年份果树平均减产率35%以上,产量及经济损失极大.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以县(区)为单元,对天水各县(区)蜜桃花果期不同等级霜冻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风险度评估模型计算了各县(区)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度,并以风险度和灾害年份的平均减产率为主要区划指标,花果期最低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为辅助指标,进行天水蜜桃花果期霜冻灾害风险区划,这对当地蜜桃产业布局发展和气象灾害防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姚晓红万信贾建英许彦平
- 关键词:蜜桃花果期霜冻气候风险区划
-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区休闲期土壤贮水效率及其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土壤贮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休闲期贮水效率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旱作区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长期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探讨了不同气候区休闲期土壤贮水和耗水特征及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旱作区休闲期1 m土层多年平均贮水量半湿润区为9 1mm,贮水效率为30.7%,半干旱区为32 mm,贮水效率为16.5%,且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气候区休闲期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差别较大;(2)黄土高原旱作区1 m土层贮水量从土壤解冻至封冻期间基本呈波谷型分布,休闲期为主要贮水阶段,冬小麦返青—开花期为休闲期贮水的主要消耗阶段。半湿润区休闲期土壤贮水量主要消耗在起身至开花期,半干旱区主要消耗在越冬至拔节期;(3)黄土高原旱作区播种—越冬前消耗0—40 cm土层贮水,越冬-起身期各土层贮水量都有消耗,起身—开花期半湿润区主要消耗0—40 cm土层贮水量、半干旱区主要消耗0—60 cm土层贮水量,开花—成熟期半湿润区主要消耗40 mm以下土层贮水量、半干旱区主要消耗60 cm以下土层贮水量;(4)黄土高原休闲期贮水效率与冬小麦产量显著相关,半湿润区水分利用效率远高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不同区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土壤贮水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气候区休闲期水分贮存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耕作方式、水肥管理、种植结构进一步实现冬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 贾建英赵俊芳万信韩兰英王小巍梁芸申恩青
- 关键词:黄土高原休闲期土壤贮水冬小麦
- 干旱影响定量化评估
- 万信孙兰东梁芸王有恒韩兰英贾建英申恩青王小巍方锋
- 干旱对农业影响部分完成了冬小麦种植区和面积遥感估算,西峰代表站点典型气候年型多指标干旱定量化评估对比分析及适用性的确定.针对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法在黄土高原应用没有考虑上年伏秋降水影响的问题,以西峰为代表对水分亏缺指数法干旱...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业气候干旱监测
- 东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利用东北三省70个基本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做等权平均处理。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年和季平均值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东北三省及...
- 贾建英郭建平
-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
- 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DEM、MODIS资料和石羊河流域周围29个(甘肃19个、青海10个)气象站1976~2005年30年气象数据,基于ARCGIS和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基因算法(GA’s)、地形抬升原理和赫伯特方法,利用土壤湿度、辐射和温度地形分布模型(LANDSET)和空气相对湿度地形分布模型(LANDAM),建立了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的流域土壤水分含量模型(SWC)。本研究将该水文模型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参数效果较好;石羊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含量在0.068~1之间,其空间分布具有从上游祁连山区到下游荒漠区逐渐减少的趋势;该模型适合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土壤水分含量模拟研究。
- 韩兰英张强贾建英马鹏里张存杰
- 关键词:水文模型基因算法土壤水分含量
-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被引量:29
- 2015年
- 21世纪,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农业综合损失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利用遥感、气象和地理信息数据与技术建立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等4个因子的风险指数和模型,基于4个因子建立农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GIS平台下计算了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格局模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复杂性,全区并不一致,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从西南到东北依次增加。随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的变化,干旱灾害风险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格局。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主要受复杂地形和多样气候带的影响,还受植被盖度、农业经济水平、土壤状况等地理环境影响,同时,喀斯特地貌和相对薄弱的抗旱能力也使得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较高。
- 韩兰英张强马鹏里贾建英姚玉璧成青燕郭铌王劲松王莺
-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遥感土壤湿度
-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特征被引量:15
- 2019年
- 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甘肃省1961以来主要气象站灾情实况资料,构建灾害风险指数-综合损失率,系统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和低温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就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各种灾害风险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是风险最大和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其次是风雹和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险相对最小,其中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和0.72%/10a。各年代际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候变化后,甘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均增加。
- 韩兰英张强杨阳贾建英张玲
-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
- 甘肃省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9
- 2016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频次和强度增大,粮食生产与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利用1960—2012年甘肃省农业干旱灾情和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干旱程度的农业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农业干旱综合损失率),揭示了甘肃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讨论了关键时段气象条件对灾害损失的影响,阐述干旱灾害损失在气温和降水气候态中的分布特征,模拟出农业干旱受灾程度的气象阈值,并对未来情景下干旱灾害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近50多年农业干旱灾害范围、程度和频次均呈增加趋势,粮食受干旱灾害减产的风险加大。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突变以后干旱灾害损失增大的趋势更明显。21世纪00年代干旱增幅最大,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平均综合损失率为10.8%,约为全国平均值(5.1%)的2倍。气温和降水量是甘肃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的关键致灾因子,并且关键时段降水量和气温对干旱灾害的影响比全年平均值更加明显,年降水量每减少100mm,综合损失率增加5.6%。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时,综合损失率增加6.3%。年平均气温6.45℃和年降水量460mm是干旱高风险的临界值。未来气候变暖情境下,甘肃综合损失率增幅将可能达到1.85倍,气候变暖导致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加大。
- 韩兰英张强赵红岩黄涛贾建英张旭东
- 关键词: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气候变化
-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ArcGIS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风险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为更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玉米干旱风险,该文选用西南四省市60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玉米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建立了西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 GIS对西南地区玉米进行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春旱主要发生在Ⅰ区大部、Ⅱ区、Ⅲ区,夏旱主要发生在Ⅰ区北部、Ⅲ区和Ⅳ区大部、Ⅴ区、Ⅵ区,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Ⅰ区和Ⅱ区部分、Ⅲ区;2)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Ⅱ区和Ⅲ区,高脆弱区和次高脆弱区主要位于Ⅱ区东部、Ⅳ区和Ⅴ区部分,次低抗灾能力区和低抗灾能力区主要位于Ⅱ区和Ⅳ区部分;3)西南地区玉米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主要位于Ⅲ区,Ⅰ区、Ⅱ区、Ⅳ区和Ⅴ区局部;中度风险区,主要集中在Ⅴ区和Ⅵ区,其他分区都有不同范围分布;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主要位于Ⅰ区中部、Ⅱ区西南部、Ⅳ区南部和东部。该研究成果将为西南玉米生产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贾建英贺楠韩兰英张强张玉芳胡家敏
- 关键词:作物干旱玉米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