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强
- 作品数:27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珍本《郘亭杂文燹余录》《影山草堂杂文》《郘亭函札稿》述略
- 2007年
- 晚清贵州著名学者、诗人莫友芝未刊稿本甚多,传世著录的珍本《郘亭杂文燹余录》、《影山草堂杂文》、《郘亭函札稿》保存了莫友芝生平、家世诸多有价值的史料,也可以窥探莫友芝的散文艺术,对于整理莫氏文集有着重要价值。
- 贺国强
- 竟陵派诗歌理论刍议
- 2002年
- 本文试对竞陵派诗歌本质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作一鸟瞰,以其发现其合理性之一面。对真精神、清、厚、活物等诗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阐述,以界定其具体内涵和价值。
- 贺国强
- 关键词:明代竟陵派诗歌理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
- 评说世事,感叹今昔——归有光赠序文小探被引量:4
- 2002年
- 归有光的散文中赠序文长期不受人重视 ,事实上他的赠序文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弊端 ,揭露了明代腐败的政治体制 ,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唐宋散文的传统 ,有其独到之处。对归有光的散文进行探讨 。
- 贺国强
- 关键词:赠序文散文
- 论秀水派被引量:3
- 2007年
- 秀水派受乾嘉文化精神的影响,有着自觉的创变意识。通过辨析秀水诗人的科举仕履、学术水平、人格个性,可以窥测其"期于立言"与"游离仕途"的文化心态,从而摒弃成见,进一步体认形成秀水诗派创作内容与诗艺追求特点的内在原因,把握其独至之处,进而获得对秀水派比较中肯的认识。
- 贺国强魏中林
- 关键词:文化心态
- 文化自信与章太炎的教育思想
- 2020年
- 在晚清、民国的时代巨变中,章太炎面对中西文化冲突,主张坚守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力;通过张扬国学教育来再造中华。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史学、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视。史学教育可以振起民众爱国心的理念,对现实社会政治具有借鉴参证意义。“语言文字之学”教育与国家的生命血脉相连,只有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再造出新。这些都显现出其持守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 贺国强魏中林
-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学史学语言文字
- “渐西朝隐 浙派巨子”——论同光体诗人袁昶被引量:1
- 2008年
- 对近代重要诗人袁昶,学界一直认为是洋务派作家,通过对其政治派别的考辨,进一步探求其特定政治背景下的"朝隐"心态,能够较全面地重新评价这位曾被视为保守派的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内容与风格。
- 贺国强
- 关键词:政治派别诗歌风貌
- 诗学接受·文化心态·地域风神--同光体江西派的三重视阈被引量:6
- 2008年
- 同光体江西派通过重振地域文化传统、改变传播媒介等方式来应对近代文学的变革潮流,一度影响极大。但其"文化守成主义"思想与"复古求变"文学观使得流派风格分化,此时地域文化传承的"渊明风神"成为维系其流派的纽带。
- 贺国强魏中林
- 关键词:文化心态
- 论《聊斋志异》的“诗入小说”现象
- 2012年
-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 贺国强张东霞
- 关键词:《聊斋志异》诗歌
- 论陈衍的经学与诗学被引量:1
- 2013年
- 任事张之洞幕府的经历,对陈衍从倾慕乾嘉考据的经学家逐步转向总持诗坛的广大教主,具有重要的意义。陈衍在未交接张之洞之前,在经学上著作颇多,大体上以乾嘉考据学为依归。入张之洞幕后则慢慢淡出经学研究,经学义理颇有西学色彩,著速精力集中在文学之上。陈衍期望通过"雅人"来沟通经学与诗学,迭到"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但陈衍思想的复杂性,造成其诗学有自觉地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主动求"新变"的意识,却又难以完全突破传统藩篱的困境,是近代诗学的一种妥协性、过渡性、渐变性的转型。
- 贺国强
- 关键词:经学诗学
- 道咸宋诗派研究
- 道咸宋诗派是晚清诗史上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本文通过纵向探讨道咸宋诗派的诗歌理论;分析其诗歌的共同主题;研究其艺术特色;来整体把握近代这一文学流派,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以期推动近代诗的研究。
- 贺国强
- 关键词:诗歌主题意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