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哲 作品数:31 被引量:11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唯酶抗体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追踪及文献回顾——附1例报告 2020年 目的调查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唯酶抗体的检测思路和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的患者进行常规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追踪调查,通过检测患者药物抗体、G6PD活性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溶血。使用两步酶-IAT技术检测并鉴定患者唯酶抗体,进一步对唯酶抗体的相关特征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血浆使用常规抗体检测方法结果为阴性,但使用酶法则检出唯酶抗-C,抗-e,患者溶血原因是唯酶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今后的输血过程中应当选择ABO及Rh表型相同的血液进行输注。结论唯酶抗体多数是无临床意义的抗体,偶尔表现同种抗体特异性,文献回顾发现唯酶抗体大多无不良反应。通过文中患者出现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追踪,提供采用酶-IAT(间接抗球蛋白)技术检测有临床意义唯酶抗体的思路,输血时应避开相应抗原,以保障临床安全用血。 谭金哲 金明艳 陈文珠 王莉 黄春妍关键词:抗-E 溶血性输血反应 华西医院应用紧急输血绿色通道救治113例案例分析及探讨 目的探讨紧急输血绿色通道的建立,对优化、完善输血流程管理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0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共计113例通过绿色通道救治的大量失血患者,在输血前后的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常规结果及... 魏曾珍 韩冰 谭金哲 谭斌关键词:大量失血 文献传递 抗结核新药SQ109、PA-824、OPC-67683与R207910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0年 近10余年来,由于HIV/AIDS的流行、移民、多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多,以及不少国家和地区对结核病控制的忽视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恶化,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病人数都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已有近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新发生的结核病病人数为800~1000万人。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现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谭金哲 董景涛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胃肠外科手术最大备血量目录的建立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建立胃肠外科手术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以指导该(类)科手术临床用血申请及输血科科学合理备血。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胃肠外科2016全年择期手术申请备血量和实际输血量,通过手术分类,计算手术患者输血率、输血指数、输血手术人均红细胞用量等指标,结合文献手术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算法与本院实际情况,拟出本院胃肠外科手术MSBOS。结果共纳入胃肠外科择期手术1589例,申请用血量3787.5 U,手术分为22类;其中围术期205例,共输注红细胞578.5 U,输血率12.90%(205/1589),输血指数为0.36(578.5/1589),手术输血患者输注红细胞量(2.82±1.32)U。输血率、输血指数、输红细胞量最大和最小的手术种类分别为小肠切除术和疝修补术、肠造瘘还纳术、腹腔镜探查术、其他直肠切除术[36.84%(7/19)vs 0(0/4、0/32、0/5、0/7)],盆腔肿瘤切除术和疝修补术、肠造瘘还纳术、腹腔镜探查术、其他直肠切除术(2.34 vs 0),盆腔肿瘤切除术和疝修补术、肠造瘘还纳术、腹腔镜探查术、其他直肠切除术术(11.13 U vs 0 U)。备血量最大的手术为盆腔肿瘤切除术(10 U)。结论胃肠外科MSBOS的建立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临床用血科室及建立手术MSBOS提供了参考。 谭金哲 于晓涵 秦莉 李贵星关键词:胃肠外科 择期手术 红细胞输血 类e特异性自身抗体鉴定1例 被引量:4 2016年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对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必要提前进行抗体鉴定及配血。因为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道多见[1],而含自身抗体患者的配血常困扰输血工作者,多数红细胞自身抗体是有特异性的,只是平时不查或条件不允许。类抗-e是最常见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之一。 谭金哲 黄春妍关键词:自身抗体 输血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患者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5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105例,血型相合移植53例,血型不合移植52例,其中ABO主侧不合20例,ABO次侧不合24例,ABO主次侧不合8例,统计移植后3个月内患者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以及粒系和巨核系植活时间,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ABO血型是否完全相合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粒系植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P<0.05)。以年龄、性别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时,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Z值在-0.036^-1.072,P>0.05)。以不同血液疾病类型采用多组间Kruskal-Wallis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在0.011-3.392,P>0.05)。对ABO血型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以及主次侧均不合的患者进行多组间Kruskal-Wallis分析,发现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次侧不合组之间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主次侧均不合组之间在巨核系植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移植在粒系的植活时间上比ABO血型相合的延迟。ABO血型主侧不合的移植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红系恢复上比ABO血型次侧不合的延迟。ABO血型主次侧不合的移植在巨核系植活时间比ABO血型主侧不合的延迟。 谭金哲 匡紫微 秦莉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不合 造血重建 全自动血型仪2种不同交叉配血流程比较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供血者标本采用2种不同工作流程,观察交叉配血结果的一致性及所用时间,为临床工作提供最佳的工作流程。方法分别采用供血者压积红细胞标本、供血者稀释为1%悬液红细胞标本和相同的受血者标本在全自动血型仪上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比较全自动血型仪交叉配血结果的一致性。分别比较供血者压积红细胞标本工作流程和供血者稀释为1%悬液红细胞标本工作流程供血者血液标本前处理,标本处理中,标本后处理,及标本全程处理所用的平均时间。结果供血者压积红细胞标本和供血者稀释为1%悬液红细胞标本全自动血型仪交叉配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P>0.05)。供血者压积红细胞标本和供血者稀释为1%悬液红细胞标本工作流程供血者血液标本标本前处理、标本处理中平均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t=0.562,P>0.05),标本后处理和标本全程处理平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85、t=67.053,P<0.05)。结论供血者稀释为1%悬液红细胞标本工作流程,其标本后处理,标本全程处理所用的平均时间更短,更加适合标本量大的医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陈龙 韩冰 谭斌 王立新 谭金哲关键词:交叉配血 输血专业进修生培训与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新技术的开展、基层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和实验室认可的推进、学科发展的需要,医疗机构对输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快输血医学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医学输血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输血新时期输血医学的水平,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修学习是医学人才毕业后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式,许多基层医院往往选派输血科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以迅速提高医疗机构的输血技术水平。为了适应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新时期输血医学水平,应对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近几年来笔者对进修生的培训和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谭金哲 谭斌关键词:进修生 360例特急和紧急情况下临床输血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特急和紧急情况下不同输血预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1年至2016年,启动特急和紧急输血预案的360例输血病例,特急预案(A预案)为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后立即发放O型RhD阳... 黄春妍 魏曾珍 谭金哲 谭斌关键词:输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分布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与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80例患者血样共检出病原菌株36株,检出病原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比88.89%,真菌占比11.11%。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为酿脓链球菌(38.8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44%)、D链球菌(11.11%)和表皮葡萄球菌(11.1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92.50%),其次为心脏杂音(88.75%)、疲乏(83.75%)、盗汗(81.25%)。97.50%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赘生物。80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7.50%。死亡组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ALB<30g/L和栓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外科手术治疗占比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Hb<90g/L、脑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样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最高,绝大多数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赘生物,部分伴有基础心脏疾病,及早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警惕预后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李佳 王树敏 胡淑华 谭金哲 钟册俊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致病菌 抗菌药物 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