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麻醉
  • 2篇芬太尼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异丙酚
  • 1篇诱导期
  • 1篇躁动
  • 1篇镇痛
  • 1篇瑞芬太尼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素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双管喉罩
  • 1篇苏醒
  • 1篇苏醒期躁动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谢颖
  • 3篇陈依君
  • 2篇马家骏
  • 1篇潘秀军
  • 1篇尤新民
  • 1篇王英伟
  • 1篇张珏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双管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矫形外科手术患儿30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经静脉麻醉诱导后,记录两组插入喉罩(导管)成功率、肺通气情况;记录插入前(T1)、插入即刻(T2)、插入后2min(T3)、拔除喉罩(拔管)前(T4)、拔除即刻(T5)、拔除后2min(T6)的HR、SBP、DB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插入成功率均为100%。与T组比较,P组机械通气30min时PETCO2较高;T2、T3、T5、T6时HR较慢,SBP、DBP较低;苏醒期呛咳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LMA放置成功率高,诱导、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陈依君张珏谢颖王英伟
关键词:双管喉罩气管插管小儿
几种小儿术后镇痛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适合小儿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案。方法3698例患儿分成静脉镇痛三组和硬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Ⅰ组1752例,芬太尼5μg.kg-1.d-1和氟哌利多50μg.kg-1.d-1逐日减量法,Ⅱ组828例,芬太尼5~7μg.kg-1.d-1和氟哌利多15~20μg.kg-1.d-1,Ⅲ组850例,芬太尼5~7μg.kg-1.d-1、格拉司琼50μg.kg-1.d-1和地塞米松2.5~5mg/d。硬膜外镇痛组268例,芬太尼7μg.kg-1.d-1、布比卡因3μg.kg-1.d-1和氟哌利多30μg.kg-1.d-1逐日减量。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稍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组的锥体外系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静脉镇痛较适宜小儿术后镇痛。芬太尼5~7μg.kg-1.d-1复合氟哌利多15~20μg.kg-1.d-1或格拉司琼50μg.kg-1.d-1、地塞米松2.5~5mg/d更适合小儿。
谢颖马家骏
关键词:小儿术后镇痛
OSAS小儿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丙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3~7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吸割术的OSAS患儿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每组20例。T组以瑞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2mg/kg、异丙酚2.5mg/kg及罗库溴胺0.6mg/kg麻醉诱导插管,维持用瑞芬太尼0.4~0.5μg·kg^-1·min^-1+异丙酚4~6mg·kg^-1·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C组以咪达唑仑0.2mg/kg、异丙酚2.5mg/kg及罗库溴胺0.6mg/kg诱导插管,维持用异丙酚4~6mg·kg^-1·h^-1+吸入1.2~1.4MAC七氟醚,手术结束同时停药。EA按五点法评估。结果T组EA平均评分低于C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C组(65%,P〈0.05)。结论OSAS手术患儿瑞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谢颖陈依君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
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芬太尼随机均分四组:Ⅰ组1.0 μg/kg,Ⅱ组2.0 μg/kg,Ⅲ组2.5 μg/kg,Ⅳ组3.0 μg/k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1.0、2.0、2.5、3.0 μg/kg,丙泊酚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1、2 min(T2、T3)记录HR、SBP和DBP.分别于T0、插管后3、5 min(T4、T5)测血浆E和NE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T2、T3时Ⅰ组SBP明显增高(P<0.01),DBP增高,HR增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Ⅳ组SBP有所下降(P<0.05或P<0.01).T1~T3时Ⅱ~Ⅳ组SBP及Ⅲ、Ⅳ组DBP较Ⅰ组降低(P<0.05或P<0.01);Ⅳ组HR T1时较Ⅰ组减慢(P<0.05).T2、T3时Ⅱ~Ⅳ组HR较Ⅰ组减慢(P<0.05).Ⅰ组血浆E和NE浓度在T4时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 芬太尼2.0~2.5 μg/kg能较好地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谢颖陈依君尤新民马家骏潘秀军
关键词:芬太尼麻醉诱导血液动力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