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东
-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蝗虫变态微孢子虫超微结构观察
- 1990年
- 本文报道了以电子显微术观察蝗虫变态微孢子虫在25℃和20℃下从裂殖体到孢子的发育过程。蝗虫变态微孢子虫的裂殖体为双核:在25℃下发育,一个母孢子形成二个孢子母细胞,极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双核孢子极管为16圈。在20℃下发育,一部分的变态微孢子虫由一个母孢子形成八个孢子母细胞。在八孢子的母孢子中可见偶线联会复合物。孢子母细胞被包裹在一层孢子泡膜内,早期的孢子泡膜内可见管状结构,八孢子的极管为18圈。
- 谢伟东
- 关键词:微孢子虫超微结构发育蝗虫
- 重组杆状病毒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 庞义龙綮新谢伟东
- 关键词:病毒杆状病毒安全性粉纹夜蛾
- 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又形成多角体的杆状病毒被引量:2
- 1992年
- 用形成包含体(OC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多角体基因同时插入无包含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含体(多角体)的重组毒侏TnNPV-HBs85-OCC^+。与利用野生型多角体启动子表达HBsAg基因的无包含体毒株TnNPV-HBsD4不同,TnNPV-HBs85-OCC^+由于具包含体,能以口服方式大规模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幼虫,且HBsAg基因在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中的表达量要比前者高约37%,在虫体中的表达则更高。
- 何代芬王珣章谢伟东陈茹龙綮新邓日强蒲蜇龙苏德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昆虫病毒
- 重组杆状病毒的研究: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又形成多角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王旬章龙綮新谢伟东
- 关键词:杆状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粉纹夜蛾
- 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种类鉴定上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对6种(株)昆虫微孢子虫和1种鱼微孢子虫的孢子表面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孢子表面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测定,可重复性高,并具有种的特异性。通过计算多肽带的相对迁移率(Rm),用欧氏距离法计算每种之间的相似系数,用算术平均的不加权对群法进行聚类,得出一种表示种间距离的表型图。两株家蚕微孢子虫的相似系数是0.98,表明它们是同一种,两种玉米螟微孢子虫的相似系数是0.9,作者认为它们是同种。柞蚕微孢子虫与前几种的相似系数是0.73,蝗虫微孢子虫与上述鳞翅目昆虫的微孢子虫的相似系数是0.58;鱼(Glugea anomala)微孢子虫与昆虫的微孢子虫相差甚远,相似系数只有0.25。文中还对将孢子表面蛋白的电泳分析应用于微孢子虫分类鉴定和害虫流行病学的检测进行了讨论。
- 龙綮新柯昭喜王珣章谢伟东
- 关键词:微孢子虫孢子蛋白电泳
- 蓖麻蚕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5
- 1989年
- 用电镜技术研究蓖麻蚕微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发现其裂殖体和母孢子具双核,其细胞核由双层单位膜所包裹,核具半圆形的纺锤空斑,细胞质中有内质网和丰富的核糖体,但无线粒体。成熟的孢子壁由外壳、内壳及孢子膜组成,孢子器具有片层结构的极质体和后液泡,极丝为10—11圈,孢质含有核糖体和一对细胞核。
- 谢伟东
- 关键词:蓖麻蚕微孢子虫超微结构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被引量:8
- 1991年
-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n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u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 龙綮新王珣章谢伟东何代芬蓝德安庞义苏德明蒲蛰龙
- 关键词:重组病毒
- 胸苷激酶缺陷型鳞翅目昆虫细胞株的筛选及鉴定
- 谢伟东何代芬王旬章
- 关键词:杆状病毒鳞翅目昆虫细胞株
- 胸苷激酶缺陷型斜纹夜蛾细胞株的建立
- 1996年
- EMS诱变的细胞经过Brdu递增浓度的定向筛选,建立了可以抗300mg/L浓度Brdu的斜纹夜蛾胸苷激酶缺陷型细胞株.经[3H]胸苷磷酸化反应测定胸苷激酶(TK)活力表明。
- 邓日强王旬章谢伟东龙綮新蒲蛰龙
- 关键词:斜纹夜蛾胸苷激酶细胞
- 人工合成杆状病毒后期启动子的探讨被引量:6
- 1992年
- 本文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AcNPV)多角体、p10、病毒粒子衣壳和核心碱性蛋白启动子的保守序列为基础,设计合成杆状病毒后期启动子——92和96碱基的互补寡聚核苷酸,并以此重组出5株在多角体启动序列、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92处,分别或同时插入反方向的合成和多角体启动子,以及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的AcNPV毒株,探讨了带这些启动子的CAT在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多角体基因对其表达的影响。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株AcNPV-vⅪⅤⅥ^+CAT和AcNPV-vSⅪⅤⅥ^+CAT中,处于合成启动子与多角体ⅪⅤ启动顺序下游的CAT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量,要比只在多角体启动子带动下高3倍。
- 王珣章谢伟东龙綮新蒲蛰龙苏德明
- 关键词:杆状病毒启动子多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