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国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
- 2020年
- 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男,27岁,因"反复低热6 d"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肝肾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烟酒嗜好史.长期居住于武汉,于2020年1月22日返回荆州,于当日出现发热,Tmax 38.2℃,伴有鼻塞,咳嗽,咳痰,咳少量绿色脓痰,伴有四肢乏力,无明显胸闷气短,无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 刘洋吴婷婷吴祖创谢中国宋诩潘炎陈丽琼万林芳赵亮张翼飞汪忠鸿管磊樊启红
- 关键词:烟酒嗜好家庭聚集性肝肾疾病病例资料咳痰心脏病
- 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E)和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7例怀疑气道异物患儿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结果。结果:17例患儿中12例于报告部位发现异物,且均为非金属异物,并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异物主要为花生米碎粒、花生壳、米饭粒、葵花籽、痰栓等。结论:CTVE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性高,易为小儿及家长所接受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小儿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或作为纤维支气管镜术前筛选、定位及术后复查有很大价值。
- 刘丹张翼飞吴婷婷谢中国王琳
- 关键词:CT仿真内窥镜三维重建小儿气道异物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 吴婷婷谢中国
- 关键词:氨溴索退热疗效
- 人类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合并低钠血症一例报告
- 2013年
- 病毒性脑膜脑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次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如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等。低钠血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伴发于其他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及低钠血症严重时均会有惊厥或癫痫样症状,但颅内感染性疾病及低钠血症出现惊厥或癫痫样症状时,临床处理原则迥异。本文报告1例人类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合并低钠血症伴有癫痫症状的临床病例。
- 刘洋谢中国毛华军周少华
- 关键词:脑膜脑炎低钠血症
- 先天性梅毒24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先天性梅毒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均为阳性;皮疹痊愈出院22例,自动出院2例;按时随访21例,复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在3、6、12个月内RPR转阴率分别为4.76%、71.14%.90、48%,部分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先天性梅毒若能及时正规治疗,疗效好,预后佳,多数可治愈且生长发育正常。
- 李书彦谢中国王琳邓开琴吴婷婷
- 关键词:梅毒先天性
- 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48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心电图T波改变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儿心电图T波低平或/和倒置的临床资料。结果:器质性病变36例,占75%,其中心肌炎15例,先天性心脏病8例,低血钾5例,药物作用3例,中毒3例,心包炎1例,心肌病1例;功能性T波改变12例,占25%,其中β受体功能亢进症9例,过度换气、惊恐3例。结论:小儿T波改变需结合心电图改变特征综合判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
- 李书彦谢中国王建磊吴婷婷邓开琴
- 关键词:心电图小儿T波病因
- 川崎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肝内胆汁淤积一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儿男,3岁4个月。因“发热5d伴皮疹、皮肤黄染3d”于2015年4月入院。人院前5天患儿发热,体温最高40℃,并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皮疹轻度瘙痒。3d前出现皮肤黄染,渐加重,伴烦躁不安。2d来大便呈陶土样,小便色暗黄。无咳嗽、咳痰、腹痛、腹胀。院外抗感染治疗1d无好转,收入我院治疗。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差。既往健康。
- 谢中国刘洋吴婷婷
-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肝内胆汁淤积川崎病并发皮肤黄染红色斑丘疹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特点及产生机制。方法:采用调查表法对荆州市在校学龄儿童的家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对荆州市1896名6~12岁的学龄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119名,占调查总人数的6.28%。结论:通过对荆州市119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发病因素的调查,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居住环境、低浓度铅中毒、低血钙、家庭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密切关系,总结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 李书彦谢中国宋诩吴婷婷毛华军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因素抽样调查
- 小儿急性氰化物中毒1例
- 2008年
- 刘丹张翼飞吴婷婷谢中国王琳
- 关键词:急性中毒氰化物解毒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