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许锐

许锐

作品数:26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舞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9篇舞蹈
  • 5篇舞蹈创作
  • 4篇民间舞
  • 3篇艺术
  • 3篇语言
  • 3篇中国舞
  • 3篇中国舞蹈
  • 3篇文化
  • 3篇舞剧
  • 3篇民间舞蹈
  • 2篇学科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文艺
  • 2篇舞蹈语言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民间
  • 2篇民族民间舞
  • 2篇民族民间舞蹈

机构

  • 25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25篇许锐
  • 1篇郭磊
  • 1篇张晓梅
  • 1篇周星
  • 1篇邓佑玲
  • 1篇王伟
  • 1篇慕羽
  • 1篇吴海清

传媒

  • 15篇北京舞蹈学院...
  • 5篇艺术评论
  • 1篇舞蹈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当代舞蹈艺术...
  • 1篇中国志愿服务...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8
2000年
当人们在轻歌曼舞中薰然欲醉的时候;当人们在劲歌热舞中热血沸腾的时候,他们一定认为舞蹈是美的。这里刊出的是舞蹈学系硕士研究生许锐及与其导师于平教授关于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可能性、方向和特点的探讨与书面对话,以飨读者。
许锐
关键词:舞蹈美学硕士研究生
全文增补中
跨文化“翻译”——探寻动作和语言背后的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舞蹈文化交流中的"翻译"绝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翻译,而是一种跨文化"翻译"—深刻地存在于舞蹈动作与文字语言两个不同的层面。翻译学认为中文和英文最重要的区别是意合(parataxis)与形合(hypotaxis),中文注重意义上的理解与连贯,英文注重语言形式上的逻辑与连接,前者较感性而后者较理性。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但当代中国舞蹈创作对情感与叙事的偏好,以及学界研究对概念与判断的关注,似乎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区别。因此跨文化"翻译"的实质在于共同探寻动作与语言背后的意义。在今天复杂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舞蹈的跨文化交流必然面临着舞蹈观念、技术体系、美学取向等种种冲突与挑战。这是中国舞蹈当代跨文化交流的某种困境,但也是突破前行的机遇。跨文化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到文化的多样与差异,更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在更高层面达成理解—其中的中国智慧万万不可忽视。
许锐
关键词:中国舞蹈跨文化翻译
宏大主题的升华与接近生活的乐趣——从样本解析思考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两种不同取向被引量:7
2006年
在对《东方红》、《红河谷·序》和《老伴》这三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样本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创作取向,并且发现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因而宏大的主题与微小的生活乐趣,体现出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追求多元化上的极大差异与灵活性:即使是在中国特色的审美范围之内,也会在创作中游移于传统文化之外,而具有相当大的艺术表达的自由度。
许锐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人工智能时代舞蹈语言数字化的逻辑内涵与挑战
2024年
文章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舞蹈语言数字化的逻辑与内涵及面临的挑战。鉴于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具身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其数字化过程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多模态素材量化、主体表现力依赖程度和艺术标准化程度的差异等方面。针对舞蹈艺术的特性以及舞蹈语言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为了有效推进舞蹈智能领域的发展,文章提出构建高质量的中国舞蹈数据集是未来舞蹈智能化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此外,文章还对人工智能在未来舞蹈教育、舞蹈编创及舞蹈表演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并从艺术角度深入讨论了技术进步可能引发的人工智能“奇点”时刻问题,强调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应该关注和平衡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以确保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和谐统一。
许锐郭家宁
关键词:舞蹈语言数字化人工智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中国舞蹈理论建设
2024年
文章为4位专家以笔谈形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中国舞蹈理论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许锐王廷信吴海清慕羽
关键词: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名片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舞蹈文化活体——透视70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次勃兴被引量:10
2019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伴随着中国文化进程,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并且以舞台创作的审美流变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表征。回望历史,70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有三次重要的勃兴:第一次是激情的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喷薄的80年代;第三次是多元的世纪之交。三次勃兴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激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喷薄的经济大潮和新世纪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与发展被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的命题始终缠绕着。内在的坚持和外来的冲击,使得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混合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在当今舞台上仍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延续着历史发展中的精彩与争论。在70年的历史节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剧烈和深刻变化的世界,民族民间舞蹈乃至中国舞蹈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再一次勃兴?回望历史,也许能让我们找到部分答案。
许锐
关键词:勃兴
从舞蹈的视角看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艺精神与当代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延安文艺座谈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学界对于延安文艺时期舞蹈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显性研究还不够,还未全面准确地反映舞蹈艺术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以新秧歌运动为代表的民间歌舞成为最及时、最显性的艺术样式,不仅呈现出文艺的新面貌新气象,更加反映出歌舞在延安文艺时期的独特价值与内涵。虽然延安新秧歌运动孕育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不可复制,但我们需要从更纵深的时空来审视其长远的文艺精神与当代价值。首先,延安新秧歌运动确立了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新主体、新路径和新内涵。其次,延安新秧歌运动在“新”与“旧”的表达与转换中建立了与时代、与传统紧密联系的价值追求。最后,延安新秧歌运动体现出舞蹈艺术视觉传播和身体传播的独特价值与影响。以“新秧歌运动”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蹈在那个特定时空所表现出的极大的适应性与流传性,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今天民族民间舞蹈在都市中的发展与传播。我们回顾延安文艺时期的现象与精神,不是为了回到延安,而是需要从延安再出发,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探索来促进新时代文艺的发展。
许锐
关键词:舞蹈新秧歌运动文艺精神
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被引量:3
2016年
上世纪80年代,朱光潜先生在全国高校美学老师进修班上曾经说过一句话'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意即不通晓某门艺术,最好不要谈论其美学与艺术规律,只有来自于艺术实践中的真实感受才是谈论的依据。这句话实实在在触及了文艺理论生发于艺术本体与实践之中的重要性。据说,学生们听了朱先生的话,尝试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作为研究对象——很多人都选择了影视,却无人选择舞蹈。[1]时至今日。
许锐
关键词:舞蹈评论艺术实践文艺理论舞蹈艺术形式美感
绣的是寂寞——舞剧《秀娘》的立意追求与意象营造
2012年
赵明又出手了。照例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地里费尽心血,为无锡歌舞剧院"绣"出了一部很不一样的赵明式的舞剧《秀娘》。赵明是很执着的,作为一个已经创作了多部舞剧力作的大导,他仍然在力图突破自我;赵明更是很坦诚的,他直言打破创作惯性之难,
许锐
关键词:意象营造舞剧寂寞歌舞
宏大演艺时空展现百年辉煌——《伟大征程》的大型文艺演出新坐标被引量:4
202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作为一次开创性的尝试,从人民大会堂到国家体育场,从"音乐舞蹈史诗"到"情景史诗",以演艺时空的突破重新定位了重大文艺演出样式,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坐标。首先是以恢弘的气势开创了演艺空间,利用"鸟巢"自身的环形结构和整体搭建的立体舞台,为观众带来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的观赏空间。其次是以科技驱动,引领影像视觉创新,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交织在一起,使现场超大的舞台空间具备多层次景深表达的可能,创造出深度融合于舞台演艺的"第三空间"。最后是以党史育人,充分激发出参演学生的表达潜力,将一场宏大的文艺演出转化为一次最生动的党史教育,使宏大的演艺时空获得永恒的生命与感动。《伟大征程》正是因为演艺时空的巨大改变,直接引发和推动了重大文艺演出样式的创新并启示我们,要努力尝试的不是守住传统艺术的边界,不是陷入惯性概念的束缚,而是以艺术表达为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许锐赵林煜
关键词:观演关系视觉创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