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凡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PM2.5
  • 2篇气象
  • 2篇环境监测
  • 2篇源排放
  • 1篇毒性
  • 1篇预警
  • 1篇制糖
  • 1篇制糖行业
  • 1篇数据统计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净化
  • 1篇能耗
  • 1篇气象条件
  • 1篇秋季
  • 1篇污染
  • 1篇牡蛎
  • 1篇颗粒物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空气质量

机构

  • 6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省生物工...
  • 1篇中科三清科技...

作者

  • 6篇许凡
  • 3篇陈多宏
  • 3篇叶斯琪
  • 3篇谢敏
  • 3篇沈劲
  • 2篇钟流举
  • 2篇潘月云
  • 2篇谢智
  • 2篇汪宇
  • 1篇区宇波
  • 1篇晏平仲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甘蔗糖业
  • 1篇环境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广东省制糖行业环保数据统计和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广东省是制糖第3大省,近年产糖量有下降趋势,但能耗问题仍较为突出。本文对2013~2016年广东制糖行业的环保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吨糖耗标煤、吨糖耗电量、吨糖废水排放量、水重复利用率、吨糖COD产生量等关键节能减排指标上都有潜力可挖,通过原料、工艺技术和装备、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制糖工业发展的多赢。
许凡蚁细苗薛纯子梁达奉蔡日东
关键词:制糖行业环境监测数据统计能耗
定量气象与源排放对PM2.5浓度影响
为了更好地区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浓度变化,算出源排放因素...
沈劲汪宇潘月云陈多宏许凡谢敏谢智叶斯琪钟流举
关键词: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气象条件源排放
文献传递
定量气象与源排放对PM2.5浓度影响
为了更好地区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WRF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AMx,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浓度变化,算出源排放因素对浓度...
沈劲汪宇潘月云陈多宏许凡谢敏谢智叶斯琪钟流举
关键词:气象源排放PM2.5
文献传递
佛山西部秋季O3与PM2.5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19年
文章选取佛山高明区国控点高明孔堂作为珠三角西部的体表性站点,选用2017年10月为秋季代表性月份,利用WRF-CAMx模式的源解析工具OSAT/PAST进行了高明PM2.5与O3来源解析。高明区本地排放对高明孔堂站点PM2.5浓度贡献约为12%,佛山市其他区对高明孔堂站点PM2.5浓度贡献约为21%、广州市与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分别贡献了13%,中山与珠海共贡献了10%;工业源、交通源、电厂源、农业源与居民燃烧源分别贡献了29%、20%、14%、11%与6%,天然源贡献仅为1%。高明区本地前体物排放对高明孔堂站点O3浓度贡献约为3%,佛山市其他区贡献约为16%,广州市、粤东北(韶关、河源、粤东5市)、深莞惠与清远市对高明孔堂站点臭氧浓度贡献分别约为22%、19%、15%和13%。天然源、工业源、交通源的O3贡献较大,分别贡献了28%、24%与22%,电厂源和其他源分别贡献了10%与16%。由于大气污染物气固性质差异与化学特性的差异,本地排放对PM2.5的贡献大于对O3的贡献。使用模型法进行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时,若本地的范围定义得越大,则本地排放的贡献就会越大。
沈劲陈诗琳黄晓波区宇波晏平仲许凡许凡陈多宏谢敏叶斯琪冯宇星
关键词:O3PM2.5空气质量模型
发光菌法测定生物综合毒性与其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1年
发光菌法测定生物综合毒性是在水质连续自动监测、水源地预警监测和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中均有运用,是现今判定生物急性毒性的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
许凡
关键词:发光菌毒性预警
牡蛎与牡蛎壳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2
2018年
牡蛎是我国养殖范围甚广的海产生物,同时也是许多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式回顾了同牡蛎、牡蛎壳有关的污水净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实践,阐述了牡蛎、牡蛎壳的生物特性,然后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薛纯子许凡
关键词:牡蛎水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