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平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南极普里兹湾海水中冰川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含量被引量:3
- 2002年
- 根据中国第13,14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的实测的δD及盐度,运用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得第13次南极考察航次(1996年夏季)普里兹湾海水中冰川(雪)融化水的比例为0%~3.82%,海冰融化水的比例为-3.19%~4.78%.在第14次南极考察航次(1997年夏季)中,冰川(雪)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分别为1.53%~3.98%和-3.80%~4.52%.冰川(雪)融化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水平分市均凸现绕极深层水的涌升,而不同深度处的水团图像存在显著的偏转,这一现象可用Ekman深海漂流理论予以圆满的解释.普里兹湾内冰川(雪)融化水的垂直分布呈均匀分布态势,原因可能在于冰川(雪)的消融相对于湾内水体的垂直混合是一速率缓慢的过程.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则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该分布模式显然系海冰的季节性消长造成的.
- 蔡平河黄奕普陈敏刘广山邱雨生陈性保金德秋周锡煌
-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组成盐度
- 楚克奇海陆架区沉积物中核素的分布及其对沉积环境的示踪被引量:15
- 2002年
-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于楚克奇海采集的一个沉积物岩芯进行了γ谱分析,获得了^(210)Ph,^(137)Cs,^(226)Ra,^(238)U和^(40)K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中最独特的现象为^(226)Ra,^(238)U次表层极大值的存在,其产生原因与沉积物高的有机质含量、元素的扩散作用及有机质的降解作用有关.根据^(210)Pb_(ex)测年法和^(137)Cs测年法得到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7和0.8 mm/a,沉积物的质量累积速率为1.00 kg/(m^2·a).结合实测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百分含量,计算得有机物质的埋藏速率为75.4 g/(m^2·a),与水柱初级生产力比较可发现,楚克奇陆架区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埋藏区.
- 杨伟锋陈敏刘广山蔡平河黄奕普
- 关键词:沉积物核素沉积环境示踪
- 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被引量:5
- 1999年
- 对九龙江河口区枯、丰水期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表明,溶解态铀与盐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证实枯、丰水期该河口区水体中的铀均是保守行为。在低盐度区域(S<10),~238U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颗粒态~238U所占份额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38)U之条件分配系数介于 1. 2 × 10~3~1. 5 ×10~5dm~3/kg之间,它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悬浮颗粒物浓度无相关关系存在。枯水期悬浮颗粒物上~234U/~238U_A.R.与盐度的负相关关系为河口区悬浮颗粒物中~234U的优先沥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陈敏黄奕普邱雨生陈性保陈飞舟蔡平河
- 关键词:溶解态颗粒态铀同位素地球化学
- 北冰洋、白令海^(226)Ra的分布及其水文学意义被引量:9
- 2002年
-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1999年7~9月),于北冰洋、白令海分别采集了13份和20份大体积水样,用于226Ra的分析.结果表明,北冰洋、白令海表层海水中226Ra含量分别介于 0.28~1.56和 0.25~1.26 Bq/m3之间,平均含量分别为 0.76和 0.71Bq/m3,明显低于其他中低纬度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数值,说明部分研究海域受海冰融化水的影响.白令海表层水226Ra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体现出低226Ra海冰融化水与高226Ra太平洋水的混合交换.北冰洋表层水中226Ra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之态势,与水团组成中河水份额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这与河水具有高226Ra的特征相吻合.北冰洋加拿大海盆226Ra的垂直分布显示,“上跃层水”,所处的200 m深度存在226Ra的极大值,鉴于高226Ra特征主要出现在太平洋水或与沉积物交换的水体中,说明该极大值主要来自太平洋水或底部陆架水的输入,与2h和18O示踪剂获得的结果相吻合.
- 邢娜陈敏黄奕普蔡平河邱雨生
- 关键词:白令海^226RA水文学
-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5
- 2004年
- 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中国边缘海系统碳循环研究相对薄弱。简要回顾中国碳循环(以现代过程的描述为主)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中国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概况及CO2的海—气交换、有机碳循环、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河流的输运等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汇总补充及数据更新的基础上勾画了中国区域碳循环框架。我们认为,中国的区域碳循环过程尚有诸多未知量和不确定性,缺乏把陆、海、气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尤其需要加强。中国边缘海的碳循环研究应当围绕CO2的汇源过程这一碳循环的中心问题,深入开展边缘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与大气CO2的耦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
- 关键词:碳循环CO2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边缘海
-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38)U、^(234)Th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对采自九龙江河口区盐度介于0~21.97的10个表层水样,铀、钍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溶解态的(238)U含量与盐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可达0.972,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的(238)U呈现保守行为。当S=0时,溶解态(234)U/(238)U放射性比值为1.19和1.55(两份水样);而当S=0.90~21.97时,该比值=1.02~1.14,分别呈现河水及河口水铀同位素组成的特征。对于颗粒态铀,其(238)U含量则介于0.50~9.83×10(-3)Bq/dm3,且随盐度的增大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34)Th的地球化学行为属于非保守行为,不可逆稳态清除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当盐度介于9.76~17.07时,(234)Th相对于化学清除的停留时间为6~19d,远低于盐度为0和21.97所对应的停留时间(分别为203d及117d),反映了在该盐度范围内。
- 蔡平河黄奕普邱雨生
- 关键词:铀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水体钍同位素
- 南沙海域基于^(234)Th-^(238)U不平衡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及其时间演化被引量:3
- 2001年
- 测定了南沙海域一时间系列站 t1, t2时刻(相距 12.3 d)水柱各相态234Th比活度及相关的水化学要素.结果发现真光层中溶解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颗粒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总234Th比活度则几乎保持恒定,表明234Th在溶解相与颗粒相两相间的快速转换.水柱总234Th的垂直分布呈现“双亏损层”的分布模式.运用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两个时间点上真光层的颗粒态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分别为46.5和13.1mmolC/m2·d.对POC输出通量的估算产生显著影响的不是234Th清除模型而是真光层底部 POC/234Thp值的选取.
- 蔡平河黄奕普陈敏刘广山邱雨生
- 关键词:南沙海域颗粒态有机碳
-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学中的应用
- 该文对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南沙海域基于<'234>Th-<'238>U不平衡的颗粒态有机碳输通量及其时间演化;第二章;运用<'228>Ra-NO<,3'->法测定南沙海域的新生产...
- 蔡平河
- 关键词:南沙海域
- 文献传递
- 运用^(228)Ra-NO_3^-法测定南沙海域的新生产力被引量:2
- 2002年
- 运用MnO2纤维富集-228Ac β计数法测定了南沙海域两个测站3个时间点水柱的228Ra比活度,得其值介于0.38至3.60Bq·m-3.发现228Ra的分布能满足稳态条件.采用一维稳态模型,以228Ra-NO3法测得测站NS97-43,NS99-53(T1)和NS99-53(T2)的新生产力分别为4.4,5.1和5.7mmolC·m-2·d-1.结合初级生产力的文献报道值,计算得南沙海域的f比介于0.12~0.
- 蔡平河黄奕普陈敏刘广山邱雨生蔡明刚
- 关键词:真光层氮南沙海域
- 海洋颗粒物POC/^(234)Th比值的控制机制
- 2014年
- 通过测定南海北部A1站四季上层500 m分粒径(1~10μm,10~53μm,>53μm)颗粒物上POC、234Th和228Th活度,发现中等粒径与大粒径的POC、234Th、228Th值比小粒径的POC、234Th、228Th低约一个量级。3种粒径POC/234Th(POC/228Th)比值的垂直分布皆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统计分析POC/234Th、POC/228Th、234Th/228Th比值随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POC优先再矿化是影响POC/234Th比值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 邓芳芳蔡平河赵道辰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