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胸术后并发肋弓软骨炎的探讨
- 1991年
-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肋弓软骨炎比较少见,我院从1987年1月~1989年12月共做食管、贲门癌手术400例,其中并发肋弓软骨炎者16例,总发生率为4%。现将此并发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做一探讨,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本组400例中分为两个阶段:1987年1月~1988年12月为手术改进前阶段,行食管癌95例。
- 董文忠赵九恩苏秦虎李胡屯
- 关键词:开胸并发症
- 胃壁荷包缝合预防机械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8年
- 1995年3月至1996年5月选择胃大部切除标本,使用GF-Ⅰ型26、28、31型号消化通管状吻合器、分别做胃壁荷包缝合前后切割试验。结果发现胃壁做2.0cm荷包缝合切割后口径大,较传统方法平均增大0.5cm左右,与吻合器抵钉座直径接近。经14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后取出吻合器抵钉座顺利方便,不致造成吻合口撕裂。术后钡餐造影吻合口直径在1.0~2.0cm之间。随访无1例吻合口狭窄。本文叙述了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问题。
- 董文忠石瑞生宋文斌
-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吻合器荷包缝合吻合口狭窄
- 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 1999年
- 我们观察了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患者血粘度及其相关流变学参数的改变,旨在探讨它们在贲门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对象选已确诊的贲门癌患者作为病例研究对象,手术切除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有、无淋巴结转移,男...
- 张慧英魏铜有李宝红冀菁荃冯耀华赵九恩董文忠
- 关键词:贲门癌血液流变学淋巴结转移瘤
- 食管上段癌手术方法探讨(附58例报告)
- 1995年
- 食管上段癌手术方法探讨(附58例报告)董文忠,董正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治市046000)从1987年3月至1994年3月,经左胸左颈部切口,手术治疗食管上段癌58例,取得了较好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中,男性42例,女性16例。...
- 董文忠董正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 剖腹探查附带修补腹股沟斜疝
- 1994年
- 剖腹探查附带修补腹股沟斜疝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046000)石瑞生,申奠正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董文忠,赵九恩1983年4月至1992年6月,共行下腹部剖腹探查术927例。其中7例伴有腹股沟斜疝,完成腹腔主要手术后,附带修补腹股沟斜疝6例。术后随访效果满...
- 石瑞生申奠正董文忠赵九恩
-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剖腹术探查术
- 自拟“扶正理气降逆汤”治疗术后重症呃逆症体会被引量:1
- 1991年
-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叫膈肌痉挛。大手术后经常可见到呃逆发生,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更为多见。一旦发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病人的饮食和休息,增加伤口的疼痛。
- 赵九恩董文忠
- 关键词:呃逆中西医结合
- 食管癌及贲门癌外科治疗557例初步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我院肿瘤科1983年5月至1989年4月手术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557例。男性404例,女性153例,男:女=2.64:1,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54岁。农民303例,工人131例,分别占54.4%和23.5%。一、切除率和死亡率本组557例中食管癌212例(上段14、中段144、下段54),贲门癌345例。手术切除531例,总切除率为95.3%。食管癌切除率94.3%。贲门癌切除率为95.9%,见表1。探查未能切除之病例,2例作短路手术,1例作胃造瘘术。
- 马永泰董文忠赵九恩王治华郭美琴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手术胃肿瘤
- 手术影响贲门癌病人血液流变性被引量:15
- 1999年
- 手术仍是治疗贲门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未能明显提高,其中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是主要原因,这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密切相关。我们通过观察贲门癌手术病人以企发现手术对血液流变性及对癌细胞血行转移产生的可能影响,为临床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手术...
- 张慧英李宝红冀菁荃冯耀华董文忠赵九恩
- 关键词:贲门癌外科手术血液流变学
- 上消化道肿瘤并发窦性过缓手术治疗
- 1993年
- 上消化道肿瘤并发窦性过缓手术治疗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李胡屯,路建设,聂新富,刘永胜,董文忠自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上消化道肿瘤患者507例。其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以下简称窦缓)者56例,占11.05%。以胃小弯侧癌、食管下段,贲门处肿瘤发生率为高,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33岁。平均54岁:术前窦性心率为50~54次/,分者39例,45~49次/分者15例,低于45次/分者2例。并存窦性心律不齐者8例,其中3例伴有交界性逸搏成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伴有室性逸搏,2例伴有暂时性房室分离。术中曾对此8例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未再出现上述心律失常。全部56例患者术后上述心律失常均消失,住院期间及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阿斯综合征及其它心律失常。出院前及出院后二个月复查心电图窦性心率均在60次/分以上。肿瘤部位与塞缓发生例数见附表。讨论一、窦缓产生原因:塞性心动过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产生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窦房结受抑制所致。常见于运动员、老人、低温、按压颈动脉窦、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脑垂体或甲状腺低功。
- 李胡屯路建设聂新富刘永胜董文忠
- 关键词:消化系肿瘤外科手术窦性心律失常
- 149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并发吻合口瘘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149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并发吻合口瘘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苏秦虎,董文忠,赵九恩我科从1983年6月至1992年12月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1498例,在预防吻合口瘘方面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98例中,男1024例,女474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80岁;平均55岁。肿瘤部位:食管上段癌64例,食管中下段癌478例,贲门癌956例;采用手工吻合法603例,采用消化道吻合法895例。1983年6月至1987年6月共做食管、贲门癌手术443例,均为传统手工吻合法(包套式),发生吻合口瘘16例,占3.6%;1987年6月至1992年12月改用机械吻合法与改良手工吻合法,发生吻合口瘘14例,占1.3%。其中机械吻合法895例,发生吻合口瘘12例;改用手工吻合法160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30例吻合口屡中死亡14例,致死率为46.6%。讨论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国内文献报告发生率为2.1~11.6%。其致死率为31.6~71%[1]。本组1983年6月至1987年6月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为3.6%;1987年6月之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3%,较前明显降低。
- 苏秦虎董文忠赵九恩
- 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肿瘤切除术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