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忠民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经体外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北京源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在B超实时监测下从深部往浅部治疗子宫肌瘤,通过对48例患者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子宫肌瘤在一个月内出现新的液化坏死灶,三个月后肌瘤明显缩小,异常出血消失,血色素回升至正常,月经周期、月经量恢复正常。除个别患者出现低热外,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高能聚焦超声(HIFU)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 葛忠民陈祥明袁雪容
- 关键词:高能聚焦超声子宫肌瘤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4.8%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0%癌组织B超回声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强,治疗后35.1%的患者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40.6%无变化,24.3%有不同程度的增大,75.0%的患者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全部治疗无疼痛,无皮肤灼伤、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 陈祥明魏林叶欣葛忠民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 高强度聚焦超声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及其体外诱导T细胞产生IFN-γ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肿瘤细胞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和制备DC肿瘤疫苗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1ng/mlIL-4和10ng/mlGM-CSF联合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产生D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CD80、CD86、H-2Kd和I-Ad表达情况;(2)固定辐照时间或超声声强,应用不同声强或辐照时间的HIFU辐照CT26细胞株后,用台盼蓝染色、MTT法检测活肿瘤细胞数,同时用台盼蓝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析HIFU剂量与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关系,了解剂量-效应关系;(3)固定辐照时间和超声强度,HIFU辐照CT26细胞悬液,制备肿瘤细胞抗原并致敏DC,致敏DC与T细胞共孵育48h后提取上清液,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12、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与冻融组、单纯CT26、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IL-4和GM-CSF联合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可培养出典型的DC;(2)固定辐照时间,随着HIFU辐照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迅速减少,肿瘤细胞的碎片逐渐增多,当声强为1000W/cm2,辐照30s时,无细胞存活,肿瘤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全部被撕裂成碎片;(3)通过ELISA法检测HIFU、冻融及单纯CT26组上清液中IL-12、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HIFU及冻融组上清液中IL-12、IFN-γ的含量高于单纯CT26组(P均<0.05),但HIFU、冻融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能灭活肿瘤细胞并能使肿瘤细胞破碎,HIFU制备的肿瘤抗原可体外致敏DC,并可使DC成熟分泌大量IL-12,同时诱导T细胞分泌大量IFN-γ。
- 叶欣邹玉红刘丽霞魏绪庭侯刚葛忠民李毅刘爱华杨宪勇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抗原白细胞介素12
- B超监测输卵管双氧水造影与输卵管通液试验的比较
- 2000年
- 张萍萍葛忠民
- 关键词:不育症输卵管造影双氧水B超
- 牙源性角化囊肿开窗治疗4例
- 2006年
- 牙源性角化囊肿(ode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颌骨囊性病变,最早由Philipsen提出,其组织学特征由Shcar最早进行描述。OKC在所有的颌骨囊肿中,发生率约占11%。
- 张明宾张新丽葛忠民
- 关键词:牙源性角化囊肿开窗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口腔颌面外科组织学特征颌骨囊肿
- 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老年人胰腺癌19例被引量:4
- 2004年
- 叶欣费兴波葛忠民赵正军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老年人胰腺癌疼痛
- 雷公藤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双盲对照观察
- 在临床上有关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报道已有,但采用临床双盲研究的并不多见,为了进一步开发雷公藤的药用价值和确认其治疗SLE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不同组份的雷公藤配方制剂,对SLE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同时评价有关临...
- 朱虹葛忠民柳雅玲金岩张友灿
- 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不同声强对CT-26肿瘤细胞的急性生物学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体外培养的CT-26肿瘤细胞的急性生物学效应,探讨HIFU破坏肿瘤细胞的确切机理。方法固定辐照时间,应用不同声强的HIFU辐照CT26细胞株后,用台盼兰染色、MTT 法测定活肿瘤细胞数,同时用台盼兰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析HIFU剂量与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关系, 了解剂量-效应关系。结果随着HIFU辐照声强的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迅速减少,全部杀死CT26细胞剂量的最小值为600W/cm2×30s;但死亡细胞形态完全下一致,当1000W/cm2×30s时死亡细胞无完整细胞形态,几乎完全为细胞碎片。结论声强低时对细胞的影响以高温效应为主,声强高时以高温效应和空化效应为主或以空化效应为主。
- 叶欣邹玉红刘丽霞魏绪廷侯刚葛忠民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声强生物学效应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无创性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PWD)对60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病人及30名正常人进行检测,记录肾动脉血流频谱形态、血流性质、收缩期最大流速(Vp)、加速度(AC)、加速时间(AT),对结果分组进行比较。结果23例(27条肾动脉)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其中19例(21条肾动脉)经血管造影证实,肾动脉狭窄组的肾动脉Vp、AC、A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DFI能够较好地反应狭窄血管的形态,结合使用PWD综合其血流多普勒定量指标,对诊断肾动脉狭窄有显著意义。
- 张晶葛忠民吕庚
- 关键词:多普勒肾动脉狭窄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的门静脉癌栓进行HIFU治疗。结果:HIFU治疗后31%(13/42)癌栓消失;33.3%(14/42)癌栓部分消失; 35.7%癌栓不消失。未发生皮肤烧伤、出血和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HIFU治疗PVTT是一种新的和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 叶欣葛忠民刘丽霞邹玉红费兴波程园园
- 关键词: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