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隆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股浅静脉戴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被引量:1
- 1998年
-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股浅静脉戴戒成形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腿广泛色素沉着、溃疡伴轻中度浅静脉曲张。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典型而彩超阴性者可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下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织物,宽约0.8cm,可平均缩窄股浅静脉36%,控制血液倒流,术后患肢无肿胀。同时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加速溃疡愈合,效果良好。
- 范隆华叶建荣陈福真符伟国
- 关键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髂-颈动脉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8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应用左骼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骼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结果:在平均11.7个月(7~18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陈福真杨珏蒋俊豪陈斌符伟国郭大乔范隆华
- 关键词:头臂型大动脉炎脑缺血
- 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ASO)严重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 Lpα)关系。方法 :对 1 2 9例下肢 ASO患者 ,根据动脉缺血程度结合踝肱指数 ( ABI)分成 3组 ,重度下肢缺血组 :ABI≤ 0 .3;中度缺血组 :0 .3
- 范隆华符伟国叶建荣郭大乔陈斌杨珏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血清脂蛋白Α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血脂代谢紊乱
- 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组学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取、定量和酶解,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鉴定DLASO、LASO患者血清中的蛋白,筛选出DLASO患者与LASO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PANTHER数据库对鉴定得到的差异性蛋白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作用和细胞组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蛋白质338种,筛选出差异性蛋白27种,其中DLASO患者出现表达上调蛋白8种、表达下调蛋白19种。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反应(48.1%)、代谢过程(48.1%)和生物黏附(29.6%)的蛋白;在分子作用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结合作用(33.3%)、催化活性作用(29.6%)和结构分子活性作用(18.5%)的蛋白;在细胞组分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位于细胞区域(14.8%)、细胞器(14.8%)和细胞外区域(14.8%)的蛋白。结论发现DLASO与LASO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27种,这些差异性蛋白可作为防治DLASO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 杨晓虎林裕辉徐欣范隆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蛋白组学同位素标记
- 腹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作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例资料。高危患者术后接受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肺动脉CTA等检查。诊断肺栓塞患者接受抗凝、全身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自2010年1月起高危患者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共发现PE患者8例,3例大面积PE患者死亡,5例患者接受抗凝、溶栓等治疗后好转,恢复顺利。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前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为0.43%(13/3012),PE发生率为0.20%(6/3012)。2010年1月后采取预防措施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为0.15%(7/4803),PE发生率为0.04%(2/4803),预防性抗凝治疗期间未发现肺栓塞病例,术后2~3周停低分子肝素后发现下肢DVT患者7例,其中伴PE患者2例。结论腹部手术后肺栓塞起病急骤,死亡率高,积极地预防、尽早诊断及治疗十分必要。
- 李旭范隆华沈卫星刘坚军徐德春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
- CD62p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及CD42b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数据以x—±s表示。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分别为22.92±12.08、45.59±16.48,与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组对照组(10.90±3.92,27.38±11.05)比较显著升高(P<0.01),其他膜糖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纤维蛋白原亦较无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 邵明哲范隆华符伟国徐欣杨珏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血小板膜糖蛋白
-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7±s 17a( 16~ 80a) ;首次剂量 10BU ,用 2 5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滴注 1.0~ 1.5h ,以后隔日用 5BU ,总量 30BU。结果 :70 %有效 ,大腿周径平均消退3.5± 2 .3cm ,小腿周径平均消退 2 .7± 0 .9cm。明确发病诱因者 12例 ,6例有效 ,8例无明确诱因者全部有效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良好。
- 范隆华叶建荣蒋俊豪符伟国
- 关键词:巴曲抗栓酶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
-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肱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 18例。 结果 术后同时扪及桡动脉和尺动脉搏动者 8例 ,扪及桡动脉或尺动脉 1支搏动者 9例 ,余 1例皮温改善、肌力Ⅳ级 ,无术后患肢坏疽 ,死亡 3例。 结论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好 ,高龄、心肺疾病是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 范隆华叶建荣符伟国郭大乔陈斌杨珏蒋俊豪史振宇
- 关键词:外科治疗预后
- 抗血小板药物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n=25,100 mg.d-1)和氯吡格雷组(n=25,75mg.d-1),疗程均为1 wk,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服药前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无明显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CD62p、CD63及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机体血小板活化,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 邵明哲符伟国范隆华金贵元徐欣全彩娟刘敏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聚集率
- 非对称型人工血管内支架
-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非对称人工血管内支架,用于动脉夹层或动脉瘤腔内治疗。本支架由菱形网状裸支架和人工血管膜构成,带膜部分的近端呈斜口状,增加了支架近端锚定区,有效地减少近端I内漏的发生,提高腔内修复的成功率...
- 符伟国董智慧王玉琦史振宇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范隆华韩伟石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