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丹

作品数:43 被引量:69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3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能源
  • 8篇碳排放
  • 7篇能源效率
  • 5篇低碳
  • 5篇要素生产率
  • 5篇生产率
  • 5篇双重差分
  • 5篇全要素能源效...
  • 5篇全要素生产率
  • 4篇污染
  • 3篇信息披露
  • 3篇中国能源
  • 3篇双重差分模型
  • 3篇披露
  • 3篇节能
  • 3篇节能减排
  • 3篇非期望产出
  • 2篇低碳经济
  • 2篇指数法
  • 2篇省际

机构

  • 39篇东北财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9篇范丹
  • 15篇王维国
  • 1篇杜两省

传媒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科技视界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系统工程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科技促进发展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沿海企业与科...
  • 1篇现代计算机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环境经济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被引量:70
2012年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呈现"U"型趋势;技术效应对中部,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产权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中、西部的贡献比例较大。
王维国范丹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非期望产出
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演变趋势与增长动力——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其中,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对经济产出的贡献比例最高,东部区域正处在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过渡时期,而东北、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王维国范丹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非期望产出
中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双重红利效应——基于系统GMM与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被引量:39
2018年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范丹梁佩凤刘斌幺晓桐潘跃
关键词:双重红利系统GMM估计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被引量:40
2013年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范丹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委托代理视角下碳信息披露的减排效应:理论机理与经验证据
2024年
企业碳信息披露作为促进碳市场健康运行的有效支撑,既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政府、公众参与、污染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分析与检验现有碳信息披露政策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理与实践效果.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政策实施后,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水平;这一政策在率先实施政策的省份与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公众环境参与度有利于企业碳减排但减排效果较小,而政府对当地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可以使碳减排效果明显提高;此外,这一政策也可以降低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发挥其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本文从学理上揭示了碳信息披露政策的碳减排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通过政企互动和公众参与健全碳信息披露体系,为助力“双碳”目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借鉴.
范丹杨中园凡盼来
关键词:碳排放委托代理模型
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效应及机制被引量:10
2023年
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并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地降低了碳排放,数字经济每增长1%,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分别下降0.491%、0.966%.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排效应更加明显.这一结论在选取地形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选取“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东部、非资源型和再生型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红利推进碳减排;且由于人口规模和城市创新能力的不同,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积极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作用机制分析显示:降低能耗强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和数字基建赋能是数字经济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每增长1%,能耗强度效应降低0.154%,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及数字基建赋能效应分别增加0.835%、1.032%、0.351%.
王维国王永玲范丹
关键词:数字经济碳排放宽带中国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被引量:13
2013年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范丹王维国
关键词: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波特假说
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54
2022年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在国家减排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能否通过触发“波特效应”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目前缺乏中国实践的经验证据.基于此,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从微观企业层面识别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缓解内生性,以及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政策可以通过激发企业创新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两条路径来提升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对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政策重点关注行业、执法力度高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为因地制宜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经济“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范丹付嘉为王维国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信息披露能否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被引量:8
2023年
通过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环境治理的必然方向。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两条路径提升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经过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缓解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
付嘉为范丹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
高等数学教学中差分方程的经济学拓展被引量:1
2013年
经济管理类学生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也应体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讨论差分方程在银行信贷、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差分方程概念和求解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经济管理类院校数学教师将数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教改目的。
范丹
关键词:差分方程经济学应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