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珊珊 作品数:19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王氏保赤丸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保护作用及肝脏毒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组织,肝脏组织的影响,探讨该药是否既能清热泻下又能避免苦寒伤胃,以及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王氏保赤丸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组织及肝脏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 d后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均未出现模型组的小肠绒毛充血、变平、变短、萎缩、倒伏等现象。与模型组对比,高、中、低剂量组肠黏膜均较完整,中、高组黏膜固有层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小肠绒毛均有变长、杯状细胞增多;回盲部的病理结果提示该药高、中、低剂量组对回盲部均无损伤。肝脏病理结果显示王氏保赤丸高、中、剂量组对肝细胞均有损害作用,低剂量组对肝细胞损害较轻微。结论:经合理配伍之后,该药保存了大黄、黄连等苦寒药物的清热解毒泻下作用,对肠道黏膜不仅无损伤,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药对肝脏有损伤,有一定的肝毒性,肝脏损伤者应慎用。 李建婷 邝枣园 宋珊珊 肖珊珊 高智群 郭新峰 罗海燕关键词:王氏保赤丸 肠道黏膜 肝脏毒性 小鼠 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胃癌分化程度与发病节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59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9∶1),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117例,32.6%),在此年龄段发病的男性患者(85例,72.6%)亦多于女性患者(32例,27.3%);中医证型占比较高的为气血亏虚证(160例,44.6%)和痰湿凝结证(94例,26.2%);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32例,36.8%),其中小雪(31例,23.5%),大寒(25例,18.9%),大雪(23例,17.4%)和立冬(22例,16.7%)为发病高峰期。胃癌患者气血亏虚证与痰湿凝结证与节气和季节具有相关性(P<0.05)。285例胃癌患者以低分化胃癌为主(175例,61.4%),主要集中在冬季(66例,37.7%)。胃癌转移途径主要经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肝和腹腔转移。结论胃癌患者以气血亏虚证、痰湿凝结证多见,其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冬季,且证型与发病节气、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汪显超 李娜 李娜 史培峥 钟晓敏 张新江 王哈林 魏小勇 魏小勇 肖珊珊 叶小卫关键词:胃癌 中医证型 节气 气血亏虚证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Id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3(Id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d3与HCC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中医证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4例HC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Id3蛋白在54例HCC中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为对照,分析Id3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Id3主要定位于HCC的细胞核。在54例HCC组织中,Id3呈不同强度的表达,其中标本呈中强阳性表达率为75.9%(41/54),10例正常肝组织Id3中强阳性表达率为10.0%(1/1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经统计分析,Id3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及HCC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8、30.351,P均<0.05),即年龄<60岁、分化程度越低的HCC患者,Id3蛋白明显高于年龄≥60岁、分化程度高的HCC患者;但与患者的性别、脉管癌栓、肿瘤大小、Child-Pugh、血清AFP、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有无合并肝硬化及中医证型未见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0、2.224、2.427、0.945、1.683、1.521、0.125、1.505、0.289,P均>0.05)。结论Id3蛋白与HCC分化程度相关,其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Id3阳性表达越强。Id3表达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Id3表达越强。 周伶 叶小卫 李娜 杨巧红 谢宇晖 肖珊珊关键词: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脂质硬化性黏液纤维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3年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转子间区,属于多形性纤维骨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骨病变[1-2]。LSMFT往往在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症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4]。虽具有独特的放射学和组织学特征,但LSMFT仍有可能被误诊为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病变. 陈鹏 张罡瑜 肖珊珊 何琪 杨均政 易春智 曾嘉旭 方斌 黄耀华关键词:病例报道 肺结核性及腺癌性胸水SDS-PAGE蛋白图谱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性及腺癌性胸水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像之图谱特点及异同,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选用28例肺结核性胸水及36例肺腺癌性胸水,每例均以5%浓缩胶和不同浓度(6%、8%、10%、12%、15%)之分离胶行SDS-PAGE分离胸水中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AlphaEaseFC Stand Alone图像分析软件分析10%分离胶凝胶图像。结果不同浓度(6%、8%、10%、12%、15%)的分离胶SDS-PAGE图像表明,肺结核性胸水及肺腺癌性胸水经10%SDS-PAGE分离,两者的胸水蛋白在40-200 kD范围内均可稳定分离得到10条蛋白条带。这些条带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00 kD、152kD、134 kD、118 kD、103 kD、98 kD、84 kD、62 kD、54 kD、43 kD。含量达60%以上的蛋白质分子量在54 kD至84 kD之间。50-60 kD区间的蛋白质含量肺结核性胸水高于肺腺癌性胸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10%及12%的分离胶对胸水中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经10%的分离胶分离,肺结核性胸水分子量在50-60 kD区间内的蛋白含量高于肺腺癌性胸水,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肖珊珊 申洪关键词:SDS-PAGE 蛋白 肺癌 肺结核 胸水 12例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2例髓外浆细胞瘤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9.1岁。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症状,尿本周氏蛋白阴性,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其中头颈部7例,淋巴结2例,后纵隔、睾丸及空肠各1例。在显微镜下见浆样细胞弥漫浸润,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3级。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可表达CD38,CD138,CD79α,CD56,CyclinD1,MUM-1,并表现轻链限制。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35.8%。3例EB病毒编码的小m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s,EBER)为阴性,1例示IgH基因重排阳性。10例获得随访,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造血组织之外的浆细胞肿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血清及尿液多无免疫球蛋白出现。诊断重点在于细胞的浆样分化形态特征、浆细胞免疫表型及轻链限制。预后较好,少数可能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需长期随访。 傅思莹 匡忠生 任明能 肖珊珊 谢宇晖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病理特征 胸水标本满足双向电泳的样本前期处理与制备 2010年 目的:建立胸水标本满足双向电泳的样本前期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离心去除细胞成分、去除高丰度白蛋白和IgG、丙酮沉淀去除杂质等前期处理的方法以满足双向电泳的条件。结果:蛋白质的回收率为14.55%;处理前,240μg的胸水蛋白上样量在双向电泳图中可检出(412±24)个蛋白质点,处理后240μg的胸水蛋白上样量可检出(552±20)个蛋白质点。经上述胸水前期处理后得到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更加清晰,检出蛋白质点增加,分辨率提高。结论:成功建立了胸水前期处理满足双向电泳条件的方法,已建立的胸水蛋白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将为进一步的胸水蛋白质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肖珊珊 申洪关键词:胸水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丹酚酸B对肝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肝癌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HepG2肝癌细胞株皮下注射于裸鼠左腋下成瘤,将荷瘤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Sal B 1组与Sal B 2组。Sal B 1组与Sal B 2组于造模成功当天开始分别给予10 m L/kg/d和15 m L/kg/d丹酚酸B进行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2次,连续4周。结果:治疗第2周与第4周后,Sal B 1组、Sal B 2组的移植瘤重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高于模型组(P<0.05),Sal B 1组与Sal B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肝脏系数与肝脏表面癌结节数目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Sal B 1组、Sal B 2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Sal B 2组低于Sal B 1组(P<0.05)。结论:Sal B在肝癌荷瘤小鼠中能发挥抑瘤作用,可抑制血清ALT与AST的释放,其可能是通过TGF-β1/Smad3信号发挥抗肝纤维化-肝癌作用。 肖珊珊 张卓尔 杨巧红 李建婷 季湍云关键词:丹酚酸B 肝癌 肝纤维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利用按键精灵和VFP软件实现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全自动配对 被引量:3 2015年 宫颈细胞学和病理学结果的比对是细胞学质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传统的手工方法费时费力,并且有时间滞后性。现介绍一种利用按键精灵和VFP软件实现全自动比对的方法 ,省时省力,并可每天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比对效率和时效性。1软件准备Win XP系统,华海细胞学工作站,EXCELL2003,VFP6.0或以上,按键精灵9.10或以上,除华海细胞学工作站外的软件均可在百度上搜索和下载。 杜伯海 傅思莹 肖珊珊关键词:按键精灵 宫颈细胞学 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2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块。组织学类型:导管内乳头状癌22例、包膜内乳头状癌2例及实性乳头状癌4例。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实体状,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形态多一致,细胞核级别低。免疫组化标记示大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呈强阳性,HER-2、CK5/6均呈阴性;结节内CK5/6、p63、SMA均呈阴性。实性型者部分可表达CD56、Syn、CgA。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5.3%。2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0~79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好发于老年女性,组织学形态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该肿瘤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 傅思莹 匡忠生 任明能 肖珊珊 谢宇晖关键词:乳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