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D1剪切变异体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黏液癌(以M表述)及浸润性导管癌(符合基底细胞样癌分子分型诊断标准:以D-B表述)标本中乳腺癌阻抑蛋白1关联RING蛋白1(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BARD1)剪切变异体表达水平的差异,结合术后随访结果,探讨BARD1基因在乳腺癌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乳腺中心标本库储存的43例M标本及39例D-B标本提取的目的基因进行RT-PCR,对相应病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患者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记录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析BARD1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在所有标本中共发现4种BARD1基因的转录产物:全长BARD1基因(full lenth,Fl),剪切变异体γ、δ和ε,其中Fl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剪切变异体δ和ε在M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D-B(P〈0.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D-B中BARD1蛋白阳性细胞比率显著高于M(P〈0.005),两种癌组织中蛋白均异位表达于细胞质中;BARD1剪切变异体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差的因素有关(P〈0.05)。研究病例术后随访36~70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剪切变异体ε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缩短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BARD1剪切变异体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与正常组织细胞相比,BARD1剪切变异体异位表达在肿瘤细胞质中;剪切变异体δ和ε与乳腺癌预后差的因素相关,并且剪切变异体ε阳性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显著缩短。因此BARD1剪切变异体的异常表达或许影响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而影响乳腺癌的预后。
- 华彬李尧肖文政陆旭李波
- 关键词:乳腺癌黏液癌浸润性导管癌预后
- 血清肿瘤标记物β_2微球蛋白、癌胚抗原、CA153和CA125检测对乳腺癌临床实践的意义探讨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g/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 华彬阿合提别克.塔布斯陆旭肖文政韩靖云李波
-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癌胚抗原CA153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比较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和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探讨IMPC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收集2008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MPC患者47例,按年龄、pT分期及pN分期以1∶2的比例,与2008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时间间隔在1年之内的IDC患者93例进行配对。术后3~6个月随访一次,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死亡或至2016年7月31日随访截止。单因素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IMPC组脉管内癌栓发生率(29.8%比12.9%,χ2=5.885,P=0.015)和组织学分级3级的比例(40.4%比21.5%,χ2=-2.690,P=0.007)高于IDC组。IMPC成分的比例不影响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P值均〉0.05)。IMPC成分≥50%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延长(χ2=11.731,P=0.001)。病理类型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χ2为0.011、0.373,P值均〉0.05)。结论在条件匹配的情况下,IMPC患者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及组织学3级的比例高于IDC患者,但是两组患者的生存相当。IMPC成分≥50%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延长。
- 华彬陆旭肖文政杨鑫何淑荣王征
-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 ERΔE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和癌旁乳腺组织(乳腺癌标本边缘外5cm)中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ERα)剪切变异体ERΔE5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ERΔE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ZR-75-1,采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ERΔE5,建立阳性对照体系。以液氮冷冻储存的59例乳腺癌组织和59例癌旁乳腺组织提取目的基因,进行对照实验,检测ERΔE5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在ER阳性乳腺癌标本中,ERΔE5阳性20例(20/44),ER阴性的乳腺癌标本中,ERΔE5阳性6例(6/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0);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阳性的乳腺癌标本中,ERΔE5阳性20例(20/22),HER-2阴性的乳腺癌标本中,ERΔE5阳性6例(6/37)。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标本中ERΔE5的阳性表达与HER-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001)。在乳腺癌标本中ERΔE5的阳性表达率为44.07%(26/59);在癌旁乳腺组织中未见ERΔE5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乳腺癌标本中ERΔE5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9084)。结论:在乳腺癌标本中ERΔE5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而且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提示ERΔE5可能是一种新的临床预后的指标。
- 华彬李波陆旭肖文政韦军民
-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利用1H—MRS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肿瘤组织的复合胆碱(tCho)浓度,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72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肿瘤T分期在T1C以上),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2周内各进行1次乳腺MRI(包括。H—MRS)及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化疗前均经组织学穿刺活检确诊,在新辅助化疗疗程结束后均进行手术治疗。将手术病理切片与化疗前穿刺病理片比较,将患者分为有显著疗效组和无显著疗效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以化疗前后tCho浓度变化判断化疗效果的最佳界值,并比较以tCho浓度下降值判断化疗效果与病理学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2例患者中,有显著疗效64例,无显著疗效8例。有显著疗效组化疗前、后tCho浓度分别为(4.55±2.75)mmol/L和(1.0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无显著疗效组为(4.61±2.57)mmol/L和(3.72±2.2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及超声测量病灶大小在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Cho浓度降低1.39mmol/L时,判断效果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80,灵敏度为0.969,特异度为0.875。72例患者中,有显著疗效62例,无显著疗效10例,与病理学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6(P〈0.001)。结论在新辅助化疗早期,利用1H—MRS检测化疗前后tCho浓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化疗的疗效,而MRI及超声检查测量病灶大小的变化不能有效评估化疗的疗效。
- 陆旭华彬姜蕾戴维德肖文政李波
-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超声检查
- ERΔE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1986年发现了第一个雌激素受体ERα,随着对其功能认识的深入,业已将乳腺癌分为两大类:激素依赖型和激素非依赖型。有学者认为在乳...
- 华彬李波陆旭肖文政韦军民
- 胰腺炎并发低镁综合征:附1例报告
- 1995年
- 胰腺炎并发低镁综合征(附1例报告)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黄美雄,肖文政,肖刚,乔江春,王德镛,陈悦镁是在细胞内是仅次于钾的第二位阳离子。正常人血清镁1.4~2.4mEq/L。细胞内的镁大部分在细胞的线粒体,该处是能量代谢旺盛的地方。细胞内新陈...
- 黄美雄肖文政
- 关键词:胰腺炎低镁综合征病例报告
- 分子分型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分布比例,探讨其对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所有60岁以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指标。结果共770例患者满足研究要求,其中I。uminalA型224例(29.1%),LuminalB型366例(47.5%),Her2过表达型50例(6.5%),三阴性乳腺癌130例(16.9%)。与LuminalA型乳腺癌相比其他各型乳腺癌具有肿瘤更大、淋巴结转移更多、TNM分期更晚的特点(均P〈0.01)。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超过80岁以及分子亚型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LuminalA型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好,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对最差。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中,分子分型具有良好的预后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临床工作中应该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合理的治疗。
- 华彬肖文政王征张伟陆旭李波
- 关键词:乳腺肿瘤分子分型预后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乳腺癌手术创面的止血作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止血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盲法、对照的研究设计,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2 U,术后4和24 h再次注射2 U,对照组对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1~3 d创面引流量及创面总引流量;同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和安全性,以及临床结局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95.0±48.3)g较对照组(144.8±105.4)g显著减少(t=-2.07,P=0.044);研究组术后创面总引流量(166.7±71.2)g显著少于对照组(251.4±166.3)g(t=-2.29,P=0.029);凝血功能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未出现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2±2.32)d比(15.00±3.53)d,t=-1.057,P=0.297]。未出现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乳腺癌手术创面的止血作用较好,未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有较好的安全性。
- 陆旭杨鑫朱明炜华彬牛小娟肖文政韦军民
-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乳腺癌手术凝血功能静脉血栓随机对照研究
- 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医院乳腺中心1997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12例老年(≥7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312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收治的2137例乳腺癌患者的14.6%.其中80.1%(250例)的患者以乳腺肿物就诊,90.4%(282例)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48例,79.5%),雌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占75.3%(235例),Cerb-B2(+++)占15.7%(49例).全组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41.8%.TNM分期,脉管癌栓,手术选择和辅助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乳腺癌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最重要和有效的首选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TNM分期、脉管癌栓和治疗方式的选择.
- 李波华彬陆旭陈悦肖文政
-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老年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