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葆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太阳活动
  • 7篇地震
  • 5篇日冕
  • 4篇耀斑
  • 4篇磁场
  • 3篇云南地震
  • 3篇太阳
  • 3篇活跃期
  • 2篇地磁
  • 2篇地球
  • 2篇地震活跃期
  • 2篇地震预测
  • 2篇日冕物质抛射
  • 2篇速度场
  • 2篇太阳活动周
  • 2篇太阳扰动
  • 2篇物质抛射
  • 2篇CME
  • 1篇地磁观测
  • 1篇地磁活动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云...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23篇罗葆荣
  • 4篇侯叔明
  • 3篇曹莹
  • 2篇马媛
  • 2篇段长春
  • 2篇李维宝
  • 1篇栾蒂
  • 1篇郑向民
  • 1篇张勤
  • 1篇段长春
  • 1篇冒蔚
  • 1篇王锋
  • 1篇张柏荣

传媒

  • 13篇云南天文台台...
  • 4篇天文研究与技...
  • 2篇天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2003天灾...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89
  • 2篇197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射电米波爆发与日冕物质喷射
2002年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观测到的一次特殊的太阳射电米波爆发 ,与对应的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 ,我们探讨了 1 991年 6月
马媛罗葆荣郑向民
关键词:太阳活动日冕物质抛射耀斑
云南天文地震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2年
综述了 1 996年以来云南在天文地震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罗葆荣
关键词:引潮力触发作用太阳地球自转时纬残差
我国地震和太阳活动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1977年
一,我国和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在地震频度方面大体存在着一个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关的周期,地震活动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降段。这种相关性在云南地区的地震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二、进一步分析云南地区各区域地质构造类型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周期性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与由于地球自转速率改变而形成的那类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相关性最显著。从而认为太阳周期性活动对地震的影响是通过地球自转速率改变的途径而进行的。 三,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的中长期趋势预报。
罗葆荣
关键词:地震太阳活动太阳扰动太阳活动周期
22周日地大事件联测预报年度小结(英文)
1989年
根据22周太阳活动峰年日地整体行为大事件联合观测研究计划,联测预报组于1988年3月至1989年1月向各联测单位发布了五次联测预报,协调全国日地系统22个研究单位的40台仪器进行联合观测。 联测时段为:(1)1988.3.15—3.21;(2)4.16—4.21;(3)6.24—7.8;(4)12.15—12.25;(5)1989.1.11—1.19。历时共48天。 联测对象的六个活动区具有下列主要性: (1)活动区的卡林顿经度分布比较集中,均出现在90°—160°和260°—10°现阶段的两个优势活动经度带内。(2)活动区的黑子群面积大,主黑子半影纤维大而不对称,黑子呈密集分布,多为FKI、FKC等型。(3)活动区黑子结构复杂、演化剧烈,多具有明显的自行、旋转和剪切运动。(4)活动区往往伴有大规模新磁流浮现,使磁场位型具有复杂结构,最高磁型均为BGD。 联测期间的事件:(1)光学耀斑391个,其中,2级12个,1级64个,S级315个;(2)X射线爆发194个,其中,X级9个、M级58个,C级127个;(3)射电爆发,共产生与M级以上高能事件相关的245MHz爆发18次,10cm爆发30次,Ⅱ型爆发16次,Ⅲ型爆发12次,Ⅳ型爆发9次,Ⅴ型爆发2次,CTM一次;(4)E>10MeV的一级质子事件3次;(5)据云台天波观测统计,第2—5次联测期间共产生SID(D层)事件48次,其中,3级11次,2级13次,1级24次,据昆明电信局提供的消息,联测期间昆明?
侯叔明张勤罗葆荣张柏荣
关键词:射电爆发太阳活动大事件子群
从我国古代极光、地震记录的周期分析看太阳黑子周期的稳定性被引量:2
1977年
本文对我国古代记录的极光(公元前207年至公元1517年)和地震(公元前70年至公元1643年)用自相关和频谱分析的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出极光和地震都存在着11年左右(极光:10.54年±0.27年;地震:11.06年±0.40年)的周期以及其他中长周期,前者与古代阳黑子周期相符,并与近代太阳活动周期一致。表明:(1)极光和地震等地球物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2)太阳活动(及与其相关的极光等地球物理现象)的11年左右周期并不是“近300年来才有的一种暂时面貌”,而至少是近2000年来就已存在了。
罗葆荣李维宝
关键词:极光地震资料短周期太阳活动太阳扰动
冕洞与太阳活动周及地磁活动的演化关系
1997年
本文用1970-1995年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分布规律,磁场极性的演化特征和冕洞的地磁效应,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特别指出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具有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的特征。
罗葆荣段长春曹莹侯叔明
关键词:太阳活动周地磁活动日冕
行星磁场与卫星引力及其相对运动的统计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从知道某些天体具有磁场起,人们就对其磁场的起源提出种种解释,例如有电池说,转子说,化石说,发电机说等等。但由于这些学说都分别与某些观测事实相抵触而未被公认,因此星球磁场的起源一直是未能解决的命题。余先河先生提出,星球的磁场起源可能与所受的引力有关,行星的磁场强度正比于其所受卫星的引力;正比于卫星与行星的引力连线转动的相对角速度。本文对这两方面的命题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81和r=0.8425,它们都在a=0.01的信度水平上相关。结果表明余新河关于行星磁场起源的设想是有基础的。本文还对其统计结果和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罗葆荣
关键词:行星磁场统计关系
冕洞的演化规律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利用自有冕洞系统观测以来(1970-1995)的冕洞资料,分析了冕洞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冕洞磁场的演化特征,以及它们与太阳黑子周期的演化关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特别是赤道冕洞和极区冕洞与太阳活动周的演化关系具有截然相反的演化规律和不同特征。前者与太阳活动周的演化规律基本一致;
段长春罗葆荣曹莹侯叔明
关键词:日冕太阳
高能粒子流对地震活动的可能调制被引量:10
1995年
把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域范围的地震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域的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有关,但地震周期的峰值对应于太阳活动的下降段。它们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着重分析了地震活动与高速太阳风粒子流和宇宙线高能粒子流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信度水平很高的正相关。这样,我们可以推测太阳活动可能是通过调制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流进而调制地震活动的。
罗葆荣
关键词:太阳活动地震活动性调制
冕洞的地磁效应被引量:2
1997年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的演化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α=0.01的信度水平上密切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扰动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Ap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冕洞比小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
罗葆荣段长春
关键词:地磁效应地磁观测日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