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肌松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肌松药阿曲库铵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无肌松麻醉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1~2μg/kg,保留自主呼吸或面罩辅助呼吸;肌松麻醉组:在无肌松麻醉组的麻醉方法基础上加用阿曲库铵0.1~0.3mg/kg,面罩人工通气;两组置入气管镜后均采用高频通气。记录患儿术中屏气呛咳、SpO2<90%的次数和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置镜次数、过声门异物脱落次数及置镜的难易程度。结果术中屏气呛咳、SpO2<90%的次数和苏醒时间、PONV、置镜次数、过声门异物脱落次数,肌松麻醉组均少于无肌松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复合麻醉下,应用阿曲库铵可消除术中呛咳屏气,减少发生缺氧状况,术后苏醒迅速。
- 张文斌石泉赵振海秦学斌
- 关键词:小儿气管异物肌松药麻醉
- 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0.05 mg/kg地佐辛组和0.1 mg/kg地佐辛组,每组50例。3组麻醉诱导均为吸入6%~8%七氟醚,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均为吸入2%~3%七氟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 min,对照组、0.05 mg/kg地佐辛组、0.1 mg/kg地佐辛组分别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0.05 mg/kg地佐辛和0.1 mg/kg地佐辛。比较3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Riker镇静躁动评分、EA发生率及表情、肢体、行为、哭闹和可安慰性量表(FLACC)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及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T4),记录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及HR。结果 3组患儿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0.1 mg/kg地佐辛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0.05 mg/kg地佐辛组(P<0.05);0.05 mg/kg地佐辛组、0.1 mg/kg地佐辛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FLACC评分、EA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MPA、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AP、HR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且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0.05 mg/kg、0.1 mg/kg地佐辛均可预防短小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EA,但0.05 mg/kg地佐辛镇静强度可能更为适宜。
- 石泉刘素萍赵文涛蒋奕红
- 关键词:恢复期躁动麻醉七氟醚地佐辛
- 吗啡预处理对离体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离体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家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吗啡组,每组10只,建立猪不停跳心脏离体模型,在心脏离体前30 min,吗啡组给予静脉注射吗啡0.3 mg/kg预处理,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心脏离体即刻、保存2 h、4 h、6 h、8 h时取右心室肌小梁制备组织匀浆。采用羟安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醇(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两组动物均成功建立不停跳心脏离体模型。随着实验时间延长,空白组和吗啡组心肌MDA含量均上升,而心肌SOD活性、ATP含量下降(P<0.05);在各时间点,吗啡组SOD活性、ATP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MDA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两组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但空白组出现较明显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吗啡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比较完整。结论吗啡预处理对离体心肌有保护作用。
- 张文斌朱成均石泉骆喜宝庞宏宣郑民唐志清
- 关键词:吗啡预处理
- 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在预防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的作用
- 2008年
-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在预防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实验组手术结束前约30min给予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和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不给予。术后在麻醉恢复室中进行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x^2=21.66,P<0.01)。结论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复合预防麻醉苏醒期呕吐反应,效果显著。
- 庞宏宣石泉林高翔
- 关键词:手术后恶心呕吐格拉司琼地塞米松
- 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血浆SOD和MDA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除E组用依托咪酯及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外,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前(T1)、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停机时(T3)、停机后4 h(T4)及术后24 h(T5)的5个时点各采取静脉血2 mL。标本的处理:常规离心后留取上清液,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黄嘌呤氧化法测定SOD。结果停机后4 h,两组MDA升至顶峰,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较P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也逐渐升高,停机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P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都具清除氧自由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是丙泊酚比依托咪酯更强,心肌保护作用更好。
- 吴敏庞宏宣张文斌谭永星石泉林高翔
- 关键词:依托咪酯体外循环丙二醛
-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宫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及麻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宫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I~Ⅱ级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于注药前(T0)、诱导结束时(T1)、扩张宫颈(T2)、手术结束(T3)和术毕清醒(T4)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BIS值以及呼之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的总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两组SBP、DBP、HR和Sp O2变化趋势相同,但B组患者较A组波动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在T1和T2时两组的SBP、DB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麻醉深度评估,T1、T2时A组患者的BIS数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而B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更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更迅速,麻醉质量更高、更安全。
- 李敏刘志贵石泉熊威威甘国胜
- 关键词:舒芬太尼异丙酚脑电双频指数血流动力学宫腔镜手术
- 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选取112例18~80岁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8例。A组为综合组: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心理支持疗法(PPST);B组仅有PPST,无超前镇痛;C组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无PPST;D组为传统常规插管全身麻醉,未行任何超前镇痛及PPST。术后2 h、12 h、24 h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A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B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C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D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9.712,P<0.001);12 h、24 h时VAS评分显著低于2 h时(P<0.001);四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199,P<0.001);四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39,P<0.001)。A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高于B组、C组、D组,B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低于C组、D组,C组首次手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联合PPST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谭洪蒋奕红石泉梁维李敏
- 关键词: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心理支持疗法乳腺癌患者
- 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除E组用依托咪酯及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外,两组其余用药相同。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主动脉开放后5min(T3)、停机时(T4)、停机4h(T5)和术后24h(T6)采静脉血各4mL。离心后,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水平。结果:体外循环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和血浆抗炎细胞因子IL-10浓度均逐渐升高,停机时升至最高(P<0.01)。各时段的TNF-α、IL-6和IL-8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开放5min和停机时,血浆IL-1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组高于E组(P<0.01)。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应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以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但丙泊酚对SIRS的抑制程度更强。
- 吴敏庞宏宣张文斌谭永星石泉林高翔
-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体外循环炎症因子
- 逆行预充术在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自体血逆行预充术(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在低体重成年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首次CPB下行心脏手术的低体重(≤55kg)成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预充组(SP组,n=15)和自体血逆行预充组(RAP组,n=15)。RAP组患者在CPB转前进行RAP操作。记录围术期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断升主动脉10 min、开放升主动脉10 min时RAP组患者HCT值明显高于SP组(P<0.05),RAP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均低于SP组(P<0.05)。结论 RAP技术用于低体重成年CPB可以避免血液的过度稀释,维持CPB术中有较高Hct值,从而达到减少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的目的,具有较满意的节约用血作用。
- 张文斌朱成均石泉赵振海庞宏宣唐志清
- 关键词:体外循环节约用血低体重
- 不同剂量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应用
- 2010年
- 张文斌石泉赵振海秦学斌林高翔
- 关键词: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