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民
- 作品数:133 被引量:50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生物膜净化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膜净化装置,包括漂浮机构、安装板、气泵、输气管和移动净化组件;气泵设置在漂浮机构上,移动净化组件并排设置有多组,移动净化组件包括转动柱、安装架、喷气供氧组件和净化模组,喷气...
- 韩冰张杨田世民曹永涛贾佳陈融旭景永才王弯弯梁帅赵凌栋邹清洋翟雪洁张展硕时芳欣王司阳娄萱张林波郑函之
- 文献传递
- 论水利工程中的环境监理工作被引量:4
- 2005年
-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在水利工程中引入环境监理机制,依据小浪底工程和万家寨引黄工程中的环境监理工作,提出了加强当前水利工程中环境监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中的环境监理制度,保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李国庆田世民韩雄
- 关键词:环境监理环境保护水利工程
- 黄河中游淤地坝工程可持续减沙途径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的减洪减沙作用十分显著,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降低趋势,如何实现淤地坝的可持续减沙作用值得探讨。以黄河中游淤地坝工程最多的黄河二级支流大理河流域为例,采用"水保法"计算了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四大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量,分析了淤地坝减沙总量及其变化过程,探讨了淤地坝工程实现可持续减沙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平均每淤1hm2坝地需要泥沙75 000t;要达到1km2流域面积发展坝地3.33hm2的目标,需要17a左右的时间;实现淤地坝可持续减沙作用的布坝密度为2.5座/km2;未来大、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为1∶2.5∶5.5;进行坝系建设时应尽量采用自下游向上游的建坝时序。要实现黄河中游淤地坝的可持续减沙作用,应从坝地发展速度、布坝密度与大、中、小型淤地坝配比、建坝时序及坝体加高5大技术途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实施。同时,还应从淤地坝的后续建设、坡沟兼治、预防超标准洪水、明晰产权制度和加强管理养护等方面,完善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尤其要重视淤地坝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其科技含量。
- 冉大川李占斌罗全华李鹏田世民
- 关键词:淤地坝
- 一种测试粘性土起动冲刷性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粘性土起动冲刷性质的方法,属于测量技术领域,IPC分类号为G01N3/00。该方法采用粘性土样制备装置快速制备粘性土样,利用粘性土冲刷装置、水槽、水槽连接装置和拍摄装置测试粘性土的起动冲刷性质,能加快制...
- 江恩慧李军华许琳娟王远见田世民张向萍赵万杰董其华夏修杰赵新建张杨刘燕张清吴乐平刘彦晖
- 黄河上游宁蒙河道致灾能力上升原因分析
- 近期宁蒙河道致灾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槽蓄增量较大、水位持续增高、河槽淤高、堤内外悬差增大,以及河道过洪能力降低、河槽横断面形态和平面形态不利。主要原因在于无大洪水漫滩导致滩槽淤积分配不合理、水沙搭配失调引起主槽难以维持平...
- 张晓华田世民郑艳爽
- 关键词:宁蒙河道
- 文献传递
-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水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基于黄河上游4个水文站点1950—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游来水来沙的时空变化特征、突变特点和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60 a来,黄河上游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头道拐站年径流量减幅最大,下河沿站年输沙量减幅最大;②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均存在显著突变,但突变时间存在差异性,且输沙量的敏感性更强;③黄河上游水沙序列存在多时间尺度变化,但变化尺度并不一致。
- 苏晓慧张晓华田世民
- 关键词:突变检验输沙量宁蒙河段黄河上游
- 黄河源唐乃亥水文站水沙序列重建与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选用泽库气象站(1959~2011年)的降水量、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1年)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分别与相邻位置的δ18O测定序列构造相关关系,建立以10a为滑动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以5a和10a为滑动期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变化曲线(公元192~2003年),研究千年尺度的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了以5a为滑动期的唐乃亥年输沙量率定方程外,其它拟合方程的R2均大于0.6,相关性较高。黄河源的年径流量总体呈减小的趋势,但年输沙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其变化主要与降水量有关。以唐乃亥水文站为代表,1800a尺度上黄河源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变化可分为9个阶段,且5次呈增大趋势,4次呈减少趋势,表明水沙序列的长期变化呈多阶段性特征。
- 刘晶吉立李志威余国安余国安
-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气候变化
- 黄土高原土壤特性及对河道泥沙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黄土的特性也直接影响黄河泥沙的特性。2005年至2012年,共采集表底层黄土样本18个和河道泥沙样本28个,采样区域涵盖了黄土高原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干支流河道。样本分析表明,底层黄土自北向南中值粒径逐渐变小、黏土含量逐渐增加,反映了黄土的原始沉积特征。表层黄土反映了风化和侵蚀的综合作用,其黏性矿物含量普遍高于底层原状黄土。在受侵蚀作用较大的地区,由于表层细颗粒的流失,导致中值粒径略大于底层黄土。受黄土分布特性的影响,黄河中游支流自北向南挟带泥沙的中值粒径也呈减小趋势。距离河口越远,黄河干流泥沙的中值粒径越大,反映了泥沙的沿程分选沉积特性。河道泥沙中值粒径和黏性矿物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可以通过此关系式在测得中值粒径的情况下估算其黏性和非黏性矿物含量。
- 田世民王兆印李志威李艳富
- 关键词:黄土高原河道泥沙矿物成分黏土矿物
- 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耦合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 田世民王兆印徐梦珍张康
- 关键词:河流生态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水面面积南水北调
- 一种黄河下游宽滩区避水村台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河下游宽滩区避水村台,属于防洪工程技术领域,其IPC分类号为E02B 1/00,E02B 3/26。本发明的避水村台,采用塑钢板桩防护墙、填充料和锚杆三者的结合结构作为村台外围结构,采用黄河泥沙、水玻璃和...
- 江恩慧张向萍李军华刘慧王远见董其华张杨夏修杰万强曹永涛崔节伟付帮勤田世民许琳娟刘彦晖杨金举吴乐平孙文华彭布森边一飞刘怀生付允姜树国王硕姜家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