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玛依努尔·艾力

作品数:25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9篇预后
  • 7篇胃癌
  • 5篇恶性
  • 5篇恶性肿瘤
  • 5篇癌患者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术后
  • 4篇胃肿瘤
  • 4篇细胞
  • 3篇预后因素
  • 3篇预后因素分析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化疗
  • 3篇疾病谱
  • 3篇核黄素
  • 2篇炎症
  • 2篇营养

机构

  • 2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玛依努尔·艾...
  • 7篇包永星
  • 6篇艾斯克尔·吐...
  • 6篇马乐
  • 5篇孙毅
  • 5篇张华
  • 5篇郑超
  • 2篇肖蕾
  • 1篇古丽比也·沙...
  • 1篇叶建蔚
  • 1篇杨颖
  • 1篇阿布力克木·...
  • 1篇张莉
  • 1篇杨杰
  • 1篇娄智
  • 1篇肖雷
  • 1篇艾尼瓦尔·艾...
  • 1篇毛睿
  • 1篇忙尼沙·阿不...
  • 1篇杨媚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健康之路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第六届中国肿...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腔肿瘤中肠道菌群与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
2023年
盆腔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通常包括盆腔原发肿瘤病灶和盆腔淋巴引流区。在放射治疗中正常肠道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这种现象临床上称为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肠道菌群在放射性肠炎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在盆腔放疗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就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得出一致的结果。本文旨在探讨与总结肠道菌群与放射性肠炎的现有相关机制,回顾了目前的治疗选择,了解放射性肠炎发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检测肠道菌群的改变预测肿瘤患者放疗期间是否会出现放射性肠炎,可能获得潜在治疗效益。
闫骧龙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肠道菌群盆腔肿瘤
恶性肿瘤疾病谱变化及研究进展
2023年
目的:探究国内外恶性肿瘤的疾病谱变化,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肿瘤登记制度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人群分布、年龄、地域方面了解恶性肿瘤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了解了肿瘤登记制度的完善趋势,高发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影响因素。结论:通过本篇文章,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
臧美玲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疾病谱
SBRT对比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系统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系统评价SBRT对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SBRT与手术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的临床试验,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临床试验,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BRT与手术治疗3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为0.66~1.94,P=0.66);两组LC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CI为0.26~1.93,P=0.50);两组3—4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CI为0.16~0.53,P=0.000),SBRT组3—4级不良反应较手术组少。结论 SBRT已显示出其治疗Ⅰ期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的手术等效性,但该系统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明。
白鸽初建虎包永星玛依努尔·艾力郑超马乐张莉
核黄素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DAO、LPS、DL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核黄素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DL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黄素治疗。比较2组化疗后消化道黏膜损伤程度、化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肠黏膜屏障功能(DAO、LPS、DLA)、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及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IL-6、sTREM-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AO、LPS、DL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核黄素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防治中效果显著,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等效果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稳定肠道菌群,从而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马乐穆艾太尔·麦提努日艾斯克尔·吐拉洪苏比努尔·艾尼瓦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核黄素化疗肠黏膜屏障
新医改背景下恶性肿瘤网络数字化登记全程管理模式研究
2017年
结合新疆地区目前就医形式,为了对恶性肿瘤进行全程的管理,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治愈率,改善就医体验和降低医疗成本,在参考国内外专科肿瘤医院对恶性肿瘤患者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病例系统和医嘱管理系统,设计并建立了恶性肿瘤网络数字化全程管理模式。该系统实现了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患者与主治医生直接远程交流、恶性肿瘤患者随访信息的录入,该系统还可以输出各类统计报表,有效的为就医新秩序的推动提供了一定帮助。
杨媚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恶性肿瘤网络数字化全程管理
NLR、PLR、FAR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至关重要。相关炎性指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率(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率(PLR);纤维白蛋白–白蛋白比率(FAR)是炎性指标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其与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NLR、PLR、FAR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的评估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王欣臧美玲马乐闫骧龙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恶性肿瘤
结合炎症指标的临床评分模型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结合炎症指标的临床评分模型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且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161例,分别以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作为因变量,各临床病理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获得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各独立因素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ROC曲线,根据独立预测因素建立联合预测系统和临床评分模型,并绘制相应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平均年龄(54.2±11.5)岁,其中男性112例(69.5%),女性49例(30.5%),术后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2.5%、41.5%、28.7%和78.2%、58.4%、4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和控制混杂变量后,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NLR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联合4个指标绘制预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的ROC曲线,对应的AUC分别为0.773(0.741~0.812)和0.794(0.758~0.83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76.5%和78.9%、79.5%。根据临床评分模型预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的ROC曲线显示,评分>2分为预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的最佳诊断截点,AUC分别为0.845(0.812~0.889)和0.883(0.841~0.92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82.5%和88.3%、83.4%。结论结合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NLR的临床评分模型能准确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穆艾太尔·麦提努日马乐叶建蔚郑超毛睿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炎症指标食管癌
3051例维吾尔族恶性肿瘤的疾病谱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51例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其变化,为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并为掌握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流行病学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
孙毅包永星玛依努尔·艾力张华艾斯克尔·吐拉洪
关键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胃癌饮食预防与核黄素的关系探讨
2021年
探讨饮食与胃癌及血浆核黄素的关系,给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一定的病因线索。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10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病例组,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同期健康体检者204例纳入对照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调查量表,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的饮食规律与胃癌之间的关系;采用代谢组学常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浆核黄素水平进行检测,了解核黄素饮食、血浆核黄素水平及胃癌的关系。结果: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和吃剩饭菜,吸烟、饮酒、不洁饮用水、盐渍摄入,均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OR值均大于1;正常人群血浆中核黄素水平(1.6674±0.37009)明显高于胃癌患者(0.7641±0.1190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食富含核黄素胃癌组(0.7950±0.12621)与少食核黄素胃癌组(0,7331±0.11191),血浆核黄素水平二者无差异。结论: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增加胃癌的发生;补充核黄素的可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马乐艾斯克尔·吐拉洪蔡若楠苏比努尔·艾尼瓦玛依努尔·艾力
关键词:胃肿瘤饮食核黄素
新疆地区16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因素以及术后治疗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03-01-2009-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共82例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8.0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78.7%(129/164),3年为42.1%(69/164),5年为6.7%(11/164),中位生存时间40.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民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网膜转移、组织学分化、肿瘤部位、切缘残留、肿瘤大小、脉管侵犯和术后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网膜转移(RR=8.564,P<0.01)、淋巴结转移(RR=4.092,P<0.01)、切缘残留(RR=3.282,P=0.002)、民族(RR=2.152,P=0.013)、浸润深度(RR=2.071,P=0.022)和肿瘤部位(RR=0.680,P=0.010)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按RR从高到低依次为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切缘残留、民族、浸润深度和肿瘤部位。
马玉花阿布力克木·毛拉尤甫杨杰玛依努尔·艾力郑超
关键词:胃肿瘤少数民族预后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