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远

作品数:84 被引量:505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直肠
  • 14篇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结直肠
  • 12篇肠癌
  • 11篇直肠癌
  • 11篇腹腔
  • 9篇肠肿瘤
  • 8篇直肠肿瘤
  • 8篇外科
  • 7篇预后
  • 7篇结直肠癌
  • 6篇引流
  • 6篇铜绿
  • 6篇切除
  • 6篇结直肠肿瘤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假单胞菌

机构

  • 77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厦门市第五医...

作者

  • 77篇王鹏远
  • 38篇刘玉村
  • 26篇汪欣
  • 16篇吴涛
  • 13篇姜勇
  • 13篇陈国卫
  • 12篇万远廉
  • 11篇左帅
  • 11篇武颖超
  • 10篇张峻岭
  • 9篇潘义生
  • 4篇刘涛
  • 4篇张继新
  • 4篇田雨
  • 4篇王洪波
  • 3篇田孝东
  • 3篇吕媛
  • 3篇郭小超
  • 3篇吕进
  • 3篇孙烈

传媒

  • 12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结直肠肛门外...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国医院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工作量点数法绩效分配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笔者介绍了样本医院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绩效分配改革探索实践,综合运用RBRVS与KPI管理工具,建立可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并根据全口径贡献值评价制定了工作量、运营、质量、科教、工资五大模块的分配体系,以期从分配理念和方法、分配策略等角度,构建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和知识价值导向的分配模型,实现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的平衡,促进价值医疗的实现,推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张舜瑞田雨韩晓宁罗一松王鹏远
关键词:绩效分配关键绩效指标
肛门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22年
肛门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肛门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ASCC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肛门上皮内瘤变(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IN)被认为是ASCC的癌前病变[2-4],根据病灶区域鳞状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的不同程度可将其分为AIN 1~3级[4],约有10%的AIN 3级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发展为ASCC[5],而AIN的发病率年增长率达10%~15%[3]。
陈泽洋王鹏远周萌张钰洋汪欣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消化道恶性肿瘤非典型增生肛门癌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
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21年
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达40%~50%,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是唯一可能达到近似根治效果的治疗选择。对于判断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经过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进而将初始不可切除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称为转化治疗。转化治疗可分为以化疗±靶向为主的系统治疗及局部治疗。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相关研究成果:(1)梳理肝转移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标准;(2)探讨疗效评估、手术时机及肿瘤侧性对转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等临床问题;(3)总结转化治疗方案新进展,包括经典双药方案、三药联合的加强方案、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种局部疗法以及门静脉栓塞/两步肝切除、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步肝切除术在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综述通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现有问题,以期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发展提供参考。
张钰洋陈善稳王鹏远刘玉村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靶向药物
肝移植术后感染细菌学和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总结肝移植病人术后细菌感染的规律,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人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术后感染病人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2)病原菌多数多重耐药;(3)感染相关因素有有无肝硬化(P=0000)、术前白蛋白(P=0026)、术前有无感染(P=0026)、手术时间(P=0014)、术中输红细胞量(P=0000)、ICU住院时间(P=0000)、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2);(4)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术后肠道菌菌血症发生率不同(P=0029)。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有强耐药性的院内感染细菌,抗菌药物的经验性使用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和糖肽类抗菌药。
王鹏远杨尹默吴问汉田孝东刘玉村万远廉黄莛庭
关键词:术后感染肝移植术耐药性细菌学肠球菌阴沟肠杆菌
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 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 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调控基因m exR,并测序。结果从SICU分离的49株PA,4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其OprD表达除PA42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正常表达OprD的7株菌,均对2种碳青霉烯敏感。27株菌高表达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高表达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1.5%(2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86.4%(1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而高表达组对美罗培南耐药率44.4%(1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13.6%(3/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P=0.020)。14株表达了M exEF-OprN,但表达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与未表达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8株高表达M 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调控基因m exR发生变异,其中7株出现氨基酸替换,1株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未发现产IMP、VIM金属酶菌株。结论本院SICU分离的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是由外膜蛋白OprD表达降低或缺失引起,与IMP、VIM金属酶无关;主动外排系统M exAB-OprM的高表达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 exR变异有关。
衣美英王鹏远黄汉菊刘玉村
关键词:铜绿细菌外膜蛋白质类主动外排系统
抗SLC7A1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及用途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SLC7A1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及用途。本发明提供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可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检测生物材料中的SLC7A11蛋...
陈善稳刘向征李吉昌王鹏远
微小RNA对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紧密连接蛋白(TJP)是肠黏膜机械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TJP表达量异常将会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微小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广泛参与人体蛋白表达的调控,其中包含TJP。笔者回顾近年的相关文献,将引起miRNA表达异常的因素分为细胞因子、肠道疾病和其他3种情况,针对miRNA对肠黏膜TJP表达调节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肠黏膜TJP表达异常相关性疾病提供思路。
陈泽洋王鹏远刘玉村
关键词:微小RNA紧密连接蛋白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功能
外科患者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中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一对照方法,设立两对研究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ero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
王鹏远孙立颖赵敏王东信万远廉刘玉村
关键词:外科危重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1∶1)在健康成年与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研究(1∶1)头孢哌酮(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成年与老年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4名健康受试者(成年:男12人,女12人;老年:男20人)每次静脉给予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各1g,每日2次,连续给药3天,第4天首次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样,分离血清,用HPLC方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血药浓度。结果舒巴坦: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30.6±5.2),(29.3±4.3),(13.7±4.9)L·h-1;Vd分别为(49.7±21.2),(58.8±23.1),(28.7±15.7)L;t1/2分别(1.2±0.5),(1.4±0.4),(1.4±0.4)h;Cmax分别(27.9±4.8),(26.5±4.3),(54.7±19.9)mg·L-1;AUC分别(33.7±6.74),(34.7±4.64),(81.8±28.4)mg·h·L-1。头孢哌酮: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5.7±1.2),(4.8±1.3),(4.2±1.2)L·h-1;Vd分别为(11.7±2.7),(11.7±4.6),(12.8±3.8);t1/2分别为(1.5±0.5),(1.7±0.4),(2.2±0.6)h;Cmax分别为(89.4±10.7),(110.8±24.7),(102.0±15.3)mg·L-1;AUC分别(182.3±49.6),(224.7±60.7),(256.3±72.0)mg·h·L-1。结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中,舒巴坦存在明显差异;而头孢哌酮的差异不明显;两性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不明显。
魏敏吉赵彩芸齐慧敏吕媛张朴张明刘燕李天云王鹏远刘玉村李家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药代动力学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与β-内酰胺酶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监护室分离株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β-内酰胺酶进行三维水解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用Western印迹分析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结果从外科监护室分离的49株铜绿假单胞菌,有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组34株菌产AmpC酶,其中8株同时产ESBLs酶,2株仅产ESBLs,未筛选出产金属酶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组酶活性(74.32±53.42)μmmol/mg与亚胺培南敏感组酶活性(8.7±16.16)μm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OprD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敏感组均正常表达OprD2,耐药组OprD2相对表达量(0.20±0.27)与敏感组(3.10±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扩增出IMP、VIM金属酶基因。结论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降低或缺失以及高活性AmpC酶,是外科监护室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原因,与IMP、VIM金属酶关系不大。
衣美英刘迎春王鹏远刘玉村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外膜孔蛋白Β-内酰胺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