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雄文

作品数:45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肿瘤
  • 13篇肝癌
  • 11篇中医
  • 9篇原发性
  • 9篇原发性肝癌
  • 6篇中西医
  • 6篇中西医结合
  • 6篇辨证
  • 5篇西医
  • 5篇肺癌
  • 4篇汤剂
  • 4篇脾虚
  • 4篇祛邪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4篇扶正
  • 4篇扶正祛邪
  • 3篇有胃气则生

机构

  • 4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45篇王雄文
  • 9篇贺凡
  • 7篇林龙
  • 7篇蔡玉荣
  • 6篇周岱翰
  • 3篇陈日辉
  • 3篇张晓莹
  • 2篇李穗晖
  • 2篇李佩华
  • 1篇李陆振
  • 1篇田华琴
  • 1篇刘嘉辉
  • 1篇刘柯兵
  • 1篇殷静
  • 1篇项婷
  • 1篇王晓东
  • 1篇周蓓
  • 1篇方灿途
  • 1篇陶志广
  • 1篇张诗军

传媒

  • 4篇新中医
  • 4篇中医学报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医肿瘤学杂...
  • 1篇特产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胃气则生"的现代证据
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传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称之为脾主运化;而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称之为胃主受纳.脾胃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这个...
王威王雄文
关键词: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营养特性
氩氦刀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肝脏高危险性部位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个目标病灶行B超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病灶部位分为高风险部位组与对照组,通过mRECIST标准对治疗后病灶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灶经冷冻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增强CT、MRI或肝脏超声造影,完全缓解率为24.06%,局部控制率为98.5%,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54.21%、发热8.43%、HBV-DNA升高8.43%、针道出血6.63%、呕吐4.22%、血小板下降3.01%、局部积液1.81%、皮肤冻伤1.81%、冷休克1.20%、继发感染1.20%、不全性肠梗阻0.6%、肝脓肿0.6%,两组除疼痛程度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证广。
贺凡王雄文蔡玉荣
关键词:氩氦冷冻近期疗效
中医脾胃理论指导下的脾虚造模方法多维度评估被引量:5
2023年
脾虚模型是开展中医脾胃学说研究的重要手段。苦寒泻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利血平和多因素造模脾虚模型是业界公认的脾虚模型经典方法。各个造模方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模型之间的横向对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造模方法往往存在困惑,因此,本研究拟从中医脾胃理论出发,从证候积分、脾的功能与特性(主运化、主统血、主思虑、主四肢肌肉)、“肝病实脾”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涉及消化、免疫和代谢等系统,多维度评估脾虚造模方法,为脾虚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陈秋霞张书侨王雄文余荷李攀罗金莫灼锚刘嘉辉项婷张诗军
关键词:脾虚证脾虚模型脾胃理论
柴胡及柴胡剂的“推陈致新”理论探析被引量:6
2020年
《神农本草经》中柴胡的功效包含"推陈致新"这一作用,在《中药学》等教材中未进行深入阐述,柴胡及柴胡剂"推陈致新"这一功效包含了"驱邪以扶正"的治疗方法;柴胡剂多应用于"和法",是"推陈致新"功效的应用;"少阳主枢"亦与"推陈致新"相辅相承。
张晓莹王雄文
关键词:柴胡和法推陈致新
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肺癌中医证候与植物神经及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肺癌患者评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肺郁痰瘀型倾向于交感神经功能正常、增强或亢进,脾虚痰湿型倾向于副交感神经增强或亢进。肺癌各中医证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各指标的降低或升高,肺癌的4种证型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可较准确反应肺癌的寒热虚实状态,而免疫功能则与肺癌虚实关系不大。
陶志广王雄文吴红洁
关键词:肺肿瘤交感神经免疫功能
扶正祛邪与肿瘤诊疗
中医学理论认为正邪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正'可泛指脏腑功能(结构)及功能储备,而'邪'可泛指伤害机体的一切因素。分析肿瘤的不同阶段虚、瘀、痰、毒的特点,结合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机体正、邪的动态影响,以整体观念...
王雄文蔡玉荣
关键词:肿瘤
文献传递
周岱翰诊治肿瘤的中医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44
2015年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周岱翰教授,在对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系统认识有一定建树。周岱翰教授革新了中医肿瘤病名,提出肿瘤病因的"癌毒"致病及"伏气"致癌学说,归纳肿瘤病机为虚、瘀、痰、毒;治疗上首倡"带瘤生存",将辨证与辨病结合,重视"治未病",提出采用中医疾病预后学指导临床,主张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指导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手术、放疗、化疗、微创、靶向等具体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治疗,系统传承、创新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体系。
王雄文林龙李佩华贺凡周岱翰
关键词:带瘤生存治未病
论“汗、吐、下”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8年
"汗、吐、下"是中医治法内容的重要部分,其作为攻邪手段在临床运用已久,笔者认为"汗、吐、下"借助人体孔窍以驱邪外出的途径实则与人体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防御机能的实现途径无异,体现了中医"道法自然"的理念。中医认为,肿瘤的病机为"虚、瘀、痰、毒",通过审查病机,辨证地使用"汗、吐、下"治法于肿瘤,从而达到"汗"以发阳,"吐"以行气,"下"以开结的效果,既能消减瘤体有形之积块,又能增强机体无形之正气,正邪兼顾,使"汗、吐、下"推广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可大有所为。
叶存思贺凡王雄文
关键词:新陈代谢道法自然肿瘤治疗
基于疏肝祛湿化瘀法的肝积方治疗老年肝癌相关肝纤维化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究基于疏肝祛湿化瘀法的肝积方治疗老年肝癌相关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70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西医标准治疗联合使用疏肝祛湿化瘀法指导组方的肝积方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标准治疗联合非肝积方的非标准化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纤维化预测指标[门冬氨酸转移酶纤维化指数(APRI)、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比值(INPR)]。观察两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恶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GPRI、RPR、INPR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疏肝祛湿化瘀法指导组方的肝积方能缓解脘胁胀痛、食少的症状,抑制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恶化,且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
余一帆于承洋罗慧燕王雄文蔡玉荣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
23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中医辨证治疗分析被引量:35
2008年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中医证型特点及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观察皮疹发生后中医四诊的变化,总结皮疹的部位、色泽等特点,伴随的主要症状出现的频数及舌脉变化。总结证型特点,给予疏风解毒消疹方结合证型加减用药,观察辨证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疗效。结果:39例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3人出现皮疹,发生率59%,1/2级17人,3/4级6人;相关中医证型出现的频次依次为湿热型8例34.8%、风热型7例30.4%、血热型5例21.7%、血虚型2例13.0%,其他1例4.3%;辨证治疗的总有效率91.3%,皮疹1/2级治愈率76.5%,皮疹3/4级治愈率33.3%,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常见证型为湿热型、风热型、血热型、血虚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皮疹1/2级与3/4级比较预后更好。
王雄文陈日辉
关键词:吉非替尼皮疹中药汤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