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硬化
  • 2篇代偿
  • 2篇胆固醇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胆固醇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期
  • 2篇固醇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单人操作法
  • 1篇蛋白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异倍体
  • 1篇鱼肝油
  • 1篇鱼肝油酸钠
  • 1篇预后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炎

机构

  • 5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王申
  • 3篇沈云志
  • 3篇范辉
  • 2篇茹佩瑛
  • 2篇蒋伟
  • 1篇陈建平
  • 1篇汪良芝
  • 1篇王扬
  • 1篇张文明
  • 1篇赵建妹
  • 1篇刘玉峰
  • 1篇李振东
  • 1篇王一平
  • 1篇徐伟松
  • 1篇孙克文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4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关以计算MELD评分。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胆固醇浓度与MELD分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率越高。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率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及血清胆固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25;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6,血清CHOL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5μmol/L;当MELD评分≥26分同时血清CHOL值≤1.5μmol/L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21%和88.1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可提高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王申范辉
关键词:胆固醇肝硬化
纤维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体会被引量:3
1994年
我们自1990年6月以来应用日本欧林巴斯CF—IBW,OES CF—P20Ⅰ结肠镜开展单人操作法,共作1062例,除12例升结肠中段以下的肠癌因局部肠管狭窄,无法进镜外,余均插到回盲部或回肠末端,现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062例中,男543例,女519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79岁。除5例直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1例肝曲癌及1例升结肠癌引起局部肠管狭窄、梗阻,不能再插入外,余均插入回盲部或根据需要插入回肠末端20—50 cm。检查结果:大肠癌81例,大肠息肉20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1例,克隆氏病3例,平滑肌瘤7例,回盲部结核3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5例,肠血吸虫病24例,吻合口炎29例,慢性结肠炎29例,肛窦炎27例,痔109例。
沈云志茹佩瑛王申蒋伟
关键词:纤维结肠镜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急诊硬化治疗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总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极危重患者在急诊内镜下行硬化治疗(EIS)的经验。方法 17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在改良三腔管牵引下,共用5%鱼肝油酸钠食管静脉内注射209次,其中181次为致死性活动性大出血。结果 首次EIS能明确出血部位166例(94.3%),急诊EIS止血成功201次(96.2%),其中21例为多次EIS后止血,并发症15例(8.5%),死亡3例(1.7%)。结论 改良三腔管牵引下行EIS是急诊救治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简便方法。
沈云志茹佩瑛赵建妹陈建平蒋伟王申张文明王扬汪良芝孙克文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诊肝硬化
联合检测端粒酶、DNA异倍体对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腹腔积液中的端粒酶活性、DNA异倍体联合检测,探讨其在腹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87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腹腔积液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腹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检测同期取35例良性腹腔积液作对照.结果 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腹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DNA异倍体阳性率较良性腹腔积液患者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诊断恶性腹腔积液灵敏度87.4%,特异度82.9%,正确率86.1%;DNA异倍体诊断恶性腹腔积液灵敏度74.7%,特异度94.3%,正确率80.3%;腹腔积液中端粒酶、DNA异倍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64.4%,特异度94.3%,正确率73.0%.结论 端粒酶、DNA异倍体检测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端粒酶、DNA异倍体对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王申范辉
关键词:腹腔积液端粒酶DNA异倍体
瑞舒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TNF-α、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常规组(70例),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NASH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12周后检查所有NASH患者肝功能,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并与治疗前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NASH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组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H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GGT浓度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GGT浓度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浓度,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肝细胞,这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治疗NASH的分子机制之一。
王申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
MELD-Na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探求MELD-Na分值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月,25例患者死亡;随访12月,59例患者死亡;随访18月,97例患者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判定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有很大应用价值。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0,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D-Dimer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μmol/L,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 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范辉徐伟松刘玉峰王一平李振东王申沈云志
关键词:肝硬化胆固醇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