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彬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股骨
  • 3篇关节置换
  • 2篇置换术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1篇多孔金属
  • 1篇多孔钽棒
  • 1篇有效性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者

机构

  • 6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6篇王洪彬
  • 5篇康立新
  • 3篇戴金良
  • 2篇马健
  • 1篇王士娥
  • 1篇温冰涛
  • 1篇王培祥
  • 1篇徐红立
  • 1篇于晓川
  • 1篇张建
  • 1篇马建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BTKA)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随访资料完整的BTKA患者45例,依据是否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将其分为 A、B两组,A组为同期置换组,B组为分期置换组(手术间隔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期手术组的患者合并一种或者几种内科合并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同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心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发热及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无关节周围感染的发生,至随访时无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BTKA能有效缩短住院和下肢功能康复的时间,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与分期BTKA同样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戴金良马健王洪彬康立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骨关节炎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徐红立王士娥王洪彬王培祥于晓川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
双膦酸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
2016年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与不使用双膦酸盐患者手术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因严重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按是否使用双膦酸盐分为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月对手术同侧股骨近端四个兴趣区行骨密度检查。术前,两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术后各检查时间点,两组分别与术前进行成对t检验,检验标准设为P=0.05。结果:术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和股骨近段骨密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兴趣区骨密度在术后前6个月内进行性下降至最低点并保持到术后12个月,在术后12个月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药物治疗组各兴趣区骨密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在基线附近轻度波动,无明显下降。结论:术后使用双膦酸盐有助于减少TKA术后的骨质密度减低,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可能性及减少术后骨质疏松所致的并发症。
姜广宗康立新王洪彬张建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双膦酸盐骨密度
冈上肌腱部分关节面肌腱撕裂损伤不同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Ellman 3度冈上肌腱部分关节面肌腱撕裂(PASTA)损伤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科收治的47例因冈上肌腱关节面侧部分撕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31例,女16例,年龄(49.7±4.4)岁,年龄范围为34~70岁,所选患者均为Ellman 3度,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穿肌腱修补组(n=24)和转化为全层后修补组(n=23),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的Constant评分[(73.4±6.5)分、(73.1±6.5)分,(83.0±4.9)分、(84.3±5.8)分]、ASES评分[(76.6±5.2)分、(77.4±3.7)分,(84.3±5.2)分、(84.6±5.3)分]、UCLA评分[(28.3±2.6)分、(28.5±1.9)分,(33.7±1.5)分、(33.0±1.9)分]均高于术前[(30.4±5.6)分、(31.2±4.7)分,(36.9±5.3)分、(37.8±4.9)分,(8.3±3.1)分、(9.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的三项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肌腱修补法和转化为全层后修补法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戴金良王洪彬杜庚衡康立新
关键词:冈上肌腱
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多孔钽棒治疗的15例早期ONF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类的ONFH病变Ⅰ、Ⅱ期患者共15例(15髋),术后3、6、12、24个月时随访。临床评价Harris评分、X线片病情及骨长入情况。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6、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X线片分期比较,术后12个月2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24个月2例ⅡC期进展为Ⅲ期,股骨头塌陷,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可见原有囊性变区内骨密度增高表现,1例在钽棒周围出现"骨锚固征"。结论多孔金属钽棒对ONFHⅠ期病变治疗改善率最佳,ⅡA、ⅡB期改善率次之,ⅡC期改善率最低,对Ⅰ、ⅡA、ⅡB期病变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康立新温冰涛王洪彬马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多孔钽棒
同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同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分期进行双侧TKA手术之间的差异。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双侧TKA患者45例,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合并症的比例分期高于同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期高于分期组;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般情况差的高龄患者,且存在严重合并症,应尽量避免行同期双侧TKA手术。
戴金良马健王洪彬康立新
关键词:骨关节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