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应用ATG行免疫诱导的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安全性,根据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7(25~71)岁;预存抗体阳性6例(30.0%);二次移植17例(85.0%),三次移植3例(15.0%)。ATG诱导T淋巴细胞数在术后第1天下降70%以上,第3天逐渐恢复达总数的50%(P<0.01),术后2周可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NK细胞数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术后患者发生AR 5例(20.0%),DGF 1例(5.0%),肺部感染7例(35.0%),骨髓抑制6例(30.0%),无ATG过敏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7.6(6~53)个月,19例(95.0%)人肾存活,1例(5.0%)死亡。结论ATG可明显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AR发生率,加速再次移植患者的移植肾短期功能恢复,且ATG诱导没有增高感染发生率,临床安全性好。
- 闫晓冬林俊张健徐俊楠刘志佳洪欣陈昌庆于涛王强
- 关键词:再次肾移植免疫诱导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致敏受者
- 线粒体动力学调控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动力学调控机制失调。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调控对肾IRI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肾移植临床结局提供参考。
- 闫晓冬王强
- 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蒋鸿涛李涛任坤于小华王毅张善斌李德胜甘惠玲刘厚琴徐亮罗志刚桂培根谭湘芳石炳毅蔡明李响徐俊楠许亮林涛王显丁刘洪涛张乐希吴建永雷文华邱江陈国栋李军黄刚吴成林王长希陈立中陈正方佳丽张晓明门同义李现铎莫春柏王振史晓峰裴广辉涂金鹏胡小鹏张晓东李宁石韶华陈花王振兴眭维国李盈晏强陈怀周赖柳生李金锋尚文俊丰贵文陈刚曾凡军朱兰方军戎瑞明
- 关键词:肾移植ABO血型预后
- 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替代肾动脉或肾静脉自体肾移植二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963年HARDY[1]首次报道自体肾移植,利用该术式成功挽救了1例高位输尿管严重损伤的患者,此后该术式在临床中逐渐被认可,现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精准的治疗复杂性泌尿系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不适合腔内介入治疗的肾血管疾病(如远端肾动脉长段狭窄病变,肾内、外复杂性动脉瘤及肾动、静脉畸形等)更有技术优势[2-5]。
- 张健林俊沈洪亮刘志佳张东兴吴巍巍王强
- 关键词:自体肾移植大隐静脉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或外科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10例胆总管囊肿型APBDU包括胆管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3例;1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范围是12~90mm,平均34mm。APBDU的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4例,在MRCP图像测量的共通管长度范围是18~30mm,平均23mm。轴面T2WI显示胆总管或胰管突然蝌蚪或逗点样增粗5例。APBDU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胆管肿瘤1例,胰腺炎5例。对7例切除的病变胆管和胆囊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APBDU,轴面T2WI和B超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 靳二虎马大庆张澍田冀明张忠涛王强
- 关键词:胆管囊肿胆管癌胰腺炎胰胆管合流异常
- 再次肾脏移植临床管理及疗效分析——附17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病人临床管理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和北大国际医院制订的再次肾移植临床管理策略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17例再次肾移植病人规范性管理,均选择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观察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肺部感染等临床指标。结果二次移植14例(82.4%),三次移植3例(17.6%);移植肾切除5例(29.4%),移植肾保留12例(70.6%);预存抗体阳性脱敏5例(29.4%),抗体阴性非脱敏12例(70.6%)。AR共4例(23.5%),肺部感染共6例(35.3%),DGF共1例(5.9%)。移植肾切除组AR1例(20%)肺部感染1例(20%);移植肾保留组AR3例(25%),肺部感染5例(41.7%)。脱敏组AR1例(20%),肺部2例(40%);非脱敏组AR3例(25%)肺部感染4例(33.3%)。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6~36个月),1年人肾存活率94.1%,1例(5.9%)死亡。结论合理规范的临床管理策略可使再次肾脏移植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不切除失功的移植肾病人肺部感染机率明显高于移植肾切除病人。脱敏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再次肾脏移植的排斥风险,且不会明显增加感染机会。
- 闫晓冬石炳毅徐俊楠刘志佳陈昌庆洪欣王强
-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
-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中O型受者采用供者同型血浆置换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报道1例成功采用与供者同型的A型血浆给O型受者实施两次血浆置换,抗A血型抗体如期降至≤1∶8并顺利完成手术;两次A型血浆置换均未产生临床不良事件。为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者血浆置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健林俊李诗新许涛于涛王强
- 关键词:血浆置换
- 胆管扩张时线条样假性充盈缺损病变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MRCP中胆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的表现及成因。方法 分析 3 0 0例胆总管扩张病人和 5 0例正常人的MRCP ,所见与轴位T2WI、T1WI、B超及ERCP检查和 (或 )手术相对照。结果 MRCP图像中胆总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见于中 重度扩张胆总管 ,但B超、ERCP检查和外科手术未能证实其存在。结论 MRCP图像中扩张胆总管中央的线条样低信号很可能是由胆汁流动形成的假性病变或伪影。
- 靳二虎梁宇霆马大庆张艺陈疆红王强
- 关键词:胆管扩张充盈缺损伪影
- 胰腺炎并发多部位假性囊肿二例被引量:2
- 2006年
- 王强靳二虎贺文马大庆
- 关键词:左腹股沟斜疝包裹性积液并发血淀粉酶患者入院
- T2a期局限性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描述及肿瘤转移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总结T2a期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特征,筛查肿瘤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8例T2a期局限性肾癌临床资料,总结其特征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肿瘤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男163例(68.5%),女75例(31.5%),男女比例2.2∶1,年龄(54.8±11.2)岁,肿瘤最大径(8.3±0.8)cm,透明细胞癌208例(87.4%),高分化163例(76.9%),微创率82.4%,肾部分切除(PN)率7.6%,PN无术中中转根治、中转开放或术后切缘肿瘤残留。中位随访时间24(3~77)个月,远处转移27例(10.5%),死亡7例(2.7%);其中,18例肾部分切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5(3~54)个月,未观察到肿瘤的转移。logistics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透明细胞癌病理亚型与肿瘤转移呈显著性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是T2a期局限性肾癌主要的病理类型,并多数肾癌分化程度较好。T2a期局限性肾癌行PN并没有增加肿瘤转移风险。肿瘤直径越大,转移风险越高,透明细胞癌转移风险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
- 王强王保军王云鹏刘志佳徐俊楠唐宇哲张旭
-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