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利
- 作品数:57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遗传易感性
- 2008年
-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有18bp的核苷酸序列称为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当低氧发生时,HRE可以使VEGF表达量升高,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 王宏利樊东升洪天配高洪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低氧反应元件
- 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CCM)观察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角膜神经的形态改变,量化分析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0例IGT患者,其中30例有周围神经病变,其余40例不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另外选人年龄性别匹配的50名健康对照者,通过CCM观察所有入选者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量化分析各组间的不同。结果IGT不伴周围神经病变者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17.1±4.9)mm/mm^2与(14.0±3.8)mm/mm^2],神经曲折度[(2.07±0.76)级与(0.88±0.55)级]明显增加(t=13.484、12.957,均P〈0.05),神经分支密度[(53.1±18.8)mm/mm^2与(36.2±11.5)mm/mm^2]亦明显增加(t=9.369,P〈0.01)。而IGT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相比于健康对照组、IGT不伴周围神经病组,神经纤维长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减少,神经曲折度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在未诊断糖尿病前,就已经出现角膜神经形态改变;IGT患者在未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前,就已经出现角膜神经形态改变,提示使用CCM进行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结构观察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王宏利樊东升王欣
- 关键词:葡糖耐受不良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显微镜检查共焦
-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先后完成≥2次健康体检和握力测试的600例受检者,收集其一般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体成分及握力结果。第1次体检进行握力测试后根据个人测评结果给予运动建议进行适当抗阻力量练习,举行1次健康讲座,每星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运动相关信息,第2次体检同时完成握力测试,计算前后2次测试结果的差值变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及女性第2次体重指数[(25.50±3.66)比(25.33±3.74)kg/m^(2)、(22.41±3.55)比(22.25±3.46)kg/m^(2)]、握力[(42.71±7.30)比(41.77±7.36)kg、(25.28±5.30)比(23.98±4.87)kg]均显著高于第1次,舒张压[(72.79±10.30)比(74.47±9.85)mmHg(1 mmHg=0.133 kPa)、(66.93±8.90)比(68.92±9.42)mmHg]、同型半胱氨酸[(17.96±14.09)比(19.27±14.26)μmol/L、(9.47±3.91)比(10.26±3.90)μmol/L]均显著低于第1次(均P<0.05);男性第2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第1次[(2.94±0.78)比(3.00±0.69)mmol/L],女性第2次收缩压、尿酸显著低于第1次[(109.34±12.85)比(110.54±12.32)mmHg、(276.91±62.46)比(287.16±68.78)μmol/L],腰臀比显著高于第1次(85.8%±5.1%比85.4%±5.0%)(均P<0.05)。男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OR=0.932,95%CI:0.888~0.978)、骨骼肌指数升高(OR=75.370,95%CI:29.012~195.806)均与握力提升呈正相关(均P<0.05);女性同型半胱氨酸下降(OR=0.876,95%CI:0.782~0.982)、糖化血红蛋白下降(OR=0.423,95%CI:0.222~0.805)、骨骼肌指数升高(OR=22.918,95%CI:11.114~47.256)均与握力提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握力提升与身体成分及代谢紊乱改善趋势呈正相关。
- 王阳赵威王宏利吴华葛杰田磊刘娜车颖王鹏
- 关键词:体格检查握力身体成分代谢
- 口服降糖药在卒中患者中应用指南综述
- 2009年
- 研究表明,高血糖与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因此对于卒中患者进行合理的血糖干预显得十分必要。但因为干预研究证据较少,所以相关卒中指南对于血糖异常管理多为专家意见。本文总结了目前重要的临床卒中指南中卒中一级预防、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三个方面中相应的血糖管理策略,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降糖药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 王宏利樊东升
- 关键词:卒中降血糖药口服
- 接触热诱发电位(CHEP)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英文)
- Objective We have studied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and controls using the conta...
- 王宏利樊东升张朔
- 文献传递
-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 王宏利
- 关键词:颈动脉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
- 痛温觉诱发电位在帕金森病小纤维病变的研究
- 王宏利张朔樊东升
- 经颏下超声测量成人舌肌厚度参考值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建立经颏下超声测量健康成人舌肌厚度和评价舌肌纤颤的方法,获得舌肌厚度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探讨其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0—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0名健康成人采用3.5 MHz凸阵探头在冠状面测量通过垂直于冠状位法兰克福平面的切面中央处、舌肌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相同体位应用7.5 MHz线阵探头观察舌肌纤颤情况.应用此法测量同一时期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30例确诊或拟诊级别ALS患者的舌肌厚度并观察舌肌纤颤情况.选取30名年龄和性别与ALS患者相匹配的健康成人,比较健康成人和ALS患者舌肌厚度的差异.结果 男性受检者舌肌厚度[(4.09&#177;0.52)cm]明显大于女性与[(3.70&#177;0.56)cm,t=5.108,P〈0.01],但各年龄组健康成人舌肌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肌厚度与受检者的体重指数显著相关(r=0.412,P〈0.01);全部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舌肌纤颤.ALS患者舌肌厚度[(3.77&#177;0.58)cm]明显小于健康对照者[(4.05&#177;0.49)cm,t=-0.253,P〈0.05).30例ALS患者中有12例(40%)可见舌肌纤颤.结论 经颏下超声测量舌肌厚度和评估舌肌纤颤的方法稳定可靠,在相关疾病如ALS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宋红松樊东升王宏利刘娜
- 关键词:参考值肌束震颤肌萎缩侧索硬化
- 团体运动健康体检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运动功能测评形成团体健康管理流程,对团体职工进行运动测评与风险评估,推动健康人群个体化运动功能的评估。方法:将运动功能测评纳入常规健康体检内容,依据运动测评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结果情况对疾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分级分层为受检者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措施。结果:2021年某单位40~60岁员工共1041人完成传统健康体检,其中111人(10.7%)未通过运动测评检前评估。通过检前评估并最终完成运动测评者共543人,平均年龄(49.1±5.8)岁,男性351例(64.6%),女性192例(35.4%)。运动测评异常表现结果显示运动试验阳性/可疑阳性113例(20.81%),运动性高血压22例(4.05%),运动中室性心律失常11例(2.03%)。身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脂肪(BFM)、体脂百分比(PBF)升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81.4%vs.60.4%、89.7%vs.76.6%),女性骨骼肌(SMM)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5.5%vs.13.5%);运动素质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纵跳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21.4%vs.13.4%);男性心肺耐力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68.4%vs.55.7%)(均P<0.05)。结论:将运动功能测评纳入常规健康体检,有助于提高个人运动健康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疾病风险,并有助于健康管理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并监督执行以提高运动依从性,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 王阳赵威王宏利吴华车颖王鹏
- 关键词:健康管理运动处方
- 颈动脉硬化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以高脂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
- 王宏利樊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