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元 作品数:16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更多>>
地壳中间界面上的反射波 被引量:3 1989年 1985年12月30日,在甘肃成县进行了一次人工爆破,本文在分析研究该爆破的记录图中,发现了地壳中间界面上的反射波—P_D、S_D波。计算结果:地壳中间界面的平均埋深为25.7km;P_D、S_D波的真速度V_(PD)=5.98km/s,V_(SD)=3.37km/s;视速度V_(PD)′=6.37km/s,V_(SD)″=3.70km/s。 董奇珍 王周元关键词:地壳 反射波 地震波 模型偏差与定位震源深度 被引量:4 1989年 简要分析了定位模型偏差对震源深度测定的影响,提出了有利于抑制模型偏差作用,提高测震定位精度的主要途径。 王周元关键词:震源深度 南北地震带北段上地幔速度结构成象(Ⅲ)—应用和结果 被引量:3 1991年 根据地震波走时资料反演得出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发现在该区上地壳存在三个近东西向的低速条带,其空间展布与该区内现今活动构速基本一致;上地幔速度分布显示在该区似有平行的北东和北西向低速条带相互穿插,总体呈现网状;海原—古浪断裂带在上下地壳及上地幔的速度结构中均表现出相应的低速带,表明它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通过反演还发现青藏块体的东北部边界大致在天祝—兰州—静宁—千阳—略阳—江油一带。 王周元 姚政生 杜志俊关键词:地震 地震波 上地幔 成象 南北地震带北段上地幔速度结构成像(Ⅰ)——方法与原理 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详细讨论了利用P_n波走时资料对莫霍面的慢度场层析成像的方法与原理。在地震波慢度场的非均匀分布相对背景场为一挠动量的情况下,其走时为背景场分量与挠动场分量的线性迭加,因此,从观测走时中可提取出相对背景场的异常量。对走时异常分量的表达式作适当的变换即可得出拉冬变换形式,运用反投影重建或拉冬逆变换,可以直接求出慢度场的分布。 姚政生 王周元关键词:地震带 地幔 中国中深源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2000年 分析了中国 6 .0级以上中深源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深震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以 42°N ,1 30°E为中心的 2°× 2°范围内 ,震源深度平均约 5 6 0km .中源地震集中分布在东海经台湾到东沙群岛一线 ,形成NE~SW走向的条带 ,震源深度多在 2 5 0km以内 ,平均约 1 5 0km .中深源地震活动具有约 6 3年的周期 .中源地震活跃期紧接在深源地震活跃期之后 .中深源地震发生以后台湾地区出现 7.0级以上 ,青藏块体北部和东部出现 6 .0级以上的浅源地震活动 .青藏块体的地震活动总体上表现出自块体北部开始 ,然后沿块体东部逐步向南迁移的特征 .中深源地震及受东部应力场控制的浅源地震活动平静了近 2 0年 ,1 999年珲春 7.0级深震和台湾 7. 王周元 何少林 李勇 姬凤英关键词: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南北地震带北段上地幔速度结构成象(Ⅱ)——数值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用代数重建法对南北地震带北段上地幔进行速度结构成象的数值试验的具体步骤及其结果,指出在目前地震台网布局及观测精度下,用研究区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可以得到较好的成象结果。在反演计算中,地壳速度模型和莫霍面倾角的选取是直接关系到成象结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王周元 姚政生 杜志俊关键词:地震带 上地幔 地震间隙图像与地震大趋势 被引量:2 1998年 分析了几个区域的地震间隙图像特征及其与地震大形势的关系.本世纪60年代前全球经历了大震活跃期,地震间隙基本保持平稳均匀分布,之后活动减弱、转平静,间隙高值的出现、显著的增大趋势和图像分散、分段成组性突出为相应的主要特点,全球及大区地震间隙高值有近20 a 的间隔优势.各种级别的地震活动都可作为高一级地震活动的震情"窗口".最后简要分析了今后几年的地震趋势. 王周元 何少林 彭伟荣 姬凤英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地震趋势 地震 兰州遥测地震台网现状及台站选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7年 兰州遥测地震台网现状及台站选建中应注意的问题王周元陈兰新曲正杰赵新民张国柱胡启昌豆耀华胡友成张立光张素萍曾文浩(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主题词:甘肃遥测台网观测现状改造建议兰州遥测地震台网运行已20多年,仪器磨损老化严重,环境条件... 王周元 陈兰新 曲正杰 赵新民 张国柱 胡启昌 豆耀华 胡友成 张立光 张素萍 曾文浩关键词:遥测台网 地震台 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98年 研究了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甘肃地区3级以上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近32个月的准周期性.甘肃及附近地区的6级以上大震均发生在3级地震年频次曲线的谷段附近.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北缘地震活跃期内的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图象呈现多组地震自西向东有规律且稳定地迁移.各组地震迁移情况表明本活跃期地震活动已转向低潮,2002年前后可进入平静期. 王周元 姬凤英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 青藏高原 地震周期 地震 甘肃地区地壳速度的非均匀分布 被引量:11 1996年 用天然地方震以及近震P、S波到时资料反演了甘肃7个分区的地壳结构。其速度非均匀分布表明:就垂向非均匀性而言,河西大于河东,海原、古浪两个8级大震区大于周围地区,横向非均匀性正好相反,但无论垂向还是横向非均匀性都是上地壳(大约以19km深度为界)大于中下地壳;青藏块体东北缘速度自SSW向NNE的东北角规则变化,上中地壳(约以30km深度为界)内沿该方向递减,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递增;横向非均匀性以低速区带为主,大致沿祁连山断裂系向SSE直到兰州附近,再沿近NS向到舟曲武都,中间与近EW向直到康乐和政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低速带交接,高速区主要在嘉峪关、玉门以北,景泰附近及兰州以南等处;中强以上地震不仅在低速区带发生,而且也在高速区及其它地方发生,两个8级大震震源区速度在研究区中地壳内为最低,要注意兰州附近及张掖民乐地区可能潜在的强震危险区。 王周元 范世宏 姬凤英 张树勋关键词:地壳结构 非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