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君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子宫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性细胞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细胞因...
  • 1篇预后
  • 1篇三种术式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变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术后
  • 1篇术式
  • 1篇剔除术
  • 1篇皮内
  • 1篇剖宫产

机构

  • 4篇潍坊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王君
  • 3篇徐晓慧
  • 1篇冷海娜
  • 1篇林冰
  • 1篇张艳
  • 1篇宋涛
  • 1篇韩柏贞

传媒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后患者的妊娠情况.方法 对6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妊娠率为73.77%,活婴率为62.30%,6例(9.84%)现孕12 ~ 20周.术后患者首次妊娠的间隔时间平均为(9.1±5.4)个月;术后首次分娩时间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0.8±5.7)个月.随访观察中1例胎盘粘连.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能明显改善子宫纵隔患者的妊娠情况,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简便的方法.
王君林冰徐晓慧
关键词:子宫纵隔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刮宫术后再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初次刮宫后再入院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收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5例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并行刮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刮宫术后重新入院的CSP患者45例,设为再入院组;再入院组的每例病例,选择4例同期确诊为CSP刮宫术后没有组织残留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80例。比较两组的年龄、孕周、孕次、孕囊大小、瘢痕处肌层厚度、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术后血hCG下降率、子宫动脉栓塞的预防使用率、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并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再入院组与对照组的孕周、孕囊最大直径、瘢痕处肌层厚度、术后血hCG下降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9.386、4.126、7.266、4.391,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囊(OR=1.481,95%CI:1.281~2.645)、瘢痕处肌层厚度(OR=1.426,95%CI:1.165~4.823)、血hCG(OR=1.693,95%CI:1.147~2.896)是影响CSP初次刮宫术后重新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囊最大直径为2.75cm、瘢痕处肌层厚2.95cm、血hCG下降速率62.50%时,对CSP刮宫术后组织残留的预测值最佳。结论孕囊、瘢痕处肌层厚度、血hCG下降速率是影响CSP刮宫术后再次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孕囊最大直径≥2.75cm、瘢痕处肌层厚度≤2.95cm、血hCG下降速率≤62.50%的CSP患者,日常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必要时适当给予干预,从而减少CSP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的发生率。
张艳徐晓慧王君宋涛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刮宫术独立危险因素
三种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设腹腔镜组、经阴组和开腹组,每组各选单发子宫肌瘤<5 cm患者20例、单发子宫肌瘤>5 cm患者20例和多发子宫肌瘤20例。观察三种术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1对直径<5 cm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时间经阴组﹥开腹组﹥腹腔镜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直径>5 cm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阴组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开腹组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阴组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开腹组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经阴组﹥腹腔镜组﹥开腹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对于单发: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腹腔镜组优于经阴组,经阴组优于开腹组;2对于单发: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开腹组优于经阴组;3对于多发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预后开腹组优于腹腔镜组,腹腔镜组优于经阴组。
韩柏贞王君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式预后
外周血 IL-1β,IL-10,IL-6,TNFα与 Ki67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IL-1β,IL-10,IL-6,TNFα水平与Ki67抗原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于门诊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3个组,其中正常宫颈的对照组15例,CINI期组15例,CINⅢ期(原位癌)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10,IL-6,TNF仅的浓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①对照组中IL-1β,IL-6,TNFα,IL-10水平最低,CINⅢ期(原位癌)组水平最高,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在CINⅠ期、CINⅢ期和对照组中,血清IL—1β,IL-10,IL-6,TNFα与Ki67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5,P〈0.05;r=0.643,P〈0.05;r=0.672,P〈0.05);③Ki67抗原表达阳性率在对照组、CINI期及CIN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血清1L-1β,IL-6,TNFα,IL-10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爹联合运用检测血清IL-1β,IL-10,IL-6,TNFa水平与Ki67抗原阳-}生表达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
冷海娜徐晓慧王君
关键词:炎症性细胞因子KI67宫颈上皮内瘤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