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电气工程更多>>
- 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中铁过载指标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过载指标与骨代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两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76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年龄55~93岁,平均(73±10)岁;绝经时间5~50年,平均(22±10)年。患者均检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双能X线股骨颈腰椎骨密度指标。采用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观察铁代谢指标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清铁蛋白值升至(230±146)μg/L,转铁蛋白降至(1.89±0.33)g/L。血清P1NP升至(61±32)ng/L,ALP、β-CTX均在正常范围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1和-2.1±1.2(正常范围-1.0~1.0)。将患者按照其血清铁蛋白情况分为铁蛋白正常组(血清铁蛋白≤150μg/L,25例)和铁蛋白升高组(血清铁蛋白〉150μg/L,51例)。铁蛋白升高组较铁蛋白正常组的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降低(t=3.13、2.89,P〈0.01),P1NP和β—CTX升高(t=-2.38、-3.5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铁蛋白值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r=-0.335、-0.295,P〈0.05),与P1NP和β—CTX值呈正相关(r=0.467、0.414,P〈0.05),与ALP无显著相关性(r=0.188,P〉0.05);转铁蛋白值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T值呈正相关(r=0.444、0.262,P〈0.05),与ALP、P1NP、β—CTX值呈负相关(r=-0.326、-0.285、-0.278,P〈0.05)。结论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存在铁过载现象,铁过载与骨转换活跃导致骨量丢失相关,体内铁过载可能是一个独立影响绝经后骨代谢异常的因素。
- 张林林姜习凤艾红珍靳宗达徐君翔王兵徐炜谢宗刚周海斌董启榕徐又佳
- 关键词:髋骨折
- 铁过载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绝经后女性体内铁含量较绝经前升高,铁过载与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了解体内铁过载状况在骨质疏松防治中具有积极价值。检测体内铁水平的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文献报道亦不一。本文对目前临床及实验室采用的铁过载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与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防治中检测铁过载提供相关参考。
- 王兵徐又佳
- 关键词:骨质疏松铁过载血清肝脏
-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 王兵赵环姜习凤艾红珍钱志远张林林董启榕徐又佳
- 关键词:绝经女性骨密度
- 绝经后女性血清铁蛋白(FER)、骨密度及骨组织铁含量变化的初步报告
- 目的:通过发现绝经后妇女体内铁蛋白(FER)、骨密度及骨组织铁含量变化的可能规律并探求其相关性,为铁过载后骨代谢异常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收集过去1年于我科行人工全(半)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绝经后女性铁蛋白(F...
- 王兵张琳琳徐又佳
-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患者(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
- 王兵赵环徐又佳
- 肝脏铁浓度(LIC)在铁过载后骨代谢异常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铁代谢与骨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铁过载可致骨代谢异常的发生;同时还有研究显示肝脏铁浓度(LIC)与体内铁水平呈正相关性,LIC可以反应体内铁过载情况。因此,本文对铁过载、LIC及铁过载后骨代谢异常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LIC在铁过载后骨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兵林华徐又佳
- 关键词:铁过载骨质疏松症
- 绝经后女性血清铁蛋白(FER)、骨密度及骨组织铁含量变化的初步报告
- :通过发现绝经后妇女体内铁蛋白(FER)、骨密度及骨组织铁含量变化的可能规律并探求其相关性,为铁过载后骨代谢异常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方法:收集过去1年行人工全(半)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绝经后女性铁蛋白(FE...
- 王兵张琳琳徐又佳
-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铁蛋白骨密度骨组织铁含量
- 绝经后女性股骨头铁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 8...
- 王兵赵环姜习凤艾红珍钱志远张林林董启榕徐又佳
- 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收集156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资料,年龄56--92岁,平~J(72.40~8.97)岁;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共分5组,即≤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90岁组、391岁组。患者人院后第2天留空腹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铁蛋白和骨代谢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留取的股骨头组织行骨铁含量检测和骨铁染色,术后第10天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DXA)检测。结果5组之间骨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I型胶原c端肽B降解产物、髋部和L。。骨密度存在组间差异。髋部和L,。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铁和血清铁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骨铁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值均在81~9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56例患者的平均骨铁量为96.81灿g,g,平均血清铁蛋白为235.66μg/L。156例患者中,血清铁蛋白〉200μg/L的患者为100例(100/156,64.1%)。骨铁、血清铁蛋白、年龄、体重指数可进入髋部骨密度回归模型,股骨颈R=O.443,Wards三角砰=O.397,大转子月。=0.322,全股骨R=0.379;控制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等因素,骨铁和血清铁蛋白与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发生股骨颈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患者体内存在铁蓄积,股骨头骨铁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骨铁增加和血清铁蛋白升高可能是髋部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
- 张伟王兵张林林赵环董启榕艾红珍钱志远黄曦徐又佳
- 关键词:绝经后股骨头骨密度
- 功能性恢复脊髓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系统缓解大鼠帕金森病疼痛
- 曹雷芳彭小妍黄娅王兵周烽明程若晓陈丽华罗蔚锋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