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 作品数:102 被引量:4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腘动脉损伤9例分析
- 1998年
- 腘动脉损伤9例分析王兵赵宏斌动脉损伤在战时较多,和平时期相对较少,但由于动脉损伤处理不当将造成截肢或遗留功能障碍,应引起重视。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动脉损伤患者9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为16~41岁。车祸伤6例,重物...
- 王兵赵宏斌
- 关键词:动脉损伤GUO动脉损伤病例分析
- 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对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比较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术后患肢的固定可削弱肌肉泵的作用,造成静脉血流缓滞,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对兔下肢行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固定探讨其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和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完成。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3.0±0.2)kg,雌雄不限。先行预实验,随机抽取12只,行耳缘静脉麻醉后人工固定兔左下肢伸直位与屈髋屈膝位(模拟石膏外固定),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显示兔左下肢屈髋屈膝位可以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再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①固定组(n=30),行左下肢于屈髋屈膝位石膏外固定。②空白对照组(n=30),不作任何处理。于固定后5,7,9d两组动物行组织学观察,各时相点动物均为10只。主要观察:①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兔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②组织学观察两组兔左股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纳入6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固定为左下肢伸直位兔左股静脉的血流量为(0.064±0.015)cm3/s,左下肢固定为屈髋屈膝位时左股静脉血流量为(0.023±0.010)cm3/s,屈髋屈膝位较伸直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t=8.106,P<0.01)。②固定组5,7,9d左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30%和10%;空白对照组均为0。固定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兔下肢在屈髋屈膝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较伸直位时明显降低,更容易导致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 王兵梁红锁赵宏斌张春强贾代良胡敏唐锡章赵智周兆文赵学凌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 全自动血凝仪对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 2005年
-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兔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1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骨折组(造模后骨折)、创伤组(造模后创伤,不骨折)和固定组(不造模)均行左侧屈髋屈膝位石膏固定;对照组不造模,不固定。各组均于处理后第5,7,9天分别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酶原和凝血酶时间变化。结果:骨折组30只兔中死亡5只,进入结果分析115只。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外,各时间点各项指标骨折组和创伤组无明显差别(P>0.05),固定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①各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10.58±0.65,11.83±0.28,12.35±0.23,12.18±0.38)s,(P<0.05)]。②各组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0.82±0.17,0.85±0.06,1.01±0.02,1.00±0.03,(P<0.05)]。③各组纤维蛋白酶原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升高[(2.51±0.23),(2.52±0.17),(1.62±0.15),(1.57±0.33)g/L,(P<0.05))。④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明显低于创伤组[(21.78±1.86,25.00±2.58)s,P<0.05],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27.10±2.33,27.00±2.79)s,(P<0.05)]。结论:全自动血凝仪能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监测提供较准确、客观和稳定的凝血指标,在本实验中反映了创伤与固定等因素与血凝状态及血栓之间的关系。
- 胡敏王兵赵宏斌张春强赵智周兆文唐锡章贾代良梁红锁郑宏宇赵学凌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 H_2O_2、LPS和TNF-α诱导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建立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OD值)。结果各浓度H2O2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H2O2损伤组间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0.1μg/mL LPS损伤组与对照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LPS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5),且LP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LP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各浓度TNF-α损伤组较对照组OD值显著降低(P<0.01),且TNF-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OD值随TNF-α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具有一定的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 H2O2、LPS和TNF-α能体外损伤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成功建立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各损伤因子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 娄振凯罗旺李兴国赵学凌王兵
- 关键词: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
-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及精氨酸酶Ⅰ表达的变化(英文)被引量:5
- 2011年
- 背景:近期相关研究发现精氨酸酶Ⅰ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关, 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动脉, 并未对静脉性疾病, 进行广泛研究。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变化, 分析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血管钳夹股静脉+双后肢髋人字石膏外固定制动的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 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点和血栓形成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情况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和无血栓形成组,提取各组血液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精氨酸酶Ⅰ在各组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高峰期组精氨酸酶Ⅰ表达量比其他3组明显上升(P <0.01),正常对照组、血栓形成前组和无血栓形成组精氨酸酶Ⅰ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提示精氨酸酶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 宋恩李云建章玉冰姚黎清周如丹李宏昆李兴国张春强王兵赵学凌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经后路联合使用侧块钢板螺钉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颈后正中入路联合使用侧块钢板螺钉和T1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在治疗下颈椎C6~C7损伤的应用.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损伤8例.其中,C6~76例,C7 2例.术前ASIA分级3例为C级,5例为D级.手术采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和T1椎弓根钉联合内固定.结果本组8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5~37个月),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脊髓功能均有改善, 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结论经颈后正中入路联合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一种好方法.
- 赵学凌赵宏斌王兵李林芝朱晓松张春强
- 关键词:椎弓根钉下颈椎损伤颈椎侧块钢板钢板螺钉后路
- 一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锁定螺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杆为圆柱形医用不锈钢,中间略微弯曲,上端有固定螺孔1和斜孔,斜孔内有内螺纹,下端有固定螺孔2,所述锁定螺钉和固定杆上端的斜孔相连,锁定...
- 陈凌强王静王兵杨晋龚志强李青赵学凌
- 文献传递
- 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采用全臂丛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的6例颈肩胸部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后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整切除。1例因术中牵拉损伤腋神经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恢复;其余5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脊柱形态和肩、上肢功能正常。平均随访42个月,1例术后60个月因脑梗死死亡,其余病例无复发。结论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可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
- 胡敏洪志鹏王兵赵宏斌张春强郑宏宇梁红锁贾代良唐锡章周兆文赵智赵学凌李世和
- 兔创伤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通过建立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为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和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教研室完成。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用不同能量击打兔左下肢近端外侧,建立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造模后第5,7,9天抽取兔耳缘静脉血1mL,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结果:骨折固定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余3组(P<0.01),白细胞高于其余3组(P<0.01);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无创伤固定组、空白对照组(P<0.05);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中,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准确、快速对血细胞进行检查;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观察到炎症反应。
- 吴雪梅周兆文胡敏王兵张春强贾代良赵智唐锡章赵学凌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模型血细胞血细胞计数
- 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在已有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昆明医学院外总教研室进行。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骨折、创伤、固定和空白4组,造模前用高频彩色超声机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变化,造模后第7天分别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血栓、静脉内皮和内膜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VT发生率骨折组为78,95%与创伤组80.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固定组(30.00%)和空白组(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固定组与空白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光镜与电镜检查显示骨折组、创伤组静脉内皮和内膜受损程度较固定组严重,固定组又较空白组严重;血栓栓塞部位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彩超显示左下肢伸直位时血流量为(0.0637±0.0152)cm3/s,屈髋屈膝位时为(0.0229±0.0107)cm3/s;左下肢伸直位时血管内径为(0.16±0.04)cm,屈髋屈膝位时血管内径为(0.10±0.04)c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Logistic回归OR创伤=6.000。结论:创伤、固定和体位在兔创伤性肢体DVT的发生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创伤因素尤为关键;炎症与DVT有一定关系,但这?
- 胡敏赵宏斌王兵张春强梁红锁郑宏宇贾代良唐锡章周兆文赵智赵学凌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