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强岩

作品数:7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理学
  • 9篇核科学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衰变
  • 13篇子核
  • 9篇原子
  • 9篇原子核
  • 9篇中子
  • 9篇化学分离
  • 7篇衰变纲图
  • 7篇重离子
  • 6篇同位素
  • 6篇高自旋
  • 6篇光源
  • 5篇放射化学
  • 5篇放射化学分离
  • 5篇丰中子
  • 5篇HF
  • 4篇新核素
  • 4篇质子
  • 4篇上海光源
  • 4篇缺中子
  • 4篇自旋态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近...
  • 17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日本原子力研...

作者

  • 70篇潘强岩
  • 29篇袁双贵
  • 21篇徐树威
  • 19篇杨维凡
  • 15篇张天梅
  • 12篇何建军
  • 11篇张学谦
  • 11篇徐岩冰
  • 10篇李宗伟
  • 10篇谢元祥
  • 9篇汪启胜
  • 9篇王志军
  • 8篇李占奎
  • 8篇于涌
  • 8篇罗亦孝
  • 8篇王春芳
  • 7篇甘再国
  • 6篇王思胜
  • 6篇李英俊
  • 6篇刘忠

传媒

  • 22篇高能物理与核...
  • 6篇核技术
  • 5篇核化学与放射...
  • 4篇原子核物理评...
  • 3篇同位素
  • 2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A...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晶体学会...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九届全国核...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晶体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7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镀法制备Pa测量源被引量:3
1998年
用233Pa作示踪剂,对影响电镀Pa的主要因素(如pH值、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等)进行了实验和讨论。用HPGe能谱仪对镀源进行测量,以确定化学效率。并在不锈钢片上获得了薄而均匀的Pa镀源,其厚度为1mg/cm2。
李宗伟杨维凡方克明袁双贵郭俊盛潘强岩
关键词:化学分离电镀法放射源
合成和研究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6种新核素
1999年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HIRFL)的SFC加速器引出的能量为165—180MeV的36Ar重离子束,分别轰击92Mo、96Ru和106Cd缺中子同位位素靶,产生了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的新核素125Nd、128Pm、129Sm、137Gd1)、139Dy和139Tb.借助高灵敏度的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和“p-γ”或“X-γ”符合测量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离鉴别,确定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0.60±0.15)s,(1.0±0.3)s,(0.55±0.10)s,(2.2±0.2)s,(0.6±0.2)s和(1.6±0.2)s,并测量了125Nd、128Pm、129Sm、137Gd和139Dy的β延发质子能谱,指认了能量为109.0和119.7keV的两条γ射线属于139Tb的EC/β+衰变.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潘强岩于涌王春芳邢建萍胡青元李世洪陈红艳张天梅靳根明罗亦孝J.AdamYu.PenionzhkevichYu.Gangrsky
关键词:新核素质子滴线
^(142)Ce的新激发态及其经验壳模型研究
2002年
利用 42 0MeV 82 Se轰击1 39La引起的深部非弹反应和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 4 2 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 .识别出了激发能为 2 62 5,2 995和 3 83 4keV的 3个新能级 ,自旋、宇称分别被指定为 8+,9(- ) 和 1 1 (- ) .发现这些能级非常好地符合N=84偶偶核转晕能级的系统性 .利用经验壳模型计算了1 4 2 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的激发能 ,计算结果比较好地重现了实验值 .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表明在1 4 2
刘忠张玉虎郭应祥周小红雷相国柳敏良罗万居何建军郑勇潘强岩甘再国罗亦孝T.HayakawaM.OshimaY.TohT.ShizimaY.HatsukawaA.OsaT.IshiiM.Sugawara
关键词:重离子原子核
新丰中子核^(185)Hf
1992年
用(n,2p)反应和化学分离首次合成和鉴别了新丰中子同位素^(185)Hf。
袁双贵张天梅潘强岩张学谦徐树威
关键词:同位素
上海激光电子γ源被引量:5
2008年
激光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等优异的性能。用激光束轰击高能电子束就可以产生高强度、高极化度的γ射线束。上海激光电子γ源就是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的这样一条束线站。预计可以获得能量范围为1—22MeV的准单色、高强度(109—1011s-1)和高极化度(线极化或圆极化)的γ射线束。介绍了这条束线站目前的进展情况。
潘强岩徐望陈金根郭威范功涛阎喆徐毅王宏伟王呈斌陆广成徐加强徐本基马余刚蔡翔舟沈文庆
关键词:康普顿散射CO2激光极化
ALICE程序在重离子反应中的应用
1993年
介绍了ALICE程序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该程序给出的熔合蒸发激发函数是可信的,而且可用简化方法来完成,但对重离子所引起的反应,只能使用S-波近似公式,对于预言截面来说,采用能级密度参数a=A/12MeV^(-1)较为合适;对熔合裂变截面,通过适当调整刻度参数B_f,可以得到可靠的计算值。该程序也可以给出较满意的包括平衡前发射的粒子能谱。
袁双贵徐树威潘强岩区秀兰
关键词:重离子反应截面
^(146)Tb的能级结构研究
2003年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3n)^(146)Tb研究了双奇核^(146)Tb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实验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X-γ和γ-γ-t符合测量。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建立了激发能达8390kev的^(146)Tb核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新发现的41条γ射线和新建立的27个能级,并指定了^(146)Tb新发现能级的自旋值。用一个h_(11/2)价质子和一个h_(11/2)^(-1)价中子空穴耦合、πh_(11/2)υh_(11/2)^(-1)与^(146)Gd核实激发态的耦合对^(146)Tb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定性地讨论。
谢成营周小红郑勇张玉虎刘忠潘强岩甘再国T.HayakawaM.OshimaT.TohT.ShizumaJ.KatakuraY.HatsukawaM.MatsudaH.KusakariM.Sugawara
关键词:在束Γ谱学高自旋态能级纲图能级结构双奇核原子核结构
双离子(^(40)Ar^+,C_2H_6^+)辐照合成金刚石纳米晶颗粒
2007年
用双离子(40Ar+,C2H6+)辐照实验完成了从多壁碳纳米管向金刚石纳米晶颗粒的转变.对转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一探索有望能成为一种金刚石纳米晶合成的新途径.由此可知,多重荷能离子辐照用于其他材料纳米结构的制备也不是凭空设想.
王震遐潘强岩胡建刚勇振中吴永庆朱志远
关键词:合成金刚石多壁碳纳米管离子辐照
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衰变
2005年
简要回顾了我们小组在1996~2004年中发表的有关质子滴线附近β缓发质子衰变的实验结果, 即运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方法, 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在A = 90核区的N = Z 线附近获得了5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同时着重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细节. 汇总了这14种核素的半衰期、自旋、宇称、形变以及生成反应截面的实验结果, 并与流行的核模型理论预言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讨论. 从中看出: (ⅰ) 85Mo, 92Rh以及'等待点'核89Ru和93Pd 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Moller等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长5~10倍, 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rp-过程的核素丰度; (ⅱ) 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142Ho和128Pm的自旋和宇称, 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 但用Woods-Saxon-Strutinsky方法计算得到的位能面可以解释自旋和宇称的实验值; (ⅲ) 实验估计的9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Alice和HIVAP程序的计算值要小1(2个数量级.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黄文学舒能川陈永寿许甫荣王鲲潘强岩王旭东于涌邢烨炳
关键词:质子衰变截面比位能面新核素反应截面发质
He—jet带传输及X—γ(t)符合测量装置和^153Er(EC+β^+)衰变新γ的测定被引量:2
1995年
介绍了He—jet带传输及X—Υ(t)符合测量装置分离鉴别重缺中于远离核的原理、速度和效率;离线测试了其最佳工作条件;利用该装置在线测量了195,196Bi、152,154Er和153Er的(EC+β+)衰变。6条新Υ射线被确定属于153Er。
徐树威王以好罗亦孝张学谦谢元祥祁文魁潘强岩张菊萍袁双贵徐联联胡志强郭光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