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新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整个过程中监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变化情况。结果给予不同氧浓度气体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升高,与缺氧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氧浓度组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与致伤前一致(P>0.05),而50%、75%、100%氧浓度组复苏后与致伤前、21%氧浓度组相比较,大鼠动脉氧分压(P<0.05)和氧饱和度(P>0.05)均升高;并且21%、50%、75%、100%氧浓度组的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P<0.05)。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缺氧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而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其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
- 温明哲王杨朱坤灿庄步峰王洪财吴芳芳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脑损伤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26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1个月,发现头皮包块半月余于2012年9月9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瘢痕体质,全身多处可见瘢痕疙瘩。入院查体:后顶部头皮包块,大小约2.5cm×1cm,质软,有触痛,表面无破溃,无流血流脓,局部头皮颜色正常,咳嗽、打喷嚏及体位改变时无明显改变。
- 温明哲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反复发作性头痛入院查体瘢痕体质体位改变打喷嚏
- 基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过程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
- 目的依据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常见的临床生物力学损伤过程及现有DAI的动物模型,研制一种能够联合打击直线加速损伤和旋转角加速损伤的致伤装置,并探讨其损伤机制。
- 马延斌王洪财段志新
- 新型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制一联合直线加速损伤和旋转加速损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制联合两种损伤的致伤装置,使大鼠受450g钢棒于0.9m高处坠落打击致伤后,即刻发生90度瞬间旋转,其角加速度峰值为1.36×10^5md/s^2,用时约34ms;对大鼠伤后行为学及病理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大鼠伤后出现昏迷时间的延长(11.9±3.6)min,与对照组(6.5±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病理学改变符合中重型DAI特征。结论实验装置利用联合损伤机制在较小力学参数下建立了大鼠DAI模型,且具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王洪财吴芳芳段志新谢叻马延斌
- 关键词:轴索损伤动物
-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h,复苏后不同时间点(24h、1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干ROI的β-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各组阳性染色随时间而减弱,1周时各组阳性染色明显弱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仍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染色阳性的神经轴索半定量分析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明显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值最低;各组数值随时间而降低,1周时各组值明显低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值仍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的值仍为最低。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显著减低轴索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当前的TAI合并缺氧动物模型的最佳复苏氧浓度为50%。
- 温明哲王杨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二次脑损伤低氧血症Β-淀粉样前体蛋白
- 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DA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46例DAI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1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结论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高空坠落伤,早期确诊缺乏有力的影像学证据,治疗效果欠佳。联合应用CT和多种MRI序列有利于早期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段志新王洪财吴芳芳楚胜华张红朱志安马延斌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核磁共振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8年
-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弥漫性颅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这种损伤在平时和战时均较常见,但是由于DA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缺乏针对性,导致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预后很差,是死亡、严重致残及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关DAI的研究已成为颅脑创伤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迅速普及和一些新序列的开发应用。对DAI的早期诊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为DAI救治和随访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 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 不同颅骨成型材料的选择及评价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各种颅骨成型材料的优劣从而选出目前最佳的颅骨成型材料。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我科不同日期先后应用原始材料(有机玻璃、硅橡胶、钢板)、Medpor(线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羟基磷灰石、手工塑型钛合金材料、计算机辅助成型钛合金材料行颅骨成型54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成型钛合金材料组手术时间仅(105.4±2.1)min,大大低于其他各组的时间(P<0.05)。钛合金颅骨成型材料发生迟发性出血、皮下积液较少(手工组2例,计算机辅助组1例),与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羟基磷灰石组及计算机辅助成型钛合金材料组外观均不存在问题,而手工塑型的原始材料组(20例)、Medpor组(5例)、手工塑型钛合金材料组(1例)都或多或少存在外观问题。采用钛钉固定的钛合金材料均无材料外露,采用钢丝固定的原始材料组4例外露,采用颅骨锁固定的羟基磷灰石组3例外露,Medpor组1例外露病例也是采用颅骨锁固定的。各组发生癫痫的情况差别不大(P>0.05)。钛合金材料均未见排异,原始材料组(5例)及羟基磷灰石组(5例)均存在相容性问题。Medpor排异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型钛合金材料组手术时间最短,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良好,外观满意度优良,组织相容性好,是目前颅骨成型材料的最佳选择。
- 熊莹帆邱建华楚胜华段志新
-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成型
- 弥散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DAI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DWI与常规MRI序列脑内病灶的检出数,分析DWI中不同部位病灶数与患者相应GCS、GOS评分的关系。结果(1)29例各序列脑内DAI病灶平均检出数为:DWI(19.24±5.72)个,FLAIR(14.41±4.50)个,T2WI(10.58±3.79)个,T1WI(4.83±2.11)个。DWI的病灶检出数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中轴(胼胝体、基底节区、脑干)病灶数与GCS、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总病灶数及外周病灶数与GCS、GO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WI为DAI病灶检出的敏感序列,脑中轴病灶检出数可作为DAI患者伤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
- 王洪财段志新吴芳芳李志鑫张红马延斌
-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 王杨温明哲杨松何裕超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低氧血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