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少银

作品数:116 被引量:497H指数:1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动脉
  • 20篇寰枢
  • 20篇关节
  • 19篇影像
  • 19篇成像
  • 17篇血管
  • 17篇寰枢关节
  • 12篇造影
  • 11篇三维CT
  • 11篇X线
  • 10篇血管造影
  • 10篇影像学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9篇体层摄影
  • 8篇三维成像
  • 8篇体层摄影术
  • 8篇椎动脉
  • 7篇肿瘤
  • 6篇手术

机构

  • 104篇厦门大学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厦门市中山医...
  • 5篇湘西自治州人...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厦门市儿童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114篇段少银
  • 34篇康江河
  • 27篇林清池
  • 20篇吕绍茂
  • 18篇黄锡恩
  • 15篇钟华
  • 15篇梁昆如
  • 14篇赵慧毅
  • 13篇蔡国祥
  • 11篇叶锋
  • 10篇陈雍君
  • 10篇陈丽君
  • 6篇王金岸
  • 6篇叶锋
  • 6篇邓丽珠
  • 6篇赵文俊
  • 6篇李菊香
  • 5篇许美心
  • 5篇隋桐
  • 5篇华强

传媒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现代医用影像...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立性蝶窦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炎的CT临床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006年6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蝶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结果本组中17例以头痛为主诉就诊。18例中,蝶窦气化分型为鞍前型7例(7/18,38.9%),鞍后型6例(6/18,33.3%),甲介型5例(5/18,27.8%)。12例蝶窦有中隔,其中1个中隔6例,2个中隔4例,2个以上中隔者2例;6例蝶窦为单房。CT表现为蝶窦腔的部分或全部混浊变暗,蝶窦内密度增高。11例行鼻内窥镜蝶窦开放冲洗术,7例行抗感染治疗,均治愈。结论CT可提供蝶窦解剖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对鼻内窥镜手术有指导意义。CT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首选方法。
康江河段少银梁昆如黄锡恩
关键词:孤立性蝶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鼻内窥镜
Willis环三维CTA分型及解剖测量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Willis环的CT血管造影(CTA)新的分型,并进行相关解剖测量。方法搜集头颈CTA未发现Willis环明确病变者114例,根据其完整性与发育分三型:完整型、相对完整型及不完整型,测量Willis环相关动脉内径并计算其比例关系。结果 CTA显示Willis环完整型26例,相对完整型9例,不完整型79例。发育不良Willis环88例,占77.19%,其中后循环占64.8%,两支占47.7%;变异环49例,占42.98%,其中后循环占71.4%,一支占69.4%。颈内、大脑中、前、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内径比为1.00∶0.74∶0.54∶0.51∶0.41∶0.40。结论本研究Willis环新的分型克服单一考虑环的完整或发育,增加相对完整型,形成分型间联系。进行发育不良与变异的定位与定量,结合Willis环内径测量可为相关疾病诊疗与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解剖依据。
林思敏黄倩文段少银
关键词:WILLIS环血管造影
心脏移植术后三维CT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惟一理想方法,而其中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rdiac allgraft vasculopathy,CAV)是心脏移植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1].因移植心脏处于去神经状态,故患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相关的心绞痛症状不明显,所以每年均需做血管造影随访或心肌活检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指标,但属于有创检查、价格昂贵,反复检查不易为患者接受,而且已被证明对CAV的敏感性低[2].笔者应用64层MSCT对11例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其对移植心脏病变的显示及临床诊断价值.
蔡国祥张平廖崇先梁昆如段少银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三维CT成像临床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检查
前臂外固定装置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体会
2000年
许美心段少银
关键词:外固定装置CT动态增强扫描牛津布前臂化学疗法老年癌症患者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及其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钟福华赵文俊段少银
关键词:寰枢关节影像学诊断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范围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确诊为血管疾病的CTA资料,包括头颈血管组141例和躯干四肢血管组143例.扫描层厚为0.625 ~3.0 mm、螺距1.0~1.5,造影剂总量1.5 ~2.0 ml/kg.成像方法包括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仿真内窥镜(VE).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对比.结果 进行2期CT螺旋扫描,实现心脏及全身血管三维成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本组CTA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28%、82.35%、96.48%.CTA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与DSA基本一致(P>0.05),但较手术测量小(P<0.05).结论 三维CTA适用于心脏及全身血管检查,可弥补常规CT检查的不足,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无创伤的特点和部分替代创伤性DSA的潜力.
杨烈林清池陈丽君隋桐段少银
关键词: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桌体,桌体设有的调节装置内设有显示屏,调节装置包的壳体与桌体转动连接,壳体内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一侧设有第二支架与显示屏固定连接,两个支架之间设有的第一铰接...
段少银杨锐
基于CTA量化评估椎基底动脉影像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基于CTA扫描数据探讨椎基底动脉(VBA)影像解剖特征,为椎基底动脉延长症(VBD)诊断提供量化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头颈CTA检查者302例,根据VBA形态特点分为均衡型和非均衡型两组,非均衡组分为L型和S型,测量各组椎动脉(VA)颅内段和基底动脉(BA)的直径、长度及BA分叉高度。结合容积再现图像,计算VA及BA的迂曲度(TI)。在寰枕关节水平层面、颈静脉孔水平、内听道水平、鞍背层面分别测量及计算VA、BA偏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血管的径线、长度及迂曲度均计算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不同类型VBA年龄、性别构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VA直径、长度、迂曲度的95%CI分别为3.08~3.27 mm、2.68~2.87 mm,40.38~41.97 mm、39.89~41.75 mm、0.219~0.257 mm、0.140~0.203 mm。BA直径、长度、高度及迂曲度95%CI分别为3.14~3.29、28.13~29.16 mm、3.82~4.72 mm、0.091~0.119 mm。左右VA直径、迂曲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VBA直径、长度、迂曲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静脉孔水平、内听道水平,各型VA、BA到正中矢状面的最大偏移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定量数据能直观反映VBA形态学特点,为VBD的诊断提供定量影像学依据。
吕绍茂林禹段少银康江河郭晓曦王金岸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形态学CT血管成像
CT三维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比较寰枢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技术,评价CT三维重建(CT 3D)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价值及最佳的3D成像方法。 方法 选择寰枢关节的骨标本1套,模拟寰枢关节正常及不同分型、不同程度脱位的模型,进行X线、常规CT及CT 3D检查。3D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法(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重建法(VR)。前瞻性分析及比较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模型符合实验要求。CT 3D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征象较X线、常规CT扫描清楚、直观,特别对旋转型脱位,其诊断准确率达10 0 %。在CT 3D方法中,SSD法显示关节面错位最清楚,其错位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结论 CT 3D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各种征象,同时较X线、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简单、快捷,诊断价值高的成像新技术,其中SSD法价值最大。
段少银郭鹭鑫林清池蔡国祥黄锡恩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肺癌的CT灌注成像分析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VCT灌注成像技术,电影模式(层厚2.5-5mm/8层),总扫描时间40s,CT Perfusion 3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60例(腺癌3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6例),体积3.56~115.68cm^3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和肿瘤最高增强值(PE);依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脉第一时相为14~28s,平均19.8s。肿瘤的BV值、BF值为鳞癌>转移癌>腺癌>小细胞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比较,转移癌与其他组织类型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高增强值(PE)比较,除鳞癌与腺癌外,其他组之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的肿瘤(体积>50cm^3)与小的肿瘤(体积<50cm^3)灌注值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A型8例,B型52例,其中6例转移癌中A型曲线有4例,占50%。结论肺癌的灌注值与肿瘤大小无关,BV值、BF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转移癌的TDC多表现为A型。
康江河梁昆如段少银黄益民吕绍茂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