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脑血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缺血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治疗体会
  • 2篇脑血栓
  • 2篇脑血栓形成
  • 2篇急性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软胶囊
  • 1篇动脉超声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普勒超声

机构

  • 14篇大庆市人民医...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14篇段伟
  • 5篇王明华
  • 4篇罗德欣
  • 4篇刘莹莹
  • 4篇崔凯歌
  • 3篇王洪慧
  • 3篇孙德娟
  • 3篇张忠波
  • 3篇王东升
  • 2篇王志平
  • 2篇赵文凤
  • 2篇黄玉雕
  • 1篇郭海成
  • 1篇张立鲲
  • 1篇曲鹏
  • 1篇李欣
  • 1篇王红梅
  • 1篇赵莹
  • 1篇郭莉莉
  • 1篇王复新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血栓形成与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微粒释放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血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翻、微粒(microparticle,MP)释放的动态变化的观察,探讨其与急性脑血栓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脑血栓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排除标准:糖尿病、恶性高血压、尿毒症、恶性肿瘤、近6个月输血史),同时收集20例正常体检人员,无心脑血管疾病,检测前无使用抗凝剂等干扰血凝系统的药物,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S暴露,比较正常人与脑血栓患者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得出结论。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微球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微粒释放可以促进凝血因子复合物及凝血酶的生成,最终促进凝血的发生,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东升王复新段伟王明华刘莹莹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在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降低颅内压、扩充血容量、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高琦段伟崔凯歌郭莉莉曲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丁苯酞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发性额叶癫痫一家系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发性额叶癫痫(aut 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ADNFLE)为一种部分性癫痫发作.Scheffer等1994年报道澳大利亚5个家系并提出ADNFLE的概念.ADNFLE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70%~80%.目前国内发现很少,现报道一家系.
王志平王红梅段伟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一家系报告ADNFLE部分性癫痫发作外显率
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查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以及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检测得出,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为阳性的患者63例,其余87例患者均提示为阴性;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患者85例,阴性患者65例;提示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的患者共有110例,阴性患者40例;提示患者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狭窄阳性患者96例,阴性患者54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狭窄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分别高于颅内动脉狭窄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P<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当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检测手段。
刘莹莹王明华张忠波王东升段伟黄玉雕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梗死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脑脊液置换组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初始症状接近,观察两组临床治疗中的反应和表现。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王长海李欣崔凯歌段伟王砚达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分析
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资料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及感觉障碍等,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王明华崔凯歌赵文凤段伟赵莹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蛛网膜炎临床药物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蛛网膜炎患早期或急性期采用药物治疗与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0例脑蛛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是,病灶完全消退者少见。可以自行缓解或治疗后好转又复发。结论患者可能长期存在一些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不会影响生命。
段伟罗德欣王洪慧孙德娟
关键词:药物治疗
浅析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的8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三组,边缘叶组、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组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组,均为27例,对三组的临床诊断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核磁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均存在差异性;边缘叶脑炎中的精神病、代谢性疾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和桥本脑病患者MPI结果无异常;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桥本脑病和代谢性脑炎患者会有意识障碍和困倦症状存在;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Wernick-Korosakoff脑病、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代谢性脑炎以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脑脊液结果无异常。结论:临床中不同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会有不同的症状特点,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刘莹莹王明华张忠波王东升段伟黄玉雕
关键词:临床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性检查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TIA患者外周血的α-2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TIA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1.04)和(7.96±0.9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1.08)和(8.01±1.22);对照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43)和(0.88±0.26)。经统计学处理,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表达均增强,表明TIA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异常增高,为临床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段伟张忠波刘莹莹张立鲲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小板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治愈59例,治疗时间7d~6个月,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结论发病后的尽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年龄,缺血性中风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选择,最适当的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
段伟罗德欣王洪慧孙德娟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