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娇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共36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患者,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观察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损伤、有无唾液腺瘘及复查颌面部CT观察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等。结果 24例(共29侧)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7例(共7侧)髁突骨折碎片取出术并髁突成形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3个月);通过穿腮腺手术径路骨折断端复位准确、固定良好、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均满意;4例患者早期出现Ⅰ~Ⅱ度张口受限,经过张闭口训练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8周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唾液腺瘘,经过加压包2周后扎后创口愈合;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紊乱症,有关节弹响、疼痛等。结论穿腮腺手术径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谢奕文林嘉旭林玉娇吴晓平王友山王成侯劲松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口腔外科手术
- 上颌窦侧壁小窗口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近期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价上颌窦侧壁小窗口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7例(共8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剩余牙槽骨高度均<5 mm(平均3.7 mm),行上颌窦侧壁小窗口窦底外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16枚,术后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随访6~24个月,平均(11.6±5.7)个月。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和骨量改变情况,以及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的并发症。结果观察期内本组种植体留存率为100%,16枚种植体均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本组病例术中未出现窦底黏膜穿孔破裂,仅有2例术后轻度颌面部肿胀。比较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X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平均增加10.1 mm;边缘骨丧失平均0.4 mm。结论上颌窦侧壁小窗口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高度严重不足种植修复的有效解决方案,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手术及诊疗次数,缩短治疗周期,近期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谢奕文林玉娇王友山
- 关键词:牙种植体
- p53/CXCL12在亲水性钛表面微纳米形貌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p53/CXCL12在亲水性钛表面微纳米形貌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前期已采用阳极氧化法和喷砂碱热法构建相似微纳米形貌但亲水性不同钛表面,两组钛表面接种PDLCs,第7天时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p53、CXCL12表达水平;小干扰RNA (Si-p53、SiCXCL12)转染PDLCs,检测分别敲低其表达后p53、CXCL12表达水平变化,比较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标志物ALP、I型胶原(COL1)、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 mRNA水平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阳极氧化组,亲水性更优喷砂碱热组PDLCs中p53表达降低,CXCL12表达升高。Sip53转染PDLCs后,p53表达降低,CXCL12表达升高。Si-CXCL12转染PDLCs,CXCL12水平降低,p53水平无明显变化,但ALP、COL1与RUNX2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亲水性钛表面微纳米形貌可下调p53,促进CXCL12表达升高,进而促进PDLCs成骨分化。
- 林玉娇庄秀妹谢奕文
- 关键词:亲水性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53CXCL12成骨分化
- 两种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颌间牵引钉牵引和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手术采用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并颌间牵引,其中30例采用颌间牵引钉牵引并纳入观察组,36例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牵引方式所耗时间、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牵引所耗时间9~13 min,平均(11.34±0.24)min,对照组牵引所耗时间57~63 min,平均(61.03±2.14)min,两组牵引所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两组患者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两组患者DI、GI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牵引后,两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DI、GI指数均回落至牵引前水平,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I、GI指数较牵引后虽有下降,但明显高于牵引前(P<0.05)。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咬合现象。结论颌间牵引钉牵引较传统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操作简便,安全性更佳,对口腔的不良影响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 谢奕文林玉娇林嘉旭王友山
- 关键词:颌骨骨折牙弓夹板颌间牵引钉
-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保守治疗的4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总体上疗效满意。结论把握适应症,保守治疗髁状突骨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谢奕文林玉娇王友山许永池范恩典林嘉旭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下颌骨折保守治疗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组织中IL⁃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血清学参数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pSS患者135例,以及同期唇外伤正常对照个体12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个体唇腺组织中IL⁃7的表达,分别评估腺上皮细胞与浸润淋巴细胞IL⁃7的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唇腺组织IL⁃7的表达与抗核抗体(ANA)、C3、C4、C反应蛋白(CRP)、IgG等血清学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IL⁃7在唇腺组织内淋巴细胞、腺泡导管及上皮细胞均可表达。浸润的淋巴细胞IL⁃7表达阳性率在pSS患者(88.14%,119/13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个体(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01)。pSS患者唇腺组织中腺泡与导管上皮细胞与浸润淋巴细胞IL⁃7的表达相关(r=0.27,P=0.0012),未发现有浸润淋巴细胞IL⁃7表达与血清指标间的相关性。结论pSS患者唇腺组织中腺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IL⁃7异常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情况紧密相关,提示IL⁃7的表达可能参与了pSS腺体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作为pSS唇腺干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林玉娇王育凯王友山谢奕文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白细胞介素7唇腺
- 种植位点颌骨CT密度值与种植体植入扭矩值、共振频率法ISQ值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种植位点颌骨CT密度值与种植体植入扭矩值(insertiontorque value,ITV)、共振频率法检测的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的相关性。方法:将49例(共70个种植体)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回顾性分析种植位点颌骨CT密度值,并依据颌骨CT密度值将其分为Ⅰ类骨、Ⅱ类骨、Ⅲ类骨、Ⅳ类骨等组别,以明确颌骨CT密度值与种植体植入扭矩值、共振频率法ISQ值的相关性。结果:下颌种植区域颌骨CT密度值、种植体植入ITV、ISQ值均高于上颌(P<0.05);且Ⅰ类骨、Ⅱ类骨、Ⅲ类骨、Ⅳ类骨患者下颌种植体植入ITV、ISQ值均高于上颌(P<0.05),种植体植入ITV、ISQ值大小分布均为Ⅰ类骨﹥Ⅱ类骨﹥Ⅲ类骨﹥Ⅳ类骨;同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颌骨CT密度值与种植体ITV、ISQ值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种植位点颌骨CT密度值与种植体植入ITV、ISQ值存正相关关系,或可为预测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 林玉娇谢奕文王友山
-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同期修复日底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口底癌患者行口底癌根治术,同期采用面动脉一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重建口底组织缺损。4例患者为TINOMO,5例患者T2NOM0。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5.5cm×11.0cm。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及抗炎治疗,二期愈合。随访6—25个月。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满意。结论面动脉一颏。卜动脉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中小型口底组织缺损。
- 谢奕文黄志权陈伟良张大明林玉娇王友山
- 关键词:口底癌口底缺损
- Vitapex治疗成年根尖孔闭合不全的疗效观察及机制初探
- 2013年
- 目的观察Vitapex对成年根尖孔闭合不全的患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患者根尖孔闭合不全患牙23例,完成根管预备、消毒后,用Vitapex行根尖诱导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3年。结果根尖发育完成者4例,占17.4%;根尖处有钙化桥形成者15例,占65.2%;失败4例,占17.4%。总有效率为82.6%。结论 Vitapex对成年患者根尖孔闭合不全的患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根尖诱导剂消毒使根尖牙髓或牙乳头恢复活性,使牙根继续发育,若根尖牙髓、牙乳头已无活性,则氢氧化钙制剂诱导根尖骨组织再生。
- 林玉娇谢奕文刘芸王友山范恩典
- 关键词:根尖诱导成形术VITAPEX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