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亚刚

作品数:90 被引量:1,071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黄丝带二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犯罪
  • 30篇刑法
  • 23篇刑事
  • 14篇刑事责任
  • 11篇法律
  • 10篇司法
  • 10篇共同犯罪
  • 10篇过失
  • 8篇要件
  • 8篇罪过
  • 8篇罪刑
  • 8篇犯罪过失
  • 7篇正犯
  • 7篇法定
  • 6篇刑罚
  • 6篇处罚
  • 5篇主观
  • 5篇量刑
  • 5篇竞合
  • 5篇共同正犯

机构

  • 83篇武汉大学
  • 4篇西北政法学院
  • 4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国士馆大学

作者

  • 89篇林亚刚
  • 8篇何荣功
  • 5篇黄鹏
  • 5篇赵慧
  • 3篇邹佳铭
  • 3篇贾宇
  • 2篇袁雪
  • 2篇康均心
  • 2篇任彦君
  • 1篇雷山漫
  • 1篇胡嘉金
  • 1篇李国胜
  • 1篇西原春夫
  • 1篇龙洋
  • 1篇周娅
  • 1篇傅学良
  • 1篇张莉琼
  • 1篇李兰英
  • 1篇赵军
  • 1篇刘辉

传媒

  • 16篇法学评论
  • 7篇中国刑事法杂...
  • 6篇国家检察官学...
  • 4篇法学家
  • 3篇法制与社会发...
  • 3篇法律科学
  • 3篇江西公安专科...
  • 3篇2008年中...
  • 2篇当代法学
  • 2篇中国法学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现代法学
  • 2篇河南省政法管...
  • 2篇中国监狱学刊
  • 2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河北法学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法学杂志
  • 1篇法学研究

年份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 1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被引量:25
2005年
构建合理的竞技行为合法化的根据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有层次的。我们主张“一体两翼”理论,也就是说,以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为核心,以正当业务行为和被害人同意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竞技伤害行为的合法化根据。竞技中的伤害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社会容许的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可以阻却该行为的违法性;二是超过了社会容许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林亚刚赵慧
关键词:违法性正当被害人合法化刑法刑事责任
劳教改革与刑罚权扩张论辩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一系列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劳教个案的出现,劳动教养制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直至中央研究决定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适用劳教制度。许多学者据此提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彻底废除劳教,分流入行政法、刑法调整的方案就是其中一种。刑罚权具有扩张与收缩的双重属性。但具体分析劳教,发现其与刑法法律属性相悖等原因而不适合大幅纳入刑罚调整。因此,应大力发展公民社会、培育法治观念,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结合刑罚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建立起限制刑罚权肆意扩张的有效机制,实现法治梦。
林亚刚黄鹏
关键词:劳动教养刑罚权
论承继共同正犯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被引量:6
2002年
在大陆法系国家和有关地区的刑法理论上,共同正犯,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者。根据共同意思成立的时间,共同正犯又可分为共谋共同正犯、偶然共同正犯和承继共同正犯,承继共同正犯是指先行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实行的意思参与实行犯罪的情况。关于承继共同正犯的法律性质和成立范围,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共同犯……
林亚刚何荣功
关键词:共同正犯承继刑法理论法律性质刑事责任
关于绑架及相关犯罪的几点探讨被引量:16
1997年
关于绑架及相关犯罪的几点探讨林亚刚贾宇劫持、绑架人质是一种残忍野蛮的犯罪行为,但我国1979年刑法典中没有规定这种犯罪。为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第2条第2、3款增设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
林亚刚贾宇
关键词:勒索财物绑架罪相关犯罪绑架行为法定刑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与倪培兴同志商榷被引量:8
2002年
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是刑法理论上易于混淆的问题。对象错误属于主观认识错误 ,而打击错误为客观因素而造成的行为错误 (偏差 ) ,行为人主观上对对象并无错误而言。两者不仅在客观上形式不同 ,而且 ,法律性质也并不相同。由于两者错误的性质不同 ,不应当将其混淆。
林亚刚赵慧
关键词:行为人刑法理论法律性质混淆主观认识
论我国经济犯罪废止死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国际人权公约和废除死刑的实践为视角被引量:6
2005年
限制并废止死刑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我国现阶段完全废除死刑并不现实,但对经济犯罪、财产犯罪等并非严重的暴力犯罪废除死刑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林亚刚何荣功
关键词:经济犯罪死刑废止
论过失中的违法性意识被引量:17
2000年
本文评析了刑法理论中违法性意识问题对影响主观罪过成立的各种学说理论上存在的缺陷 ,认为在犯罪过失罪过中 ,违法性意识或违法性意识可能性是过失罪过规范评价要素 ,无此评价 ,过失罪过不能成立。过失罪过以违法性意识或意识可能性为条件 ,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和刑事责任实质以及刑法理论 ,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刑法对违法性意识的立法规定和司法中的确认。
林亚刚
关键词:犯罪过失违法性意识司法确认刑法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阴谋犯被引量:13
2003年
犯罪预备形态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一,其基本特征理论上几无争议,但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阴谋犯的区别理论上仍然有不同的认识。对此进行评析,以图厘清三者的界限。
林亚刚
关键词:犯罪预备阴谋犯
我国《反恐怖法》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06年
制定我国《反恐怖法》须与我国缔结或签署的国际条约相协调,须明确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将我国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和宗教相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独立自主。
林亚刚何荣功
关键词:恐怖主义反恐怖法
自首、立功若干规定的理念及反思被引量:17
2005年
刑罚的设立,是为了使社会一般成员能够树立理性意识,或者犯罪之人重新认识其自身的社会价值,重塑其理性意识以达到对其人性的救济;自首和立功是我国惩治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中的体现,并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中得到广泛的适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社会一般成员树立理性意识和犯罪之人人性的恢复有赖于刑罚传递的符合人性的价值和文化理念,以此角度而言,关于自首、立功司法解释中的某些规定,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林亚刚
关键词:自首立功社会价值刑事政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