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博
- 作品数:7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鼢鼠土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被引量:22
- 2010年
- 中华鼢鼠是亚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之一,其觅食掘洞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草地原有的植被,同时也影响土丘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亚高寒草甸的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2)Sha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演替初期先迅速增加,至顶极又略微降低;3)用相异性指数公式计算群落物种组成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次生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程度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异性逐渐减小。因而,鼠丘植被的演替过程是一个由分异至趋同的过程。
- 杨莹博辛小娟艾得协措杨雪王绍美储诚进任正炜王刚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 亚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土丘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与机理研究
- 高原鼢鼠的挖掘觅食活动破坏了草原的原始植被结构;鼢鼠土丘一旦形成,土丘植被的恢复演替过程也随即开始。在草地群落中,由于鼢鼠土丘形成的不同时性和恢复演替过程的不同步性,鼢鼠土丘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构成了一系列演替镶嵌体。...
- 杨莹博
- 关键词:趋同效应
- 文献传递
-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被引量:44
- 2006年
-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 何俊龄张金沙杨莹博邓汉刚魏进招张卫国
- 关键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
- 鼢鼠土丘植物群落演替生态位动态及草地质量指数被引量:15
- 2011年
-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不同演替系列的鼢鼠土丘植物群落为对象,通过种群生态位动态和功能群变化探讨其演替机制。选取20个主要群落组分种,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常伴随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但一些具较小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功能群变化分析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1、2年生杂草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大,但总体减小;多年生杂草先增大后减小;多年生禾草类线性增加。反映了多年生禾草类最终在演替顶极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采用草地质量指数分析了鼢鼠土丘植被状况,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地质量指数显著增加。
- 辛小娟杨莹博王刚任正炜储诚进张仁懿
-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植物功能群
- 氮、磷添加对亚高山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一直以来,关于根冠对N、P响应机制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假说在生态学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论。以甘南亚高山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氮磷元素,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地上地下生物量,以此研究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动态及其机制以及氮磷对根冠生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植物根部而言,氮磷共同添加更能促进植物冠部的生长;随着元素的增加,植物根冠比逐渐降低,植物群落由养分限制转变为光限制,植物为了获取最快生长,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来截取更充足的光照。由此,验证并支持了最优分配假说。
- 辛小娟王刚杨莹博任正炜
- 关键词:亚高山草甸根冠比
- 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种多度分布关系及相似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以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连续4a添加N、P,研究了不同施肥(N、P、N+P)处理下群落物种丰富度、种多度分布模式以及群落相似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N、N+P连续添加4年后,随N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P<0.001);种多度分布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N+P添加处理对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种多度分布(SAD)曲线的影响较单独N添加处理更显著,如N15P15处理下群落物种丰富度的降幅最大,达对照群落的65.5%;(2)单一N或N+P处理中,不同添加量间的植被组成趋异,而相同添加量的植被组成趋同(stress level=0.152);(3)N、N+P添加引起刷状根的丛生型禾本科植物逐渐在植物群落中占据优势;(4)P素添加对群落物种丰富度、种多度分布曲线、群落相似性和不同生长型组成及比例的影响不显著;(5)植物生长型特征和N/P添加处理可解释56.97%植物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特征。这些结果表明:亚高寒草甸地区N添加引起植物群落组成的重新排序、优势种的变化、SAD曲线逐渐陡峭,群落的相似性增加;N富集时,添加P素会增加N素的利用效率,且群落结构受N、P供应水平的影响。
- 杨莹博白荣李爽李忠明李海伟沈禹颖
- 关键词:青藏高原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生长型
- 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群落生物量,表明亚高寒草甸植被限制类型主要为N限制。2008、2009年群落N∶P比分别为11.57、9.83,低N∶P比值验证了该地区的N限制类型。两年群落N含量分别为20.34mg/g和16.03mg/g,高于前人提出的N限制临界值13mg/g;群落N-P散点落于标准曲线P%=0.15+0.065N%之下。综上所述,低群落N∶P比正确指示亚高寒草甸主要为N限制,而湿地生态系统的N、P临界值以及最佳N-P标准曲线不能有效地预测该地区的养分限制类型。
- 张仁懿徐当会杨智永杨莹博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