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东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氧化硅
  • 3篇介孔
  • 2篇纳米
  • 2篇介孔氧化硅
  • 1篇氧化铝
  • 1篇氧化铁
  • 1篇正硅酸乙酯
  • 1篇水化
  • 1篇水解
  • 1篇水解法
  • 1篇酸碱反应
  • 1篇酸碱性
  • 1篇酸碱性质
  • 1篇微界面
  • 1篇纳米介孔
  • 1篇纳米介孔材料
  • 1篇纳米氧化硅
  • 1篇介孔材料
  • 1篇孔材料
  • 1篇硅酸

机构

  • 5篇济南大学

作者

  • 5篇杨振东
  • 4篇孙中溪
  • 2篇刘嘉
  • 1篇于长江
  • 1篇张卫民
  • 1篇范宝强
  • 1篇郭玉莹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无机盐技术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行为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正硅酸乙酯水解法,根据溶胶-凝胶的原理,制备了纳米氧化硅;并用BET、TEM等方法表征其比表面积,粒径大小及形貌;用电位滴定的方法研究了SiO2的表面酸碱性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出不同条件(包括pH值、SiO2的用量等)下SiO2对Cu2+的吸附百分率.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硅对H+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pH为3~5范围内,SiO2对Cu2+的吸附百分率随着pH值的不同有明显改变,在pH为4.5,浓度大于10 g/L时,SiO2对Cu2+的吸附率达到最佳状态.
杨振东郭玉莹孙中溪
关键词:纳米氧化硅CU2+
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复合微界面络合行为研究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纳米、介孔材料特别是纳米介孔氧化硅的合成与性质研究迅速发展。但对其在水环境中表面络合性质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对其氧化物混合物的吸附行为更是尚未见诸报道。作者制备了纳米与介孔氧化硅,并对其表面酸碱性质...
杨振东
关键词: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纳米介孔材料
文献传递
介孔氧化硅表面酸碱性质研究
<正>孔径可调有序介孔氧化硅的合成近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发生在氧化硅表面上的酸碱反应对其催化和吸附性能影响极大。在本研究中作者成功地合成了介孔氧化硅,用酸碱滴定的方法
杨振东孙中溪
关键词:介孔氧化硅酸碱性质
文献传递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表面酸碱性质研究
2007年
有序介孔材料以其独特结构与性质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广泛的注意,有关研究工作在过去十六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对介孔材料的制备工艺的研究较多,而对表面性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制备的介孔材料的表面吸附能力与介孔特征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研究分别在碱性和强酸性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比表面分别为1317m^2/g和1244m^2/g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并利用自动电位滴定和BET表面吸附/脱附技术和对其表面酸碱行为和介孔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范宝强孙中溪刘嘉杨振东于长江
关键词:二氧化硅
水化介孔氧化硅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的测定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自动电位酸碱滴定技术研究了水化介孔氧化硅的表面脱质子反应.基于悬浮液的酸碱滴定数据,用Gran图法计算得到了介孔氧化硅表面氢离子键位点浓度.利用FITEQL4.0软件,采用双电层恒电容模型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结果表明,与无定形氧化硅不同,介孔氧化硅表面存在对应于双齿表面硅羟基≡Si2OH和单齿表面硅羟基≡SiOH的两个脱质子常数,分别为pKa1=6.78±0.15,pKa2=10.25±0.22.根据测定得出的介孔氧化硅表面脱质子常数,构建了不同pH条件下,介孔氧化硅表面优势组分分布图,并讨论了表面电容预赋值对氧化硅表面组分分布的影响.
张卫民杨振东刘嘉孙中溪
关键词:介孔氧化硅酸碱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