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婕
- 作品数:18 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被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连续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bB以上。SD的发病率为5—20人/10万脚,多为单侧发病。该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很高。耳蜗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耳蜗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
- 李娜秦振龙袁蓉窦智左欣鹭马玲杨惠婕倪家骧
- 关键词: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小剂量利多卡因超声引导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C型臂X光机引导穿刺联合神经电生理分支定位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C型臂X光机引导穿刺联合神经电生理指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型臂X光机引导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TN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C型臂X光机扫描下确定卵圆孔,根据患者疼痛反应以及X线影像,调整射频针方向与深度,直至达卵圆孔内约3 mm。对照组根据给予电刺激时患者出现病变部位强烈的疼痛或感觉异常、肌肉抽动,确定针尖部位位于病变支。试验组分别于眶上孔、眶下孔、颏孔连接经皮记录电极,分别给予高、低频电刺激,多功能电流记录仪记录各支电位。以波幅较其他支波幅显著增高,确定针尖位置位于病变支。记录术后即刻、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VAS及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周及第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疼痛VAS评分、麻木范围及复发情况。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完整随访53、47例。结果试验组术后即刻疼痛消失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1周及1、3、6个月疼痛消失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麻木VAS分别为(7.3±1.4)、(8.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0,P<0.001)。对照组术后即刻、48 h、1周及1、3个月麻木超出预期范围患者比例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48 h呕吐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恶心、复视、皮肤麻木及咀嚼肌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于术后2周复发,试验组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电刺激患者反应引导穿刺技术比较,C型臂X光机引导联合神经电生
- 李艳左欣鹭秦红军杨立强武百山岳剑宁杨惠婕倪家骧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诱发电位
-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蝶腭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蝶腭神经痛(SPN)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行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SPN患者8例,自2005年10月开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至2015年12月,随访时间为19-122个月,平均(55.4±12.8)个月。记录患者术前疼痛数字评分(NR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的NRS、VAS及疼痛缓解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视力障碍、面部血肿、颅内感染、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等)情况。结果术后3 d疼痛缓解率为100.0%。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7年、10年的疼痛缓解率均为100.0%;术后2年疼痛缓解率为87.5%,1例(12.5%)患者术后第16个月症状复发,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控制疼痛,准备再次行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术前患者(8例)NRS为(8.4±1.4)分、VAS为0分;术后3 d患者(8例)NRS为(0.3±0.7)分、VAS为(2.6±5.6)分;术后1、3、6、12个月患者(8例)NRS均为0分,VAS分别为(1.5±1.3)分、(1.1±1.1)分、(0.5±0.9)分、0分;术后2年患者(6例)NRS为0分、VAS为0分;术后3、5年患者(4例)NRS分别为0分、(0.5±1.0)分,VAS均为0分;术后7年患者(2例)NRS、VAS均为0分;术后10年患者(1例)NRS为2分、VAS为0分。患者术后未出现视力障碍、面部血肿、颅内感染、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SPN可有效缓解疼痛,且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李娜郭玉娜秦红军贾绍芳左欣鹭杨惠婕倪家骧
- 关键词:面神经痛射频热凝术
- 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其他术式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其他术式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采用CT引导下PRT治疗其他术式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疼痛未缓解)。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面部麻木、咀嚼力下降、角膜炎、复视、脑脊液漏、死亡等。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术后1、2、5、10年疼痛缓解率。结果本组88例患者均成功行CT引导下PRT。83例(94.3%)患者术后疼痛缓解,5例(5.7%)患者术后疼痛未缓解。88例患者术后1年疼痛缓解率为83.0%,术后2年疼痛缓解率为75.0%,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为59.0%,术后10年疼痛缓解率为49.0%。76例(93.8%)患者在随访期间存在持续麻木;咀嚼肌力下降8例(9.1%);角膜炎4例(4.5%),其中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1例、三叉神经三支均受累3例,采用人工泪液滴眼后症状缓解;无复视、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因CT引导下PRT死亡患者。结论 CT引导下PRT治疗其他术式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杨惠婕唐元章倪家骧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并确诊为ITN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和r TMS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侧别、病变分支〕,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T1)、治疗第5周末(T2)、治疗结束后1个月(T3)、治疗结束后3个月(T4)、治疗结束后6个月(T5)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VSA评分<4分的例数,T1、T2、T3、T4、T5时服用加巴喷丁情况及疼痛缓解率评定情况,T5时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侧别及病变分支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组1例患者因服用加巴喷丁无效终止治疗而剔除本研究。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VAS评分中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VAS评分中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时间在VAS评分中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间在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均无VAS评分<4分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加巴喷丁组与r TMS组VAS评分<4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服用加巴喷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 TMS组治疗后眩晕发生率和嗜睡发生率均低于加巴喷丁组(P<0.05)。结论 r TMS可有效缓解ITN患者的疼痛,减少加巴喷丁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物理治疗方法。
- 李娜何亮亮王小平唐元章左欣鹭马玲杨惠婕倪家骧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经颅磁刺激加巴喷丁
- 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神经分支定位的电生理监测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逆向神经传导电生理监测对三叉神经第2支(V2)、第3支(V3)定位的可行性及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采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9例(139个分支,排除第1支疼痛者).CT定位引导下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后,给予感觉(50 Hz,0.1 ms)和运动(2 Hz,1 ms)刺激,根据患者主诉明确刺激是否覆盖三叉神经分支疼痛区域,定位准确且刺激电压≤0.5V时说明穿刺针的位置正确.应用多通道肌电图仪从0V开始监测各分支的神经传导波形,并记录相应分支出现波形的阈电压值.结果 术后第2天疼痛完全缓解(视觉模拟评分≤3分)率为96.0% (95/99).V2和V3分支定位时,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到V2或V3支痛患者在相应通道出现明显的神经传导波形.50 Hz感觉刺激时,V3支阈电压值为(0.07±0.04)V,V2支为(0.10±0.06)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 Hz运动刺激时,V3支阈电压值为(0.09±0.04)V,V2支为(0.13±0.07)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结论 逆向神经传导监测可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V2、V3分支的定位,且V3支更敏感.
- 李秀华武百山左欣鹭杨惠婕李艳何亮亮倪家骧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听觉功能评价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 ,OSAHS)患者听觉功能有无损伤。方法 对 19例OSAHS患者及 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 ,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OSAHS患者ABR的波Ⅲ及波V潜伏期延长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OSAHS患者ABRⅠ -Ⅲ和Ⅰ -Ⅴ波间期延长 ,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OSAHS患者长期的夜间反复缺氧会导致听觉功能的损伤 ,ABR可监测OSAHS患者听觉功能的早期损害。
- 孔锋王宁宇杨惠婕刘春红秦志新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听觉功能听性脑干反应
- 变应性鼻炎的足反射疗法与冷冻疗法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探讨足反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 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足反射疗法及冷冻法治疗。结果足反射法有效率为70%,与冷冻法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足反射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简便、大副作用。
- 王宁宇王天琪苏金霏杨惠婕陈意麟
- 关键词:足反射疗法变应性鼻炎冷冻疗法
- 感音神经性耳鸣的足反射疗法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探讨足反射疗法对感音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应用足反射疗法治疗123例148耳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前筛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纯青听阈、ABR、耳鸣匹配等,治疗后复测耳鸣匹配。结果治疗后耳鸣消失者19耳,占12.84%,有效65耳,占43.92%,总有效率56.76%,耳鸣响度平均下降7.75分贝,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有效率可达87%。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足反射疗法是一种对耳鸣有效、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方法。
- 王宁宇杨惠婕苏金霏胡岢陈意麟
- 关键词:足反射疗法感音神经性耳鸣
- 足反射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足反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分两组 ,分别采用足反射疗法及冷冻法治疗。结果 足反射疗法有效率为 70 % ,与冷冻疗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足反射疗法可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 ,且治疗简便 ,无副作用。
- 王天琪王宁宇杨惠婕苏金霏陈意麟
- 关键词:足反射疗法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