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金
-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长托菝葜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民间习用药材长托菝葜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MCI、Sephadex LH-20和RP C18柱色谱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MS,IR,NMR)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长托菝葜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1),山柰酚(kaempferol,2),落新妇苷(astibin,3),黄杞苷(engeletin,4),反式白藜芦醇(res-veratrol,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安金郭晓秋
- 关键词:化学成分落新妇苷
- 再闷过程影响淡豆豉炮制工艺研究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优化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明确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法结合古法炮制,以总异黄酮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结合成品性状(色泽、气味、皱缩程度以及断面和硬度)为感官指标,优化炮制过程中再闷前(包括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再闷过程(包括再闷温度、再闷时间)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优化的炮制工艺为黑大豆在吸尽药液后蒸煮1.5 h,(30±2)℃条件下发酵6~8 d至黄衣上遍;洗去黄衣后,置于容器内,用水密封,进入再闷过程:置于温度为(30±2)℃的培养箱内再闷12~15 d。再闷期间每3天倒出,翻动,稍晾干,反复4~5次,最后略蒸,干燥。经过再闷的淡豆豉其品质较未经再闷过程的淡豆豉具有明显优势,其成品具有芳香气味,色泽光亮,质地柔软,断面为棕黑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质量分数也达到最高值。结论再闷过程是淡豆豉发酵炮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淡豆豉主要化学成分量和成品性状改变的关键因素,优化后的淡豆豉炮制工艺将为指导淡豆豉规范化生产、研究淡豆豉的发酵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 李刚梁永红龙凯杨安金苏明声谢小梅
- 关键词:淡豆豉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
- 淡豆豉不同制法其成品性状及异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古法炮制与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其成品性状及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的总异黄酮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淡豆豉提取物中异黄酮游离苷元(大豆素、染料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Prevail-C18(250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35∶64∶1,V/V/V),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古法炮制的淡豆豉气香,质地柔软,断面为棕褐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4.140 mg/g,大豆素含量为1.263 0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1.254 mg/g;现今药典制法的淡豆豉气味微弱,质地稍硬,断面为棕黄色,表皮皱缩,总异黄酮含量为3.530 mg/g,大豆素含量为0.349 mg/g,染料木素含量为0.335 mg/g。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与现今药典制法淡豆豉相比,前者成品性状好、大豆异黄酮类含量高,古法炮制有明显优势。
- 李刚梁永红杨安金苏明声朱海针谢小梅
- 关键词:淡豆豉总异黄酮染料木素
- 应用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淡豆豉中γ-氨基丁酸含量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测定淡豆豉中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前体物质谷氨酸(Glu)的含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设计考察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对淡豆豉中GABA、Glu提取率的影响,应用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淡豆豉中GABA、Glu含量分别为5.48、17.98mg/g,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水提法、料液比1∶12提取40min、提取2次,在0.0125~0.400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分别为99.69%、97.34%,RSD(n=6)分别为4.99%、4.51%。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淡豆豉中存在较高含量的GABA、Glu,高于目前已报道的大多数中药材和传统食用发酵豆制品,并建立了适合淡豆豉中GABA、Glu的提取工艺和柱前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 任佳秀黄越燕梁永红陈青峰翁美芝王立元苏明声杨安金谢小梅
- 关键词:淡豆豉Γ-氨基丁酸谷氨酸
- HPLC法测定穿心莲叶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的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Merck-Lichrospher RP-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26nm(用于检测穿心莲内酯),254nm(用于检测脱水穿心莲内酯);流速:0.8ml/min;柱温:35℃。结果:实验表明测定方法在4h内是稳定的,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0.050~1.500μg,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0.048~1.44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98.2%,RSD分别为3.4%(n=6)和3.2%(n=6)。结论:用HPLC法测定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准确、灵敏、稳定,可作为控制穿心莲质量的方法。
- 黄筱琴陈建华杨安金
- 关键词:穿心莲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HPLC
- 不同产地淡豆豉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 2024年
- 目的对自制和不同产地来源的12个淡豆豉样品进行性状、显色鉴别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为完善淡豆豉药材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淡豆豉项下的性状、显色鉴别方法对淡豆豉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各样品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和黄曲霉毒素(AFTs)含量。结果12个淡豆豉样品性状均符合药典标准,显色鉴别中9个样品显紫红色反应,3个不符合药典规定。不同产地淡豆豉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GABA和GLu含量差异较大,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总量依次是安徽3(SSP6)>江西3(SSP3)>自制淡豆豉(SSP0),分别为1.992、1.713 mg/g和1.673 mg/g;GABA含量依次为自制淡豆豉(SSP0)>安徽3(SSP6)>四川(SSP10),分别为7.940、5.336 mg/g和2.145 mg/g,另有4个样品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总量不符合药典规定,且它们的GABA含量很低;有6个样品检测出AFTs,其中2个样品超出药典限量标准,分别为安徽1(SSP4)和安徽3(SSP6),SSP4的AFB1、AFB2含量最高分别为6.48,0.63μg/kg。结论各产地淡豆豉品质良莠不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新引入的活性成分GABA和AFTs含量测定可作为淡豆豉质量优劣和安全性评价的指标。
- 李刚李翠英戴家齐杨安金杨安金龙凯周立分谢小梅
- 关键词:淡豆豉大豆苷元染料木素Γ-氨基丁酸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托菝葜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
- 2011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长托菝葜药材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SUNfireTMODS(4.6mm×250mm,5μm)柱,以甲醇水磷酸溶液(35:65: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分别在0.0510~1.020μg,0.0580~1.1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对照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1%(RSD=1.16%)和99.36%(RSD=1.35%)。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长托菝葜药材的质量控制。
- 杨安金孙栋梁郭晓秋吴蜀瑶
- 关键词:落新妇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 枳壳种植加工和炮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具有破气、行痰、散积、消痞等功效。枳壳种植一般采用芽接和枝接嫁接技术进行繁殖,炮制方法有明显的樟帮特色。笔者从枳壳种植技术、加工方法及炮制特色等方面进行综述。
- 杨安金
- 关键词:枳壳中药加工中药炮制
- 电潜螺杆泵传动系统研究与设计
- 随着各油田油井的不断开采、注水,油区含水量普遍增高,极其普遍的抽油机采油显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效率低(平均只有30%左右),急需节能、高效的采油设备。目前采油常用的抽油机、电潜泵普遍消耗大、效率低,而且电潜泵的掠夺性开采...
- 杨安金
- 关键词:减速传动系统电潜螺杆泵抽油机采油行星齿轮
- 文献传递
- 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产毒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毒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明确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中不产毒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分布特征及其拮抗能力。方法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中9个不同时间点的样本,各样本用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进行培养、分离纯化,经形态学初筛、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黄曲霉菌。通过紫外荧光法初筛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确定为不产毒黄曲霉菌(简称:不产毒菌)。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不产毒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产毒黄曲霉菌标准株(产毒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从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共筛选出21株不产毒菌,其中“黄衣上遍”过程中的第3、6天分别筛选出3、6株,“再闷”过程中的第3、6、9天分别筛选出2、7、3株,再闷第6天筛选到的不产毒菌最多。不产毒菌对产毒菌的生长抑制率在26.75%~36.69%,抑制效果最好的是F6-L8(指第1批在“黄衣上遍”阶段的发酵第6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8株疑似黄曲霉菌),为36.69%,发酵上清液对产毒菌的抑制率在14.29%~43.23%,抑制效果最好的是Z3-X1(指第2批在“再闷”阶段的第3天样品中筛选到的第1株疑似黄曲霉菌),达43.23%。结论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存在不产毒黄曲霉菌,且在炮制的不同时间点其数量变化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独特趋势,不产毒菌及其发酵液具有抑制产毒菌生长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不产毒黄曲霉菌在淡豆豉炮制过程中的作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 李翠英贺婧戴家齐龙凯王立元周立分杨安金徐佳翁美芝谢小梅
- 关键词:淡豆豉黄曲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