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从新

作品数:178 被引量:642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机械工程
  • 68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6篇风力机
  • 35篇数值模拟
  • 35篇值模拟
  • 31篇气动
  • 24篇叶轮
  • 23篇水平轴
  • 22篇导叶
  • 22篇直轴
  • 22篇水平轴风力机
  • 22篇离心泵
  • 22篇垂直轴
  • 19篇垂直轴风力机
  • 18篇流场
  • 17篇叶片
  • 17篇翼型
  • 17篇主泵
  • 16篇核主泵
  • 15篇多级泵
  • 13篇风轮
  • 11篇气动性能

机构

  • 178篇兰州理工大学
  • 5篇南车株洲电力...
  • 5篇中车株洲电力...
  • 3篇兰州长信电力...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西安航天动力...
  • 2篇肃蓝科石化高...
  • 2篇沈阳鼓风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汽依维柯红岩...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兰州兰石能源...
  • 1篇上海蓝滨石化...

作者

  • 178篇杨从新
  • 25篇黎义斌
  • 25篇王秀勇
  • 18篇钱晨
  • 17篇李德顺
  • 14篇李仁年
  • 14篇张旭耀
  • 12篇李银然
  • 11篇程效锐
  • 9篇张玉良
  • 8篇程兆雪
  • 8篇巫发明
  • 8篇杨瑞
  • 7篇赵伟国
  • 6篇王岩
  • 5篇刘志强
  • 5篇魏列江
  • 5篇强彦
  • 5篇史广泰
  • 4篇张人会

传媒

  • 28篇兰州理工大学...
  • 15篇西华大学学报...
  • 14篇排灌机械工程...
  • 11篇太阳能学报
  • 7篇甘肃科学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流体机械
  • 4篇核动力工程
  • 4篇第四届全国水...
  • 3篇新技术新工艺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甘肃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液压气动与密...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石油矿场机械
  • 2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水泵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15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速梯度对风力机设计影响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根据风速指数规律分布,采用三种计算过程,对风轮扫掠面积上的真实风功率做了定量计算.数值积分计算结果表明,在四类廓线指数、七种塔架高度情况下,风速梯度对气动设计影响甚微,采用风轮中心风速做为单一的设计风速是切实可行的.
张玉良杨从新李仁年李德顺
关键词:风力机设计风速
设计参数对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基于多流管、双向多流管理论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垂直轴风力机的功率系数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双向多流管理论模型更适合于垂直轴风力机的设计.以此为基础研究尖速比和实度对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功率系数的影响,计算显示:尖速比增加,功率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近似成抛物线变化;实度增加,功率系数(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高效率位置向低尖速比区漂移,高效区范围变小.
杨从新巫发明王立鹏张玉良
关键词:直叶片功率系数垂直轴风力机
叶轮进口条件对串并联离心泵无过载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阐明叶轮进口条件对串并联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该文从速度三角形理论出发,引入进口速度加权平均角度(θ),推导了单级模型泵无压直管叶轮进口条件的最大轴功率,以及相对应的流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串并联离心泵分别应用无压半螺旋和有压半螺旋2种不同叶轮进口条件对无过载性能的影响。结合(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各模型泵外特性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搭建试验台分别对单级模型泵和串并联离心泵进行试验。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在设计工况下,扬程误差和功率误差均在5%以内,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证明:不同叶轮进口条件下,得到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变化不大,均匀度较好;而流动偏移角(γ)值有较大的差异,γ值越大越有利于无过载性能的实现。该研究结果为串并联离心泵的无过载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苏晓珍杨从新黎义斌李强
关键词:离心泵叶轮无过载
口环间隙对高速泵泵腔内流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分析泵腔内流场结构及口环间隙变化对高速泵在设计工况下性能的影响,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及RNG k-ε湍流模型的理论基础,以转速n=38 500 r/min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前后泵腔内u_t/u均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沿着叶轮旋转方向u_t/u也不断减小,在α=0°即蜗壳隔舌附近时u_t/u值最小.在前后泵腔内,靠近盖板的区域u_r/u>0;靠近壳体的区域u_r/u<0.前、后口环间隙分别对前、后腔流场结构的影响基本一致:在同一轴向位置处,随着口环间隙的增大,流动核心区的u_t/u增大,靠近壳体一侧的u_r/u减小;在同一半径位置,口环间隙越大,静压越小.
杨从新强盼
关键词:泵腔口环间隙流动特征高转速
高温高压循环蜡泵的研制被引量:5
1998年
阐述了比转数为24的高温高压循环蜡泵的结构设计、水力设计及一些需注意的问题。经现场应用及水力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构方案和水力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杨军虎杨从新
关键词:水力设计石油添加剂
一种轴流泵空间导叶入口安放角设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流泵空间导叶入口安放角设置方法,属于轴流泵导叶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叶轮流体域进行建模,然后划分网格,再设置边界条件;S2.计算叶轮出口圆周方向分速度v<Sub>u2</Sub>和轴面速度...
郭艳磊杨从新王岩黎义斌王秀勇
文献传递
叶片冲角对双吸泵叶轮旋转失速的影响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双吸泵叶轮内的旋转失速,本文采用剪切应力传输湍流模型对小流量工况下双吸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从而研究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针对某双吸泵开展小流量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叶片不同进口冲角对外特性、内流场和叶轮内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进口采用小冲角方案可以有效抑制叶轮旋转失速,而且设计点扬程和效率分别增加6.4%和5.7%;紊流度均值高于2%时,叶轮内产生旋转失速;采用正则化螺旋度,判定失速涡团的涡旋方向与叶轮转向是一致的,但是传播方向却是与叶轮转向相反;由于失速涡团的作用,导致叶片进口边附近叶片载荷波动较大,叶片载荷最大近0.6 MPa;采用标准差对叶轮压力脉动进行分析,大冲角方案叶片的压力脉动标准差始终大于小冲角方案叶片。研究结果可以为旋转失速研究以及双吸泵水力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王昊黎义斌孔云山井卫民杨从新
关键词:冲角双吸泵旋转失速紊流度压力脉动
一种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瞬态水锤波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瞬态水锤波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先对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的单个冷却环路进行建模,得到单环路模型,并在流体数值计算软件中对单环路模型进行阻力调节,使单环路模型运行在额定工况,进而实现一回路闭式系统三...
黎义斌李冬浩崔怀明郭艳磊王岩杨从新曾忠秀王秀勇
文献传递
立式自吸泵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介绍了一种叶轮进口朝下,泵进口和吸水管在同一垂直轴线上的新型立式自吸离心泵.该泵的叶轮下方设有一个空气室,用来储存液体,特别适合用在输送腐蚀介质场合替代液下泵工作.文中介绍了这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
范宗霖薛建欣杨从新
关键词:自吸泵液下泵
一种基于偏航变桨联动控制降载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偏航变桨联动控制降载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控制方法根据获取的当前风速、风轮的当前方位角、风轮的当前桨距角、风轮的当前转矩和风轮的当前转速确定待控制风力机的风轮功率后,再根据风轮功率与额定功率间的关系...
李寿图杨福爱何坤雲马玉龙万芳杨从新李晔马清东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