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鸿美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固溶
  • 2篇低碳钢
  • 2篇碳钢
  • 2篇位错
  • 2篇位错强化
  • 2篇细晶
  • 2篇细晶强化
  • 2篇固溶强化
  • 2篇超低碳
  • 2篇超低碳钢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再结晶
  • 1篇中厚板
  • 1篇韧化
  • 1篇碳氮化物
  • 1篇碳氮化物析出
  • 1篇强韧化
  • 1篇铌微合金钢
  • 1篇微合金

机构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篇李鸿美
  • 2篇包耀宗
  • 2篇张慧杰
  • 2篇孙力军
  • 1篇曹建春
  • 1篇周晓龙
  • 1篇项金钟
  • 1篇何寒
  • 1篇米永峰

传媒

  • 1篇上海金属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低碳中厚板高强高韧化机理研究
随着钢铁材料朝着高强韧性方向发展,寻求高强度、韧性和焊接性之间的平衡已成为永恒的主题。从成份设计及微观组织控制入手,合理采用微合金化元素及控轧控冷工艺,已成为低碳中厚板产品生产的重要技术,热变形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后续轧制和...
李鸿美
关键词:再结晶强韧化超低碳钢
文献传递
超低碳钢的强化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不同终轧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得到的热轧态超低碳马氏体钢进行室温拉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BSD及X射线衍射仪等试验分析方法,探讨了超低碳马氏体钢高强化的内在机制,分析认为超低碳钢的强化主要是由位错强化、固溶强化和晶粒细化强化相叠加而产生的。
李鸿美张慧杰孙力军包耀宗
关键词:位错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
高强度超低碳马氏体钢的强化机理被引量:6
2010年
研究了热轧态超低碳马氏体钢的室温拉伸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组织,EBSD及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探讨了超低碳马氏体钢高强化的内在机理并对各强化项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钢终轧温度为750℃时得到最高的强度,计算得到的位错强化增量为530 MPa,晶粒细化增量为275 MPa,固溶强化增量为86 MPa。
张慧杰李鸿美项金钟包耀宗
关键词:位错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
含铌微合金钢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被引量:26
2010年
综述了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固溶与析出行为。着重阐述了控轧控冷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涉及形变、温度、冷却速率及合金元素等对铌碳氮化物析出的作用;总结了含Nb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李鸿美曹建春孙力军周晓龙何寒米永峰
关键词:微合金钢固溶碳氮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