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钢

作品数:123 被引量:899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26篇政治法律
  • 26篇历史地理
  • 17篇天文地球
  • 12篇文化科学
  • 10篇社会学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4篇犯罪
  • 18篇拐卖
  • 12篇拐卖儿童
  • 12篇儿童犯罪
  • 11篇旅游
  • 11篇拐卖儿童犯罪
  • 10篇影响因素
  • 9篇疫情
  • 9篇气候
  • 9篇儿童
  • 8篇地理
  • 7篇历史时期
  • 7篇旅游地
  • 7篇蝗灾
  • 6篇实证
  • 6篇气候变化
  • 5篇灾害
  • 5篇环境意义
  • 5篇感知
  • 4篇社区化

机构

  • 107篇西北大学
  • 23篇兰州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宁夏大学
  • 3篇湖北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23篇李钢
  • 14篇王乃昂
  • 13篇刘倩
  • 10篇王会娟
  • 8篇杨新军
  • 7篇孔冬艳
  • 7篇谭然
  • 6篇郑芳
  • 6篇颜祥
  • 6篇丁瑞
  • 5篇徐锋
  • 4篇石金龙
  • 4篇付莹
  • 3篇程弘毅
  • 3篇侯迎
  • 3篇张立明
  • 3篇王娟
  • 3篇刘庆余
  • 2篇胡敏
  • 2篇李同昇

传媒

  • 19篇热带地理
  • 9篇人文地理
  • 7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西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地理学会...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旅游学刊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20篇2022
  • 1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历史蝗灾的时空特征、气候意义与社会影响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史上三大自然灾害,蝗(飞蝗灾害)较之水、旱更甚,但论及与气候环境之关系,蝗则凸显机理复杂和研究不足。我国三大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具有与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李钢
关键词:气候意义历史时期
1615—1619年中国蝗灾时空演化及环境背景研究
2020年
基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针对1615—1619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蝗、涝等群发灾害,以蝗灾为主线,复原蝗灾事件的时空演化过程,解析其发生的气候背景和社会响应。结果表明:(1)蝗灾事件呈现五年的发生发展衰亡周期,县次波动明显,1616和1617年为峰值年份;(2)蝗灾以中、高等级发生为主,核心区域为黄淮海平原,热点地区为山东、河南、安徽等;空间上呈现“北密南疏”、“北方主导”的分布格局;(3)蝗与旱、涝的空间叠加显示,旱-蝗组合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涝-蝗组合则呈零星分布,旱蝗并发的频次高于涝蝗,旱蝗关系更紧密;(4)蝗灾频发与大发伴生饥荒、疫灾,体现了灾异的时空传递与承继,且次生灾害的出现存在滞后效应;(5)在寒冷期,蝗灾与温度呈现正相关,与降水呈现负相关。
汪宇欣李钢高兴王婕妤
关键词:蝗灾社会响应
拐卖事件对被拐个体生命轨迹变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田野调查和网站登记的案例资料,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与模糊损失理论,从被拐卖、被收养、开始寻亲到寻亲成功这一过程揭示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变迁型态与走向,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线整体呈现波动型和平稳型两种型态,寻亲成功后,他们的生命轨迹线仍然按照各自的处境持续发生变化。(2)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变迁型态与收养家庭的优劣程度密切相关,生活在恶劣型家庭的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线波动起伏较大,生活在中间型和良好型家庭的被拐儿童生命轨迹线比较平缓。(3)在整个寻亲过程中,宏观的社会变迁对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具有非常强的形塑力,但个体能动性的诠释力也不容忽视。(4)即使生命轨迹平稳向上流动的被拐儿童,也难以抵消拐卖经历带来的不利影响,拐卖事件通过连锁反应、持久作用、交互作用与累积效应多重作用力持续影响被拐儿童的生命轨迹变迁。
周俊俊李钢王皎贝徐婷婷金安楠高兴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暴发,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快速发展。基于地理学视角对重点地域时空传播模式进行解析,有助于疫情防治。鉴于此,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借助多源时空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解析确诊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疫情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确诊病例年龄分布跨度较大,呈“中段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格局。(2)在时间上,疫情发展演化可分为初发期、暴发突增期、稳步下降期、内部稳定期、境外输入期5个时期;新增确诊病例通报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集中于0~6 d,外地病例通报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长于本地病例,且外地病例多发病于离开原住地当天;日发病人数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年龄构成比具有阶段性特征。(3)在空间上,确诊病例呈“东南-西北”走向,演变趋势呈“单一散发”向“多地群发”再至“重点输入”演变,具有“高-高”“高-低”集聚特征;确诊病例路径迁移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迁出地以武汉市为核心的首位流显著。(4)老龄人口比、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武汉市的空间距离是影响疫情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努力的方向。
徐婷婷李钢高兴王皎贝王钰张千禧
关键词:影响因素
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的对接与优化——以深圳市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为例被引量:13
2021年
线上、线下与物流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为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新零售"模式发展过程中末端物流网络暴露的问题,探索其与物流终端自提点对接的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新零售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基于深圳市盒马鲜生、菜鸟驿站及相关设施兴趣面(Area Of Interest,AOI)、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探究社区化新零售与物流终端自提点代表之间的对接基础与可行性路径,提出优化方案并模拟对接后的优化效果。研究发现:(1)深圳市盒马鲜生提供新零售服务,门店分散均匀分布,多选址于商圈边缘,存在较多服务空白区。菜鸟驿站主要提供快递自提服务,服务范围较大且呈连片覆盖,对各类设施的覆盖度均较高,站点多邻近设施出入口。(2)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均以市场为导向,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分别位于城市商服圈与社区生活圈中,提供末端物流的不同解决方案,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空间分布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对接可行性。(3)新零售企业可通过由"自营"向"自营+释放"物流配送模式转变,构建"新零售门店-配送员-自提点-社区居民"的商品配送链,实现其末端物流网络优化。(4)通过模拟可知,对接后盒马鲜生服务范围、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且能够在各类区域中适应不同消费场景,优化效果显著。
黄雨珊李钢金安楠于悦
被拐儿童原生家庭韧性演变过程与风险应对策略——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基于实地田野调查和在线网络访谈获取的案例资料,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揭示被拐儿童原生家庭的压力与认知、结构与功能、风险与韧性变化,构建原生家庭的风险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拐卖事件在短时间内对原生家庭造成强烈冲击,而寻亲活动与寻亲成功后的多重要素在长时间内对原生家庭造成持续扰动。微观尺度中家庭成员面临的压力挑战与观念认知影响着原生家庭的变化。在中观尺度,拐卖破坏了家庭“三角关系”结构,呈现离散型、聚合型和中间型三种家庭类型,直接导致原生家庭的经济功能、健康照顾功能、家庭抚育功能与情感功能衰退。在宏观尺度,由于原生家庭受到外部因素的扰动程度各不相同,他们经历的风险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各有差异,原生家庭的韧性强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呈现非线性和异质性的复杂特征。
周俊俊李钢洪丹丹徐锋徐嘉辉于悦
记忆要素与生活经历对被拐儿童寻亲的影响——基于寻亲成功案例杨某某的实证
2023年
被拐儿童凭借记忆寻亲是通过记忆与家乡和原生家庭建立“人地依恋”的现象,其记忆要素和寻亲经历值得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寻亲成功的被拐儿童杨某某并对其家乡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借助文本分析和质性分析方法,探究儿童对家乡记忆的类型与特征,并结合被拐卖后的生活经历,揭示其对被拐儿童寻亲的影响。研究发现:(1)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主要经历被拐卖前和被拐卖后2个阶段,被拐卖前家乡生活和被拐卖经历形成寻亲记忆线索,被拐卖后的生活经历影响寻亲记忆线索的组织和传播扩散;(2)儿童对于被拐卖前的记忆多为日常生活情景中频繁接触的事物,或具有情绪色彩的生活经历,包含普遍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家庭性知识,协助识别儿童家乡和原生家庭;(3)儿童被拐卖后分别在养家和自己组建的家庭生活,生活过程中身世认知、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发展、人员的阻碍与支持、经济水平等的变化影响寻亲记忆线索的传播扩散,影响儿童寻亲时长和结果。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未来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于悦李钢金安楠黄雨珊王娟
关键词: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寻亲
旅游地多岛效应:概念、原理、方法及展望
长期以来,旅游与环境研究未能跳出传统的研究范式或框架,特别是人类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领域亟需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此,本文作了以下尝试:首先在理论上借鉴城市气候学中的热岛效应原理,提出了全新的旅游地多岛效应假说,包括旅游地...
李钢杨新军王乃昂郑芳郭甜歌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被引量:153
2017年
乡村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重构人地关系,对农户、乡村社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绩效。以三类乡村旅游地为例,在总结资源、管理和发展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其呈现三类模式,各自特征分别表现为社区集体发展的民俗体验、社区主导的农家乐休闲和政府主导的遗址景区休闲。进而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旅游效应理论,系统分析旅游开发模式对农户生计变化和社区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都由传统农业生计方式向新型旅游经营主导生计转型,农户金融、物质、社会资本提升明显;其资源开发模式决定农户生计多样性与务工选择,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影响生计资本变化方向和社区旅游效应差异。其次,通过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了三种类型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作用,并给出其影响机理的理论解释。研究指出三种模式旅游影响途径都以农户金融、物质资本提升、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主导,相比而言,社区集体运营、农户主导的袁家村模式以"人"为核心,促进了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总体来说,资源差异与社区基础是农户生计变化、社区影响的原动力,政府角色、社区(企业)作用与农户利益是旅游开发管理的核心,旅游开发模式中政府有效管理、农户主体地位与外界力量正确介入才能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与转型。
陈佳张丽琼杨新军李钢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户旅游开发模式生计资本
国际游客餐饮行为及其对陕西地方小吃的感知
旅游餐饮在旅游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影响旅游者对旅游行程满意度的评价,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本文基于英文问卷开展深度访谈,对进入西安的国际游客餐饮行为和其对陕西地方小吃的感知开展研究。通过对国际游客在西安的餐饮行...
李钢杨文钊杨新军丁瑞吴劲路颜祥
关键词:国际游客感知研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