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蕾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电影
  • 4篇影像
  • 2篇意象
  • 2篇文学
  • 2篇抗战文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影视
  • 1篇地名
  • 1篇电影空间
  • 1篇电影叙事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意象
  • 1篇心态
  • 1篇叙事
  • 1篇意蕴
  • 1篇影片
  • 1篇影视
  • 1篇影像空间
  • 1篇身体
  • 1篇诗艺

机构

  • 15篇重庆广播电视...

作者

  • 15篇李蕾
  • 2篇阳雯
  • 1篇邓红学
  • 1篇向曙曦
  • 1篇庞国栋
  • 1篇张万仪

传媒

  • 6篇电影文学
  • 2篇电影新作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淡”与“伟大”的诗艺——评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
2015年
宋之的《雾重庆》(1940)是重庆抗战话剧的代表作之一,从生活的平淡事件入手,展现了抗战后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克服了抗战初期话剧"简单、直白"的风格,体现出自然、平淡而伟大的风格。
阳雯李蕾向曙曦
关键词:抗战话剧平淡
当代重庆电影话语构建图景研究
2017年
重庆电影的出现和创作在当代华语电影中已蔚为大观,其话语系统内涵丰富。重庆电影的话语表达投射了当下中国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了全球化语境下繁复的话语图景。本文引入批评话语分析作为理论背景,提出了重庆电影中的都市话语、现实话语、青春话语、命题话语这四类典型性的话语类型,对其进行话语文本和话语语境的透析,探析重庆电影话语图景的形态特征,阐释话语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识,从而探索中国电影多元化的话语策略。
李蕾
关键词:电影话语图景
电影《最后一站》的“圆拱式”结构被引量:1
2012年
电影《最后一站》讲述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晚年的婚姻与爱情,电影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托尔斯泰在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圆拱式"结构。托尔斯泰的婚姻与秘书瓦伦丁的爱情两条叙述主线,双线平行并进作为"圆拱式"叙述的"平行支柱",关键人物契尔特科夫统照全局,将两条主线连接起来成为"圆拱式"叙述的"顶",使作品具有丰富的结构美。
阳雯李蕾
关键词:电影叙事
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形象和作家的创作心态被引量:1
2008年
在抗战文学中,重庆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描写对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和文学内涵。重庆的文学形象的构成与作家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家与战时重庆之间经历了从障碍到认知、从复苏到想象,进而开始创作的一个过程。并最终形成了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重庆形象。
李蕾
关键词:心态
重庆地名的历史文化意蕴探究被引量:5
2011年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重庆地名不仅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也记载了这个城市演变过程中的痕迹。重庆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凸显了重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重庆地名文化与这个城市其他的无形文化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
张万仪李蕾庞国栋
关键词:地名历史文化意蕴
当代影视中的重庆形象和空间构型被引量:2
2011年
重庆既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当代的新兴都市,无疑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典型缩影。因此,重庆吸引了众多影视创作者的集体关注,并逐渐发展为新的影视地域,重庆形象的变迁和发展在光影中得以展现。重庆城市形象和空间特质在当代影视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影像空间:想象模拟的陪都、嬗变的现代都市、迁移的三峡和库区、本土化的市井空间。这些多元的空间构型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历史和回忆的想象、现实和欲望的并置、迁徙和固守的对立等文化内涵。
李蕾
关键词:影像空间文化内涵
当代重庆城镇电影中的县域文化景观和空间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城镇电影既是重庆地方城镇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呈现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重庆城镇影像中的对三峡影像空间的发现、对断裂社会空间的观察、对富有地域色彩的城镇景观的展现,乃至到时代话语下的个体焦虑的深层挖掘,揭示了城镇影像空间的独特的审美形态,呈现了时代潮流中城镇个体的精神变迁和生命存在。
李蕾
关键词:文化景观电影空间
当代重庆影像空间特质与发展策论被引量:1
2013年
在当代的影视创作中,重庆因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遗存,成为一个持续被关注和发现的地域,重庆影像空间的构建因而得到丰富和多样化。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影像相比,当代重庆影像空间具有异质性。本文从多元性、断裂性、奇观性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化异质性的表现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从视觉上构建重庆影像空间发展的策略,探求提升重庆良好影像、展现重庆影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路径。
李蕾
章明“巫山三部曲”的县城影像和精神空间被引量:3
2015年
导演章明90年代拍摄《巫山云雨》后,继而有《秘语十七小时》(2001)《她们的名字叫红》(2013)两部以巫山为背景的电影问世,构成了章明的"巫山三部曲"的创作。这三部电影中,巫山县城影像具有地理空间的异质感,而县城人的精神空间展现出焦躁、压抑而失语的心理变化。章明对巫山的发现,与贾樟柯电影里的"汾阳"遥遥相对,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构建了巫山县城和县城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话语空间,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意义。
李蕾
关键词:县城
当代重庆城镇电影的影像景观和精神空间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聚焦"城镇"空间及在此空间中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的大量涌现,当代城镇电影逐渐走向自觉生产,构建起"都市城镇农村"三维电影空间,当代电影的新理论视域也转向了对全球化时代在地/本土性经验的表达。其中,以重庆城镇空间为主题的电影作为重庆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和审美形态:城镇影像中的废墟式的三峡库区空间、流动式的社会空间、地域色彩的人文空间、命题式的话语机制空间,不仅揭示了城镇电影独特的精神内涵,也呈现了时代下的城镇个体的生命体验。
李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