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艳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诱导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遗传学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人小梁细胞
  • 1篇神经细胞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神经
  • 1篇视网膜神经细...
  • 1篇素性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青光眼患者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研究

机构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卓业鸿
  • 4篇李艳艳
  • 4篇葛坚
  • 3篇林明楷
  • 1篇郭彦
  • 1篇郑健樑
  • 1篇刘海泉
  • 1篇蓝育青
  • 1篇王金林

传媒

  • 2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02
  • 3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诱导人小梁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
1998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小梁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的方法建立人小梁细胞培养。取第三代小梁细胞培养于载玻片上,含10^(-7)mol/L地塞米松的培养液作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后,应用LSAB观察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地塞米松作用6小时后可见bcl-2蛋白阳性细胞,且随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有所增多。结论:地塞米松可诱导小梁细胞bcl-2基因表达,可能在激素性青光眼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眼科学报1998;14:187~189。
卓业鸿葛坚林明楷郑健樑李艳艳
关键词:地塞米松小梁细胞BCL-2基因
γ-干扰素基因pIRES改进型黄色荧光蛋白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构建携带γ 干扰素基因 (ifn γ)的pIRES改进型黄色荧光蛋白载体 (pIRES EYFPIFN γ) ,为γ 干扰素基因的体内外表达及蛋白定位提供理想的标记。【方法】根据已知γ 干扰素基因序列 ,设计在目的片段两端分别带EcoRⅤ和NotⅠ酶切位点序列的 2条引物 ,用PCR技术从质粒 pcDNA3IFN γ中扩增出ifn γ(499bp) ,PCR产物用 EcoRⅤ和 NotⅠ双酶切后回收纯化 ,定向克隆至商品质粒 pIRES EYFP ,重组质粒 pIRES EYFPIFN γ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同时以脂质体为介导 ,将 pIRES EYFPIFN γ转染正常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 ,4 8h后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的表达。【结果】DNA序列分析证明PCR产物为ifn γ ,将重组质粒转染正常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 ,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黄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转染率约为 4 3%。【结论】成功构建 pIRES EYFPIFN γ载体为利用黄色荧光蛋白标记在体内外进行γ
蓝育青葛坚卓业鸿林明楷王金林刘海泉李艳艳
关键词:遗传学黄色荧光蛋白
激素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受体特性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通过对激素性青光眼(GI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特性分析,从受体水平探索GIG的发病机理,为GIG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GIG组、POAG组、正常对照组各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方法,计算GIG、POAG、正常人GR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和细胞上GR的结合位点。结果:对照组GR结合位点为7.26±0.45×103sites/cel,Kd为3.02±0.56nmol/L;POAG组GR结合位点为8.33±1.69×103sites/cel,Kd为3.05±0.16nmol/L;GIG组的GR结合位点为12.7±1.47×103sites/cel,Kd为3.02±0.62nmol/L。GIG患者与正常人、GIG患者与POAG患者的GR结合位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OAG患者与正常人GR结合位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的Kd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IG患者细胞GR的结合位点明显高于POAG患者及正常人,提示GIG患者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C)的敏感性增高,GR结合位点增加可能是?
卓业鸿葛坚林明楷李艳艳
关键词:青光眼激素性原发性开角型外周血淋巴细胞
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转基因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基因转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及其表达情况。方法: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应用脂质体法转染报道基因(pcDNA3-LacZ)和pcDNA3-GDNF,应用RT-PCR及SDS-PAGE电泳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cDNA3-LacZ可转染到视网膜神经细胞。应用RT-PCR可在转染的培养细胞中检测到GDNF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可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32KD的表达产物。结论:pcDNA3-LacZ可以作为视网膜神经细胞转基因成功与否的判别指标。pcDNA3-GDNF可转染培养的SD视网膜神经细胞,并可检测到其表达,为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眼科学报1998;14:57—60。
葛坚李艳艳卓业鸿郭彦
关键词:LACZ基因GDNF基因基因转染视网膜神经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