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连续运行系统中酸碱溶胞对污泥特性及减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研究酸、碱对剩余活性污泥的溶胞效果,考察了pH、温度、作用时间对溶胞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12.0,T=60℃,t=2 h时为最佳条件,溶出的有机质中溶解性蛋白、溶解性总糖、SCOD以及总磷的释放量明显增加。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某高校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建立动态试验,对剩余污泥进行溶胞处理后投入曝气池。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出水水质都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试验组排泥量比对照组减少75%,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 谢敏黄聪刘小波李美艳欧双慧
- 关键词:剩余污泥污泥减量溶胞
- 初沉池污泥厌氧消化效能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以某初沉池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5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厌氧消化系统的效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初沉池污泥中挥发性固体含量占总固体含量的比例(VS/TS)在40%~80%,且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污泥中可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率为98.9%~99.0%,消化气产量与进泥量正相关,消化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为68.6%~69.2%和23.9%~24.6%。随着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延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下降,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升高;进泥含固率和VS/TS的增高使消化池容积产气率、污泥产气率和VS去除率呈现增大趋势。因此,为保持厌氧消化池高效产气,进泥含固率宜控制在5%左右,SRT宜控制在30d左右。
- 李美艳马文瑾应启峰李晔肖本益刘俊新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 厌氧系统中碱处理对污泥减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碱解预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研究其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既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能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当碱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混合比为1∶3时,在混合初期由于稀释作用和水解中和作用,溶液的pH能迅速恢复到中性。SS减少48%,较对照组提高了10%;SCOD减少约80%,较对照组提高20%,而空白对照组因未发生溶胞作用,各参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降解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
- 谢敏欧双慧刘小波黄聪邓玉梅李美艳
- 关键词:碱处理厌氧消化污泥减量混合比
- 城市污水厂主要处理单元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的逸散被引量:22
- 2016年
- 在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工艺段设置采样点,采用在线监测仪,检测空气中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明确主要恶臭物质和排放源,研究恶臭及VOC在不同季节的逸散特征。结果表明,恶臭和VOC的排放主要集中在进水区,浓度与进水水质相关。粗格栅间是主要的恶臭源,其恶臭、TVOC、硫化物和胺类的浓度分别为3 458.54~5 028.03OU、120~221 mg/m3、253~464 mg/m3和15~36 mg/m3,占各个监测点浓度总量的80.6%、93%、90%和89%。主要的恶臭物质为硫化氢和氨,其浓度对应的臭气强度超过4级。恶臭与VOC的排放呈现季节变化,夏季的浓度明显高于冬季。相关性分析显示,恶臭浓度与TVOC、硫化物、胺类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林坚李琳刘俊新李美艳
- 关键词:恶臭TVOC硫化物胺类
- 一种生物质生化产甲烷潜力测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生化产甲烷潜力测定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环境工程中资源化技术领域。该生化产甲烷潜力测定的装置由厌氧消化部分、气体收集部分、物料取样部分组成,其中厌氧消化部分包括厌氧消化瓶、恒温和搅拌系统;气体收...
- 刘俊新李美艳肖本益
- 文献传递
- 污泥溶胞预处理对絮体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针对酸、碱、热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考察污泥溶胞过程中粒径分布、剪切敏感性(KSS)、絮体强度(FS)和絮凝能力(FA)等的变化,同时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污泥溶胞过程的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与原污泥相比,当p H值=4、11、12时,KSS增幅较大;当p H值=12时FS下降幅度最大;当采用碱处理(p H值=11和12)时,FA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当p H值=2和12时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均有明显提高。
- 谢敏李好刘小波邓玉梅李美艳
- 关键词:剩余污泥溶胞细胞凋亡